读不明白的《资本论》
最近在读Marx的Capital,怎么说呢,由衷的感觉牛X。之前听到这个名字可能总会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距离感,对他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一些概念、原理的表述中。也不能怪我,枯燥的课本和千篇一律的说教实在太容易让人产生疏离感了。
说这本书是一本神书虽有些夸张,但在当时也是被工人奉为圣经似的存在。为什么这书就这么厉害呢。其一:孜孜不倦 传世经典。为了创作《资本论》,马克思20年如一日,每天坚持到英国博物馆去看书,查阅资料,其图书馆的座位下落下了“马克思的脚印”。其二:见解独到,鞭辟入里。马克思通过准确的描述来证明社会关系存在是有一定秩序的必然性,同时也尽可能从现实中的现象分析出其间的联系,研究隐藏在现象后面的本质,从而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的矛盾。
我感觉这本书根本就不是很多学经济的人习以为常的那种教科书,它是一本让你能看穿你无意识中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的书。一旦你认真读懂它,世界会在你眼中彻底改变。这就是在读的过程中总会让人有惊叹的感觉。
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阅读了2000多册有关的经济学著作,收集了4000多种报刊杂志,研究了大量的英国官方会议的有关文件和蓝皮书。他写的各种摘录、手稿、提纲、札记等达100多本。这就是伟人吧,这种超乎常人的坚持,超越了一切!
Some of us get dipped in flat, some in satin, some in gloss. Have to say He is gorgeous!
(如果人没有梦想,那和咸鱼也就没什么分别了)
在读的是英语的译本,着实很难懂,今天有时间来起底一下创作的背景,可能会有助于后面阅读的理解。老师不是也说过:社会科学是历史的东西,著作的时代背景一定要搞清楚。
创作背景:
《资本论》产生在十九世纪中叶前后,就它的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的写作来讲,马克思是在1840年开始,经过30年的时间持续输出,一直到1881年12月马克思的妻子燕妮逝世,而马克思饱受离别之痛,罹患粘膜炎而健康欠佳,这使得他不能继续把写作的计划完成。
我们知道,《资本论》第一卷于1867年出版。在第一卷出版的时候,《资本论》的第二卷,第三卷的草稿就差不多完成了。
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的前两年,即1865年,马克思曾就其中的重要论点,用《价值、价格与剥润》的专题作过报告(这是在马克思逝世后,从遗稿中发现的)。在这以前的1859年,就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
我们知道,《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当作《资本论》的初篇,在1847年,马克思还写过一本《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小册子。这本《雇佣劳动与资本》讲的是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关系,《资本论》里面也是讲这个东西。所以,如果以《雇佣劳动与资本》作为《资本论》写作的开始,那么《资本论》的写作起始时间是在1847年以前。就是说,由《雇佣劳动与资本》到《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为止,前后经过了二十多年。
《资本论》第二卷是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的,于1885年出版。《资本论》的第三卷《剩余价值学说史》,是在恩格斯逝世后由考茨基整理的,最终于1910年出版。
《剩余价值学说史》也是《资本论》的构成部分,如果把《剩余价值学说史》的写作时间算在一起,那么从1847年出版《雇佣劳动与资本》到1910年出版《剩余价值学说史》最后一卷,一共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共六十三年),所以《资本论》的写作是马克思穷尽一生的心血。
引用大大十分客观的评价:“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
时代背景:
马克思的《资本论》和那个时代是相适应的,他在总结资本主义时代发展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资本主义时代发生了什么变化?资本主义的发展,从17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1760年以后工业革命,开始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相适应的生产力基础,这对生产力、对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1760年工业革命发展,到1825年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危机,就是生产相对过剩。生产相对过剩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生产有巨大的生产能力,但是它的生产关系制约着它不可能进行顺利的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一边是堆积如山的商品,一边是劳动人民群众没有货币支付能力,就导致了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1825年以后,1836年、1847年、1856年等等,几乎每过十年就爆发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爆发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1760年以前,资产阶级为了获取自己的政权,是和工人阶级站在一条战线来反对封建贵族阶级。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经济危机爆发以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就由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主要矛盾转变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信号,在英国,是1831年,1836年,1846年的工人运动;在法国,是1831年里昂丝织厂的工人运动;在德国,是1844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里昂工人运动不仅是罢工,还把里昂占领了三天。这对资产阶级社会是一个非常大的震动。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吸收了英法工人阶级斗争的经验。德国原来资本主义发展很落后,但它一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以后,发展速度是很快的,它利用先进国家的经验,少走了很多弯路,它的工厂一开始就采用世界上最新设备。但是,资本家利用人家的经验,工人阶级也利用人家的经验。所以德国的工人阶级很进步,很先进。比如工人阶级的政党,就首先出现在德国。
总之,不管是英国也好,法国也好,德国也好,还是其他国家也好,阶级斗争的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但是,当时工人对斗争的方向、后果的认识,还是非常模糊的。工人虽然要为自己的根本利益作斗争,但是究竟什么是他们的根本利益?什么是他们的眼前利益?这在当时工人是不明白的。
