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007 11
2021-06-07

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作用——另解《资本论》(63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论;科技成果;潜劳动;载体

论坛上充斥着“机器创造价值”的各种说法,但说的其实都只是机器在生产产品中的作用,与产品在市场上如何表现出商品价值还不是一回事!在[马克思高估了“微不足道”“直接劳动”量的作用——另解《资本论》(33]帖子里曾说到:“现在我们可以正确的说,投资者对被“抛荒”的社会性潜劳动进行“拾荒劳动”或“开荒劳动”以及科技成果所体现的以社会性潜劳动状态体现的巨量的创造性科学劳动的复活与活劳动一起共同成为商品在交换中表现为新增价值(包括剩余价值)的来源!即科技成果的载体物质本身是不起作用的,而是它所体现的社会性潜劳动在起作用!”并不是科技成果这些所谓的“物化劳动”可以“创造”价值!下面暂时按马克思的商品价值是在生产领域中由劳动创造出来的静止的先验的实体的说法并扩充表现为剩余价值的劳动来源的认识,重新得出“机器不创造价值”的新理由:

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的表达式为W=C+V+M,即商品价值W是由不变资本的价值、可变资本的价值以及剩余价值三个部分组成;但若用劳动来表现为商品价值的观点来重新解读,则是商品在交换领域中经社会评价后由劳动所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W是来源于下列几种不同的劳动所表现的价值:C代表用于购买先进生产资料(机器等)的不变资本所表现的价值(不变资本其实也是可变的,但暂时仍按马克思的说法使用这一术语);以VL代表马克思的可变资本所表现的价值;ML代表可变资本所购买的劳动力的活劳动在市场交换中可表现出的剩余价值(实际参与生产的人员组成很多,马克思的可变资本所购买的劳动力还包括有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他们的创造性的复杂劳动有别于生产第一线工人的简单重复性的劳动,对商品所表现出的剩余价值的贡献也是有差别的,但在本文专门讨论科技成果的作用时,暂时不做细致的区分);以MS代表先进生产资料中所体现的无偿性的社会性潜劳动在活劳动的激活后在市场交换中可表现出的剩余价值;此外再补充上投资者的“拾荒劳动力”所表现的价值I以及“拾荒劳动”在市场交换中可表现出的剩余价值Mi(至于如何评估I以及Mi那是另外的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I以及Mi总是客观存在的!此外,好的组织管理会产生一种集体力,对商品的价值表现也有贡献,但在本文专门讨论科技成果的作用时暂时归入Mi),则该商品在市场交换中所表现的总价值的构成公式就扩充为

W=C+VL+ML+MS+I+Mi

这样,资本在运动过程的增加量为ΔG =ML+MS+Mi。上述公式就能很好地解释在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时,即用于购买先进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C不断相对或绝对地增加(因而所体现的社会性潜劳动极大地增加,从而MS也极大地增加),而用于“购买”简单劳动力的可变资本VL不断相对或绝对地减少(因而ML也相应减少)时,表现为ML+MS+Mi表观实际剩余价值就不一定是减少了,而是可以表现为不变或增加了,甚至大为增加!因为以前已经指出,先进的生产资料体现有巨量的社会性潜劳动,因而在它们并入生产过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同时,可以使得复活了的社会性潜劳动在市场交换中所表现出的剩余价值MS极大增加,MS是总的剩余价值来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抵消或大于由于简单劳动力VL的减少在市场交换中可表现出的剩余价值ML的减少,总的表现为ML+MS+Mi的表观实际剩余价值就不是减少而是可以不变或增加了。

上述新说肯定了“机器不创造价值”,它不同于马克思观点的关键之处在于马克思无视投资者的“拾荒劳动”以及还没有认识到生产资料作为劳动能力(社会性潜劳动)的载体,荷载有科学技术知识中所体现的巨量的社会性潜劳动。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装备都是表现为社会性潜劳动状态的科学劳动的载体,是科学劳动物质化的结果,它们体现有大量的社会性潜劳动。在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进程中,人类的器官(包括大脑)正是借助于科学劳动的物质化而扩展。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装备的出现,也正是世世代代人类社会性潜劳动积累的成果。

