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387 4
2011-03-28
  日本福岛核泄漏的危险等级从4级提高到5级,现在据说又要公布为6级了。
  福岛核电站属于东京电力公司,是一个民营私企,虽然公司高层天天就核泄漏对民众谢罪,但就是不愿意采取果断措施,因为,有效的、果断的措施就是彻底废掉这座核电站,由此带来的损失是这个民营企业投资者所不愿意承担的。
  因此,宁可冒让全日本全人类遭受核劫难的危险,也不愿意采取壮士断臂的有效措施,公布的数据漏洞百出,反复修改,让日本民众不知所措。用一些脚疼医脚的低效措施应对,存一丝丝侥幸希望福岛核电站还能重新恢复。

  现在在日本,几十万灾民正在避难所中忍饥挨饿。菅直人内阁对待灾民的办法似乎和对待福岛核电站企业主的办法一样,那就是让市场自行解决。避难所外,民众可以用钱把商店抢购一空,但是却看不到国家如何解决避难所内灾民的饥寒。避难所不过是一个忍饥挨饿的地方,这让这个世界第二发达的经济体的市场体制再次蒙羞。

  但是来自全球的压力让日本官方无法再“旁观”下去,否则就是政治危机了,因此,此前一直拒绝国际社会干预、相信东京电力公司可以自己解决问题的菅直人**不得不表示把“切尔诺贝利方案”提到了议题当中,这是日本财阀政治所决定的必然。20日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已经明确表示,福岛核电站或将被废弃,不过目前还是“或将”,封堆尚未实际展开。
  那些冒死前往核电站灌水的消防队员值得尊重,但我对以东京电力公司职员身份留守的50名死士却是心中五味杂陈,更多的是同情而不是敬重之情,甚至不能够把这种行为同“忠”连在一起,因为不知道他们“忠于”什么,他们以死相拼的留守,不过是让老板更多的对核电站的起死回生燃起希望。

  在中国,与这次日本福岛核泄漏有关的一个闹剧就是民众抢购碘盐。那么多民众盲目抢购碘盐,说明愚昧无知还是社会的主流智商水平,说明自私自利已成社会道德水准。抢购期间,不法商贩将盐价提高2~10倍,赚足了黑心钱。中国各省市**连夜令各地盐业公司补充供给,一场人为操纵市场的闹剧在十几个小时后便草草收场了。

  核安全不是私有领域的问题,食盐这种物品也并不具备商品特征。以上两个事件告诉世人,也告诉那些指望一切由市场解决的市场化人士,非商品的、公共的问题指望市场手段是无法解决的。在公共领域,**的垄断是绝对必要的。
  不仅在公共领域由**主导的国家干预的绝对必要,如果“公共”的范围再扩大,就可能是全人类的问题,如核泄漏,辐射云已经漂洋过海到了太平洋的对面了,它不会因为是日本的民企的产物而滞留在日本上空,此时,仅仅一国的干预也不足以解决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天野之弥已经飞赴日本,督导日本解决福岛核电站核泄漏问题。在昨日,东京电力公司再公布核泄漏超标一千万倍随后又修改为十万倍之后,日本和世界舆论一片哗然,公众对公共领域又私人操控的局面彻底失望,日本各界呼吁核电站国有化的呼声再次高涨。

  有人有意混淆公共品和商品的界限,有意消灭公共品的存在空间,有意把私有化推导一切领域,这一直是一些别有用心者的行为目标,这些人或是以持不同政见者的面貌面世,或是以经济学者的名义示人。但是,欺骗不可能持久,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公共领域频发事件,最终让世人认识到公权和私权是大有区别的,两个领域的行为原则是完全不同的。
  还有些天真者在呼唤资本的社会责任心,在期望资本可以和公益性友好对接。但是,日本核泄漏事故和中国抢购食盐的足以告诫这种天真了。

