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15分的关于固定一名教授工资支出于粉笔的前后效用水平证明题
再是电力弹性值解释,这题还好,不过有三、四个小问,也是15分
接着计算来了,20分,关于霍特林竞争模型,至少在我翻看的三、四本中级难度以下的书里没有丝毫论述。一般的教材至多就几个,古诺、斯塔克伯格、伯特兰、领导制之类的。估计是成心拉分的。
然后似乎是类似索罗模型计算,但很**,给了一组尼尔森做的中美两国的五对数据,分析人均收入差异原因,与储蓄率矛盾解释,并要求提出一个新的更好的解释矛盾模型。这道题30分
最后是经济史,就一道,关于重商主义论述。20分。
总体看,题量不大,但真的不敢估分,否则轻轻松松命悬一线,每题分值太大,没有传统上中规中矩的题,换句话说,那两个计算一旦没吃准,就嗝屁了。问题是英语的复试题量也太大了,A4纸两页快满了,还是10号字,行距也不宽,思考时间几乎没有。我极度怀疑最后判分时专业课会灵活、松快处理一点,否则想得60分以上,人不会太多。
相比别的专业,比如国民经济学,好像竞争也很激烈,但笔试题也还是给了大家一点面子,题量大点,至少每题分值低。这可好大题一问就10分,简直无奈了。还得接着慌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