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方面把所谓的知识传导给大众,一方面给大众一种新的蒙昧。就是把昭然若揭的事情说成是不可能发生的。这就像大人欺骗孩子一样的正常,但是孩子也会不相信大人,民众会不信任新闻。日本核辐射在中国的近邻,中国的解释始终是“不会影响中国”,半个月后,才出现黑龙江的核辐射,北京等14城市检测核辐射的事情,而半个月之前一直是大海的水不会从日本流到中国海域,风也不会吹到中国。。这种自欺欺人的话在半个月后不揭自明。纸包不住火。为什么有这样的蒙昧呢?因为害怕社会不安,会再一次抢购食盐之类,这种不敢面对现实的态度说明心虚,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为什么这样蒙昧大众呢?而且蒙昧似乎是一种教育的常态,我们把昭然若揭的事情掩盖起来,就是蒙昧。对于这种自欺欺人的现象,人们的心里是不会接受的。      就教育而言,我们从小把孩子的各种认识探索打击下去,把思维的力量蒙蔽起来。就是人们最早问孔子神鬼之事,孔子也是打回去,不去回答,这就是最早的蒙昧。乃至在宗教思想中崇拜偶像,迷信盛行。一种正当的出路被堵死后,就会出现一种迷信的奇奇怪怪的现象,就像植物在石头的缝隙中曲曲折折地生长。教育把人教育成为一种自欺欺人的动物,孩子越大,越会欺骗大人,因为这是是对大人的还击,回敬。老师也是把明明白白的事情故意掩盖起来,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堵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变成被蒙昧,人们对于昭然若揭的事情都是明明白白的,但是这样的东西故意被掩盖起来,本来是出于某种目的,但是结果是会延误大事。
      蒙昧是封建社会的教育现实,一方面是朝廷对民众的蒙昧,男人对女人的蒙昧,大人对孩子的蒙昧,智者对愚蠢人的蒙昧。蒙昧也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文化也被当作蒙昧的手段,蒙昧一方面变成各种各样的禁忌,忌讳,讳言,吞吞吐吐,神神秘秘的东西,这种东西故意搅乱思维,把明明白白的事情搞成神秘莫测的事情,把无知变成智慧,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达到某种目的。老子说,谁把清澈的水搅浑了呢?谁能够使搅浑的水变成清澈的呢?蒙昧就是故意把明明白白的事情搅浑的现象。不是人们不聪明,而是被各种蒙昧搅浑了。不断地偷换概念,指桑骂槐,偷梁换柱,。。。形成蒙昧的技术。做人是不是一种反蒙昧,而蒙昧别人的形式?做人就是不要被人欺骗-----反蒙昧,但是很多人被当成无辜的人被蒙蔽了。蒙蔽是对信息的封锁,这种封锁是出于别的目的。
       为什么教育把孩子变成一种不诚实的人呢?就是因为老师,家长十几年的蒙昧造成的,孩子在完成学业时也变成会蒙昧别人的人。这样社会上就出现“人弄人”,故意蒙昧的现象。这样诚实到哪里去了呢?如何感诚实呢?因为老老实实的人往往是被人蒙昧的人,欺骗就是故意蒙昧人,这是一种技术。《易经》《蒙》卦中说,“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对于蒙昧要扫除,这就是启蒙。但是反而不是启蒙,是增加蒙昧的程度,变成书呆子,变成不谙世事的人,这就是教育对学生的蒙昧。教育恐惧社会的各种各样的欺骗的现象,似乎是为了保持学生的心灵,但是老师难道不是在最早对学生进行蒙昧教育的吗?“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要问”,这就是蒙昧主义。最早的孔子说“思不出位”,一方面是思维的范畴,一方面会造成思维的蒙昧。难道对于范畴之外的事情不能思考吗?这样封建社会可以思考的东西就所剩无几了。难怪有无数的大众被蒙在鼓里。
      思维是最自由的,对于这种自由的遏制也是最厉害的。封建迷信是以各种各样的八字算命蒙昧人,崇拜偶像是蒙昧的结果。既然没有真正的东西崇拜,就是崇拜石头木偶。这种现象成为最早的拜物主义。思维没有自由的空间,蒙昧就会泛滥成灾,蒙昧泛滥,真实的东西就会被掩盖,一种是花言巧语的蒙昧,一种是外表华丽的蒙昧,一种是各种概念的堆积蒙昧。。。总之文化中会有一种蒙昧思维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变成书呆子,知识分子反而不如文盲的道理,因为他们是被各种概念蒙昧的人们,文化难道是纯粹的光明吗?文化中也有很多是泥沼和蒙昧。糟粕和腐朽的东西。这样文化如果是进行蒙昧教育的,人们的思维只能是被封锁的,封锁现实的信息,把各种恐惧的东西加在人们的思想中,就像老婆婆教育孙子“不要哭,哭就狼来了”,胆小的小孩子立即就不哭了。胆大的孩子会被打。