  由此我们也认识到,“垄断”其实有两种,一种叫做市场垄断,一种叫做行政垄断。市场垄断是要反对的,因为它本身就违反了市场的自由原则;而行政垄断则可能是合理的,只要它不是垄断某些商品用于获利,而是垄断本应该属于公共资源并用于公共利益。例如核安全,例如食盐。
  实证的行政垄断名声并不好。行政垄断向市场垄断的演化,或者借行政垄断之名行市场垄断之实,都让人们对行政垄断多有诟病。这种诟病实际上是对官商勾结的一种抗争。只要官商一体,行政垄断就难免成为市场垄断一种借口。但是,由此把合理的行政垄断混同一般的市场垄断同样给错误的完全市场化打开了绿灯,由此带来的所谓的竞争效率只能是资本的效率而非民众的福祉,此间食盐抢购风波就是个教训。
  食盐这类东西,包括基本的口粮,本来就应该**严格垄断,但是纯粹的行政垄断而不是作为商品来垄断,而是按人头定量免费供给食盐。

  在私欲膨胀的时代,私有权自然得到追捧,然而私有化并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途径,公众精神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西班牙著名思想家加塞特(Jose Ortega Y Gasset,1883-1955)在《大众的反叛》一书中说到:文明的首要特征就在于公众具有共同生活的意愿。而私有化所秉持的理念恰恰同公众精神是相悖的。


阅读链接:
1、日本**曾拒绝美国技术援助致核事故处理拖延
http://news.sina.com.cn/w/2011-03-18/153122140491.shtml
2、抱本西方经济学去抗击雪灾 http://www.*****.com.cn/articles/13471.html
3、稀缺、所有权。让食盐彻底退出市场 http://www.*****.com.cn/articles7786.html
4、人类以公有制对付稀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2bb43010003qy.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28 11:45:57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孰轻孰重??
我比较喜欢“公众精神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这句话。
在中国这种精神可以成为“共产主义”吧?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31 17:23:27
东京电力应该国有化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
原文发表于:FT中文网
  前不久,我朋友白鹤鸣在FT中文网上发表了他对福岛核泄漏事件的分析“福岛灾难中的人祸”。文中白鹤鸣对东京电力株式会社的日常运营和事故处理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曝光了东电招聘“四无人员”进核电站工作的内幕。正如他所预料的,东电已经成了日本舆论的焦点,各方纷纷谴责东电在抢险救灾中的失误和失败之处。

  在技术方面,东电3月27日上午曾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涡轮机房地下室积水中放射性活度达到每毫升29亿贝克勒尔,“相当于一般反应堆运转时冷却水放射性物质活度的1000万倍”。这一宣布立即被日本及国际媒体广为报道,但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员会认为“数值过高,很可疑。活度如此之高很不正常”,并要求东京电力公司重新做出分析。东京电力公司重新检测后发现,由于“没有仔细研究数据”,搞混了两种元素的比例,其实放射性活度超标10万倍而非1000万倍。

  在员工的保障方面,备受关注的“福岛勇士”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日本原子能保安检察官横田一磨在当天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22日至26日对福岛核电站工作人员相关状况进行考察后确认,他们每天只收到发放的1.5升矿泉水1瓶。”后来,据说饮食有所改善,但还是吃不饱,睡觉用的毛毯也很缺乏。横田又说:“不能这样对待在如此恶劣条件下工作的人。根本问题在于企业。”企业指的无疑是东京电力,他们肯定不缺钱,但组织和运输恐怕已经崩溃。

  崩溃是正常的,因为一把手没有出来指挥。美国《华盛顿邮报》29日刊登专文批评东电高层,指出东电株式会社的社长清水从13日以来就见不到面,不知道去了哪里。文章还提到,日本参院议长西冈武夫表示“无法理解”清水的行动。据悉,清水曾向福岛县知事提出前往灾区向居民道歉,但遭到了断然拒绝。无论如何,如菅直人所表达的那样,日本此次“史上最大危机”是由东京电力这样一家私营企业处理的,而他们处理的效果绝对不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战略担当相玄叶光一郎提出,“围绕东京电力何去何从当然会有各种讨论意见”,国有化也是可能的选项之一。不过,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则表示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计划,当务之急是指挥东京电力把抢险的事情做好,到安全了以后再说。按照这几天东京电力分析危机和解释情况的逻辑,似乎可以说,该公司的命运还“无法确定”。

  不过,我认为,东京电力的问题,此刻,该好好反思一下了。日本的电力管理体制非常奇怪,若干家大企业是私营企业,却依靠**的力量获取了垄断经营的地位。比如东电,尽管资料上说其成立于1951年,但其实他们早在1883年就以“东京电灯”的名义活跃于东日本了。早在战前就实现了对东京等地电力市场的控制,成为控制日本经济的“财阀”之一。

