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后,北京大学将在全校推广实施对“重点学生”进行学业会商的制度,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等十类学生将被纳入会商范围。其中对于“思想偏激”学生进行会商,引起了不少北大学生的争议。
北大自1912年正式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以后,便成为了中国的最高等学府,历经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北大依然在中国的高等学府中傲视群雄。不过,如今的北大虽然在教学规模、师资力量上前无古人,但国际声誉仍然难以和民国时期的北大同日而语。北大今天的魅力,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辉煌的历史。
北大是上个世纪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等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鲁迅先生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将北大称之为“常为新的改进运动的先锋”。北大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推蔡元培先生当校长的那段时间,虽然当时中国内忧外患交织,但是,北大在世界高校中却拥有很高的声誉。
北大的原始校园远不如今天的北大这么大,很多人把未名湖等景观视为北大的名片,其实,这原本并不属于北大,而是属于当时美国开办的教会学校燕京大学。燕京大学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被强行撤销,所以,北大得以将燕大领土吞并。1949年以后,北大在学术水平和国际高校排名上可以说是每况愈下,如今的北大在世界高校中,只能算是三流大学。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诸如北大这样的名校可以说是中国思想文化运动的先锋。国民党当时虽然独裁专制,但高校当中依然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术思想相当自由,在“五四”运动爆发时,即使是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也毅然决然地对学生的行动表示支持,而他并未因此而遭到国民**的秋后算账。
历史上的北大,不仅仅在招生上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就连在招教授上也是不拘一格。一代国学大师梁漱溟仅有初中学历,照样可以进北大教书,而曾经撰文批评过蔡元培先生的陈独秀,也能被蔡元培先生请进北大担任教授。蔡元培也因为其高山仰止的人格以及海纳百川的胸怀,成为北大历史最伟大的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