欢迎挑错补漏质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1-6-8 10:13:06
价值研究是人还是机器创造的?论坛一直是争论不休!其实这个问题背后是人的主观性还是物的客观性在起主导决定作用的问题,首先人们没有理解“价值”是什么,以西方主流经济学为主的从主观的角度认为是“效用”决定的,而马克思认为是“客观”的劳动量(主要是生产一定量的商品使用价值对应的社会劳动时间),但马克思对“使用价值”的概念不够清晣,劳动时间也常常被误解为个体的劳动时间!故什么某人捡到的具有使用价值物品也有价值但它没有耗费劳动量,因此认为是推翻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而在马克思意境中其“价值"是由生产该单位商品的平均水平的社会劳动量(时间)决定,大家认为的马克思的“价值”概念用社会时间这个看起来表面是“客观”的计量,但我认为其实还是具有主观性,马克思以为抛弃了不明确的“使用价值“(也有把它与主流的西经效用概念等价),社会与个人主观相对具有客观性,但仍然是未能脱离人(社会中有“我”)的主观性,人意识中的世界始终仍然是人认识的世界,并非绝对的“真实客观世界”。大家不妨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这个客观世界如果没有人(包括我们自己:主我),那么,这个世界对人又有什么价值意义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6-8 15:42:32
林汉扬 发表于 2021-6-8 10:13
价值研究是人还是机器创造的?论坛一直是争论不休!其实这个问题背后是人的主观性还是物的客观性在起主导决 ...
谢谢关注与评论。既然“没有”了!哪还有“这个世界对又有什么价值意义呢?”这样的问题?你这句话想表达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6-9 13:55:43
林汉扬 发表于 2021-6-8 10:13
价值研究是人还是机器创造的?论坛一直是争论不休!其实这个问题背后是人的主观性还是物的客观性在起主导决 ...
你认为价值的定义是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6-9 15:23:56
科学技术知识作为人类劳动的结晶,是人类社会性潜劳动的载体(体现)。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生产科学技术知识的科学劳动中只有一小部分在当时商品经济交换中得到社会评价并表现为商品价值,大部分尚未得到社会评价的科学劳动是以社会性潜劳动的状态体现在科学技术知识之中。这种表现为社会性潜劳动的科学劳动在人类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积累着,其量是巨大的,但有很大的部分和自然力一样处于被“抛荒”的状态,没有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作用!作为生产资料的机器,人们常引用马的话:“自然界没有创造出任何机器,……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物化的知识力量。”[46(下),219]马的机器是“物化的知识力量”的含义就是说机器荷载(体现)着知识力量。知识力量是智力的构成要素,实际上就是一种劳动能力,就是指社会性潜劳动,因此机器等生产资料也是科学技术知识所体现的社会性潜劳动的载体。实际上生产资料所包含的劳动应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已得到社会评价并表现为商品价值的劳动,是已经实现的劳动,这才是所谓的物化劳动(死劳动);还有一大部分是尚未得到社会评价的尚未表现为商品价值的劳动,这就是以生产资料为载体的科学技术知识中所体现的社会性潜劳动。生产资料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改进发展,其体现的社会性潜劳动的含量也是巨大的,可以在社会生产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发挥作用的是社会性潜劳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6-10 14:58:40
科技成果并入生产过程时,其所体现的巨量的社会性潜劳动也就并入了生产过程。这部分社会性潜劳动与活劳动相结合或在活劳动的激活下就可以复活并发挥作用。马克思有过类似的描述:“劳动作为这种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只要同生产资料接触,就使它们复活,赋予它们活力,……。”[23,226]只是因为当年马克思远还没有形成生产资料体现着科学技术知识中的大量的社会性潜劳动的概念,所以他还无法进一步阐明生产资料被复活的活力的源泉为何物,但他毕竟感觉到了生产资料并非只是死的物化劳动。劳动者正是借助于先进生产资料所体现的巨量的社会性潜劳动的复活在表观上加强了自己的劳动能力,才发展成为“较高级的劳动”,成为商品在交换中表现为更多的新价值的劳动来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