  二战之后,日本被迫开国,麦克阿瑟将军处理和惩罚了一些参与侵略扩张的大企业。许多他认为“坏”的企业都被解散或事实上国有化了,但东电作为只在本土经营的“好”企业,没有遭到处理,保持了垄断。就这样,东电一百多年来控制着日本全国三分之一的电力却一直没有出事,这本身就似乎不正常。人们对于电力公司也了解得很少,在跟电力公司打交道的场合,“神秘、陌生、奇怪”是大多数人的印象。

  当然,**对东电可不陌生。国会的政治家们需要政治捐款,经济产业省和它下属的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的官僚们需要退休以后找个地方继续上班,都得依赖企业。前者是必须由东电这样的私企才能提供的,后者对东电也很有好处,没有谁比退休的公务员更善于对付民选的政治家了。东电这样的大公司当然不可能没有出过事,但在糊涂的政治家和精明的公务员的共同支持下,东电可以一次又一次的隐瞒事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切都以公司利益为最优先考虑,直到这次出了日本史上最大灾难为止。

  如果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中国,我相信,中国必然立即成立以温家宝或其他官员负责的“指挥部”,以举国体制投入抢险救灾,该指挥部具有对不服从命令的军人、官员或企业进行当场处分的权力。而日本的应急体制远比中国复杂,许多人到现在也看不明白,指挥抢险的到底是**还是东京电力?似乎每次汇报情况的都是东电,而在紧急关头下达命令的却是**。

  其实,东电当然也是想救灾的,不过它的利益毕竟首先是股东的利益,必然带有“最好别让外界知道问题”的侥幸心理,这就极大的影响和耽误了这场特殊事故的救灾进度。以菅直人为首的日本**,对东电只能提出要求而不是死命令,具体的执行人员也是以企业为主,企业不执行或以各种借口拖延的话,**也没办法,毕竟**无权解除东电任何人的职务。我在微博上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我说“此刻最重要的是像中国共产党那样的体制优势和指挥能力,战胜危机取决于开放的信息和坚韧的精神”,而这都是日本的体制暂时提供不了的。

  由于日本人极度谨慎刻板的性格,在救灾结束之前对负责救灾的东电实施国有化确实不可想象。不过,如果**未来想国进民退,难度其实不会太大。舆论上,正如我一开始说的,东电应对事态实在不得力,已经丧失了民间的支持。经济上,东电作为直接受打击的企业,经济状况已变成一塌糊涂,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里已经下跌到了历史上最低点,却没有任何人购买。按日本法律规定,核泄漏事故后东电和**都有赔偿受损者的义务,但各自承担多少份额却没有相应规定,也就是说**很容易让东电多赔点,在经济上破产后毫无阻碍的接收,就像山西对付出了矿难的小煤窑一样。

  对东电实行国进民退,还有更深刻的意义。我一直认为,日本经济的问题在于该私有的没私有,该国有的没国有。显然有必要的邮政私有化改革(国有的日本邮政是一个比电力还要特殊的体制,其荒唐程度是中国人难以想象的)一直推进不下去,而国家安全最需要的电力却控制在私营企业家手里。

  这两个问题都是上百年的老问题了,但这也不是现在做不到的理由。如果利用福岛灾难的机会,对东电和其他同样陷入困境的电力公司实施国有化,使**能够以撤职为制衡手段,那么电力公司莫名其妙的巨大权力就会变成名副其实的权力,走到阳光下来,这将成为现代日本政界为国家留下的重要遗产。而如果这次就这样放过他们,东电会变成一家“福岛事件我都没倒”的无敌企业,以后谁还能对付它?

  日本的事情对中国也是很有借鉴价值的。毕竟是较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日本留下的很多教训值得中国吸取。比如,普通铁路不要建成窄轨,高铁线路不要拐大的弯,全国电网不能搞成互相不通的两种频率,核电站一定要抗海啸,年轻人不要老是在家玩游戏机等。现在,东京电力再一次成为了中国的反面教材。最重要的东西一定要由**可以撤掉的人来掌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3 14:54:15
我们总是比人家反应快和过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