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123 2
2006-08-29

——中国金融学不是水平高低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

  

   一、据一位学者的调查,大陆任何机构都在世界前三位的刊物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Journal of Financ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y上面没有任何发表,在其他级别低一点的金融刊物,如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Financial Management,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也几乎没有任何发表。

  

   二、大多数所谓的“金融学家”都是学政治经济学或管理出身,甚至还有学哲学的,根本没有接受系统的金融训练,而且做实事的金融学者也为数不多。大陆不少搞金融的一谈道金融就是货币银行,国际金融。其实国外的金融学主要是研究金融市场(financial market,如股市、债券衍生工具等),公司财务(corporate finance,如股利,资本结构,收购等)。货币经济学(monetary economics)在国外主要算是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则更多的是属于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 ),两者一般不属于金融学的研究范围。

  

   三、由于金融问题比一般的经济问题更容易量化,国外金融早已经数学化和计量化,不是数学高手,统计专家是很难有什么成就,因此国外金融学博士的课程中充满的大量的数学和统计方法,而且很多金融学家本身就是物理或数学出身,而国内的大多数金融学者连最基本的统计教材都没有学过,连异方差这些基本概念都不懂(更不用说什么GMM,SDF),一写论文就是三段式的老套路:现状,问题,对策。没有理论体系,也没有数据,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四、大陆金融学者热中与搞政策研究。翻开大陆金融杂志,每篇文章几乎都是三段式的老套路:现状,问题,对策。缺乏理论深度(一位朋友说,这些东西高中生都看得懂),少有理论和实证研究。而看看国外的金融杂志,完全是理论和实证研究。为什么呢?大家都急进功利,当然这与社会环境和历史有很大关系。但是,想用肤浅粗糙的理论就做出优秀的政策研究,那只是水中捞月。

  

   五、一些在权威刊物如《金融研究》《经济研究》还没有真正的实行匿名审稿制度,关系知名度占了主要成分。编辑也没有受过什么现代金融的训练。去年一些事件表明,这些杂志上发表的一些实证研究的结果完全是伪造的。

  

   六、大陆不少搞金融的一谈道金融就是货币银行,国际金融。其实国外的金融学主要是研究金融市场(financial market,如股市、债券衍生工具等),公司财务(corporate finance,如股利,资本结构,收购等)。货币经济学(monetary economics)主要算是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则更多的是属于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 ),两者一般不属于金融学的研究范围。

  

   七、国内的经济学在林毅夫、张维迎等一批国外名校经济学博士的推动下,确实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金融学则不一样,国内的海规金融学博士少的可怜(重要原因是美国金融学博士的招生量很少,一般是经济学博士的五分之一),很多还不在高校,一些自称搞金融研究的学者(如北大CCER的陈平,其个人主页网址为http://pchen.ccer.edu.cn/homepage/Homepage%20Chinese/cn.ht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9-2 15:43:00

50步笑百步

请尊重国内学者。

首先,从一个在国外接受系统经济学和计量教育的人,我认为您的言论有些过激。

第二,国际期刊发表文章不紧紧是内容,国内学者的语言就没有优势。

第三,想必作者是金融学博士吧,呵呵。其实在国外我们都明白,作金融的学生到经济学这边来

就变得很吃力。金融的计量和数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小小分支,广义矩也好,随机分析也会,或者其他的数理计量,

在经济学来看,真的是家常事了。金融的学生会一点SAS,或者高一点编程C++,就觉得可以否定国内学多学者的成绩,

我觉得不可取,虽然笔者也在国外还算知名的学府。

另外,国外的许多学者不也是一点东西投了n个期刊吗,要是在国内,其实早就被“纠”出来问“剽窃”之罪了!国外的例子,如华人Bai jushan, 或者P Perron,从1990年到2005年,就是一个东西,投了超过10篇好期刊并发表!大家可以查查看。其实跟他们的名人效应不无关系。并不是要否认别人的成果,我想说的是现在所有人对国内的学者太苛刻了!!

取而用之,用而超之,这是国内学者正在努力作的,也是作为生力军的年轻人要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2 19:27:00

有问题就说明我们还有机会,年轻的,上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