当时在工人运动中流行的理论主要是三种:
第一种是工人运动自发的一些理论。他们把自己利益被损害的原因看作是机器的使用。由于机器的使用使他们失业,由于机器的使用使他们越来越贫穷。所以他们把愤怒发泄在机器上,搞毁机器、烧掉工厂,这是一种自发的工人运动。这种工人运动肯定是找不到社会的矛盾在哪里,也解决不了工人自身的命运。
第二种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确实是资本主义的批判者,他们希望未来社会能够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是更加合理的、更加公平的一种社会。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有两个问题无法解决。第一,他们不知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结果,也就是它从何而来、向何而去?第二,他们不知道依靠什么力量来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他们认为他们本人就是圣明,他们个人的力量能改变这个社会。
我们知道,后来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就对这两个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第一,用唯物史观来解释资本主义从何而来、如何发展、向何而去。第二,以工人阶级为先进的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的阶级力量。
第三种是工人运动中的其他一些理论。这种理论当时主要产生的影响是两个,一个是蒲鲁东,他批判资本主义,认为要改变这个社会。但是他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上,怎么改变?他非常憎恨资本主义财富积聚在少数人手上,他认为财富就是盗窃。这种批判的愤怒程度非常高,是一种用社会倒退的办法来解决社会进步产生的问题。另外一个,是拉萨尔。拉萨尔站在另外一种角度,认为工人现在这个状况可以改变。依靠什么?依靠现在的德国的反动政府,他认为和政府合作建立必要的消费合作社、生产合作社,通过利益的共同协调试图能够解决,但是这个显然解决不了问题。
换句话说,当时工人的境况、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革命的理论、需要科学的理论、需要人民的理论,也需要实践的理论来指导。马克思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按照时代发展所需要的课题来研究、来探讨。
著名论断:
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人认为应该通过某种方式改善资本主义的体制,但他们通常会忽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评。人总是这样只愿意活在自己的圈子里。
马克思是分析资本主义痼疾的先驱,在他的年代,马克思是一位绝顶聪明并且具有洞察力的批判家。他著名的论断有以下几点:
1. 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作没有归属感
马克思思想最伟大的一个观点就是工作是我们快乐的源泉。但是为了完成工作,工人们需要在他们的产品中看到他们自己。举个栗子:一个人做了一把椅子,简单、结实的椅子,工人在这把椅子上看到了自己的辛勤劳动和独特的设计,从而感到工作的快乐。努力的劳动会让我们的内在美得到延伸,但是在现代生活中,这样的延伸越来越少。
这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致。细致的分工让经济运转越来越高效,但是这也就意味着工作对于每个人来说越来越没有意义,没有了那种对于人类社会有贡献的意义。
马克思指出现代社会的工作导致了这种没有归属感的工作状态。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和你充满着alienation,但这本应该让你感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 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安全感
资本主义让人变得特别容易被替代。科技上的进步可以让生产效能迅速提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作用。这样生产过程中的一点点进步可能会非常无情的裁掉很多员工。
但是在我们内心深处,我们不想就这样被抛弃,我们害怕被抛弃。所以马克思主义不光是一种政治经济体制,而且还能够理解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一点小小的渴求:那就是我们真的不想被抛弃。
3. 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大
工人们收入很低,但是资本家收入很高,这是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最有名的评论。资本主义通过压榨劳工,减少薪水来提高利润,马克思称之为Primitive Accumulation(原始积累)。
资本家把利益看作是对于创造力和技术进步的回报,马克思认为利益就是偷窃,是剥削的代名词,它窃取了工人辛勤的汗水。
4.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经常会出现经济危机,每一次危机来临的时候,都会被当作某种奇怪的,少有的,并且很快要结束的现象。但经济危机对于资本主义是必然的,危机是由资本主义导致的,不是什么少有的现象。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来源于充裕,而不像过去,来源于短缺。
5. 资本主义有害于资本家
马克思从来就没有认为资本家是邪恶的,这个论点是出自列宁。他十分同情资本家内心深处对于中产阶级婚姻的悲伤和痛苦。马克思说婚姻在中产阶级家庭中变成一种公司,家庭中充斥着紧张,对立,憎恨。而使得人们在一起只是为了利益而不是爱情。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让每个人把经济利益放在了生活的第一位,深深植入人们的心中,从而人们已经不再渴望那种真挚,深厚的情感,他把这叫做心理上对物欲的沉迷。他希望人们可以从经济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人们可以真正的理性,健康的去追求自己的情感。
在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里,大多数人,无论贫富贵贱都相信所有的东西都可以通过价值来衡量。马克思的工作一个重要的部分在于,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潜在而微妙的方式可以让我们的经济抛弃现有的概念,让每个人都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这种想法催生了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总而言之,资本主义最邪恶的一面在于孵化社会顶层的人,同时资本主义教给我们每个人都产生焦虑,忠于竞争,乐于服从,而且在政治上懂得满足。马克思并没有仅仅指出了资本主义的不足,他也提出了他对未来世界的构想。
No private property or inherited wealth .
Steeply graduated income tax.
Centralized control of the banking,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 industries.
Free public education.
在如此内卷的时代,身为打工人的你,爱了么?
坚持分享自己的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