      要说蒙昧也是一种管理,对于大众的信息封锁是好事,也是坏事,坏事就是当灾难变成现实时,还是就是灾难没有变成现实。这是很难把握的。但是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现代的蒙昧打着科学的旗帜,加上各种各样的科学概念,什么DNA,HN....这样造成一种神秘莫测的现象,一种是封建社会的蒙昧,算命的各种概念,什么阴阳生克制化,金克木之类。蒙昧是出于故弄虚玄,为什么这么多的概念?有无数的概念是为了蒙昧而制造的,真理只有一种,没有那么多的概念。概念越多越会蒙昧,就像进入概念的迷宫,即使是智者也难以辨别。蒙昧是社会群居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几乎人弄人都是出于司空见惯的蒙昧,蒙昧形成集体无意识,所有的人都会变成傻子。蒙昧是对智力的无限度地消耗,谁的智力也会被蒙昧的泥沼控制,这样蒙昧是对人的最大的欺辱。因为蒙昧限制了人的正当的知识,而把虚假的信息强加给人。就像用奶嘴欺骗哭闹的婴儿。蒙昧就是这样东西。
      蒙昧盛行时,人们就会把弄虚作假当作得意忘形的事情沾沾自喜。人们不是以真实的信息为满足,而是知识的幻影为满足。就像画饼充饥。文化的蒙昧是加着启蒙的形象出现的,这样知识分子就会变成傻子,书呆子。读书如果不是自己思考,就会变成蒙昧的人。还有宗教的蒙昧,科学的蒙昧,各种技术的蒙昧,人生观世界观的蒙昧,蒙昧几乎是无孔不入的。只要自己的思考稍微放松,虚假的东西就会趁机而入。蒙昧就是成为真正的主人。在认识论看来,蒙昧是对虚假的东西的当作真实接受了,在教育而言教育也把虚假的东西交给学生,在社会而言,政治也会使用蒙昧达到治理的目的。在家庭而言,蒙昧也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智力游戏。在人与人的关系而言,蒙昧也是一种技术。什么是智慧,智慧就是知道谁蒙昧了自己,什么东西是假的,这就是智慧。什么是蒙昧,就是把虚假的东西故意当作真实的东西强加给人。所以反蒙昧是必要的。蒙昧的急性的发作就是谣言,谣言就是蒙昧世人的蒙昧。而蒙昧如同喝水一样司空见惯,就连基本的思考能力也丧失了。你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这就是思维的奴役现象。一旦变成这样就是女人被男人打死也不会离开自己。因为这时的女人已经是纯粹丧失思维的动物了。所以,蒙昧会造出新的傻子,------后天的傻子。
       生命意志本来是求真的,蒙昧把虚假的东西当作真实的东西,无处不在地进行蒙昧欺骗,这样人们的辨别力就丧失了。各种各样的愚蠢的事情都会出现。老子也是蒙昧愚民的鼻祖,老子认为智慧的民的难治的,限制智慧进入大众,这样就好治理了。就现实而言,一些欺骗是傻子也能够明白的,为什么智慧高的人也不能明白呢?这就是智慧高的人进入蒙昧的概念之中不可自拔了。一切自然的,社会的,心理的,现象都有蒙昧的痕迹,一切书本中都有蒙昧,读书不一定有益,当一般充满蒙昧的书读了之后,人们的思想就会飘飘荡荡上天,不切实际,胡思乱想。变成现实的瞎子。这就是书呆子的原因。为什么读书越读越傻呢?因为被蒙蔽了,被蒙昧了。真实的书是很少的,真实的语言也不多,真实的信息就是事情本身发出来的,人们的语言自觉不自觉地具有蒙昧的痕迹,这种东西只能消耗智力,变成傻子。中国人对于性蒙昧,对于皇帝的蒙昧,对于神鬼的蒙昧,对于木偶的蒙昧,对于自然现象的蒙昧,对于未来的蒙昧,对于生命本身的蒙昧是数不清的。最终蒙昧会是一种智慧的障碍,不是知识就是力量,当知识中充满蒙昧时就是一片漆黑。这时的知识反而是造成痛苦,烦恼,恐惧,愚蠢的原因。
       读书是鉴别蒙昧的过程,如果没有哲学的批判精神,蒙昧主义就会肆虐。如果思维没有批判性,任何虚假的东西都会肆无忌惮地流行。哲学不发达的文化不是健全的文化,因为就像身体不能排泄一样,批判是对糟粕的抛弃,而蒙昧主义是把糟粕也当作珍宝的。教育不能交给人们一辈子的知识,只能交给人们批判的精神。具有批判的精神,任何蒙昧都会消失。对于一切信息问一问“这是真的吗?”那么虚假东西就会悄悄逃跑。如果对骗子说,“你说的是真的吗?为什么你自己不干这样的事情呢?”这时骗子就会招架不住。问题是我们始终是盲目接受一切的,我们不会问“WHY为什么”,我们不重视哲学,我们就是蒙昧的人,而且连自己的蒙昧处境也浑然不知的人。鲁迅当年是饭蒙昧的,现在对于古文化,对于西方的文化,对教育,对于一切自然的,社会的现象都缺少一种批判的精神,就像数字的4,7是不吉利的,楼层的某个楼层是不吉利的,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是吉利的,。。什么名字是吉利的,什么名字是不吉利的。。。这种似是而非的东西就会泛滥成灾。
       没有哲学,就没有批判,没有批判,就只有蒙昧。在《圣经》中有“试探”的概念,一切都需要被试探,经过试探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被烈火考验会鉴别金子。是,不是,是不是,这就是思维的批判。(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