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841 7
2005-01-22

以下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帖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或反映,人大经济论坛制度版亦对转载或传播的后果不负任何责任。仅供娱乐。

国外经济学家:约翰,最近你有什么idea可以与我合作研究吗? 国内经济学家:王主任,最近有什么课题我可以挂名吗?

国外经济学家:朗奴,你的论文居然开始不用模型了! 国内经济学家:老刘,你的论文开始用模型了!

国外经济学家:斯密斯,你的论文最近被人cite多吗? 国内经济学家:老张,你的报告被领导圈阅了吗?

国外经济学家:爱德华,最近打算去哪个国家讲学顺便度学术假? 国内经济学家:老李,最近又去哪个景点公费旅游顺便开会?

国外经济学家:威廉,这次评教授你用AER上的那篇论文吗? 国内经济学家:钱老师,你有2本专著30篇文章100万字应该可以评副教授了吧?

国外经济学家:菲利普,今年计划开几个workshop? 国内经济学家:赵科长,明天又去哪个会议发表演讲?

欢迎跟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22 15:44:00

其实我笑不出来。

最可怕的并不是中国学术传统的缺失,而是象我们这样的第6代、第7代中国人(包括我自己)也已自觉不自觉被周围的制度和环境同化,成为“中国的经济学家”。

值得思考的是:这种包括文化与制度规则在内的现实均衡是由什么来推动变迁的?如何走出这种困境?我最近一些在思考,但还没有很确切的答案。

推荐看一下汪丁丁老师《寻路问学》中的一篇文章: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的重建问题。

改变中国的经济学状况,希望在年轻人身上,但年轻人能做些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 18:37:00

国外经济学家:汤姆,你今年辞去了院长一职,总算可以安心做研究了啊

国内经济学家:文老师,我明年是不是该称您文校长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 18:54:00

哈。哈。。哈。。。

其实,没当看见中央领导人在科研机构、学术场所大放厥词时,我们学术的悲哀就不可能结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18 16:13:00

笑 不出来!尽管付出了太多的努力 但环境的约束力量还是强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18 22:24:00
以下是引用heavenless在2005-1-22 18:54:16的发言:

哈。哈。。哈。。。

其实,没当看见中央领导人在科研机构、学术场所大放厥词时,我们学术的悲哀就不可能结束。

环境就是这样, 唯一能做的就是从自己作起.

要不就是经济学的选举原则, 用脚投票, 一个真正看中自己学术的人, 又有什么不能舍弃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