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岳飞的行为,不那么简单。岳飞作为一个聪明的将领,伟大的诗人,他可不是一个蛮干的人。当然,岳飞是理性的,他要在他所面临的各种要素约束中进行选择,从而实现效用的最大化。这些约束条件包括:
1、看年龄。如果你年事已高,无法再生育,皇帝对付你的办法就是灭你的后。因为,在中国,将领的父母妻儿都是皇帝的人质。“满门抄斩”、“诛灭九族”、“方圆百里夷为平地”,都是对付叛臣贰子的。中国人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宁愿自杀也不愿意没有子嗣。哈哈,你下得了狠心吗?
2、看孝心。如果你的儿时象岳飞那样可怜,与老母相依为命,你会为自己的性命而放弃她吗?
3、看忠心。如果你处于那个时代,背上有岳母所刺的“精忠报国”,你的信念跟现在肯定不同。如果叛逃,正好印证了秦桧对你的诬陷,一世忠诚(虽然是愚忠)毁于一旦。“十二道金牌”的催发时间不过短短数日,就能改变你一生的信念吗?不可能吧,除非你从来就没有什么信念。你认为岳飞是愚忠,但你能让岳飞认识到这一点吗?
4、看军心。这一点就牵扯到宋朝的军法制度了。宋朝江山是老赵黄袍加身而来。老赵本身是个大军阀,他的军队就是他的死党。老赵当了皇帝,为了吸取前朝灭亡教训,颁布“更戊法”,其核心含义就是避免将领长期带领同一支部队,使得“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岳飞虽然在战乱中纠集了一队“岳家军”,但由于战争残酷,伤亡很大,不得不率领一部分朝廷的军队。当然,由于岳飞出身不好,又有奸臣当道,所以皇帝在军队中早有安插。
5、看运气。由于非对称信息,岳飞对回朝后是否能够躲过灾难,或者搞掉秦桧,没有足够的信息。所以岳飞班师回朝也有赌的成分。
岳飞班师回朝的效用函数为
V=P1V1+P2V2
其中,V为总的效用;
P1为搞掉秦桧的概率;
V1为搞掉秦桧的效用,同时有V1=V1(U),其中U为秦桧的效用;
P2=1-P1;
V2为被秦桧搞掉的效用,同时有V2=V2(U)。
由于V与U负相关,即dV/dU<0,V越大U就越小,而岳飞又认为V1、V2都比较大,所以P1、P2孰大孰小就无所谓了。于是岳飞选择冒险班师。
6、看权术。有人认为岳飞应该废宋朝皇帝以自立,这一点根本没有任何可能。必须看到,岳飞属于文武全才式的人物。全才式的人物必然不擅长权术(与权术方面的专家如刘基、孔明、吴用等相比而言)。那么,在王朝存废、天意解释(即通过某种方式让人民和历史承认这是顺从天意)、收取民心、制度安排、外交安排等等方面,岳飞缺乏战略性人才和谋划时间。尤其是时间仓促,杀死皇帝以自立,成算不足1%。况且在家国危难之际,突然的反叛行为只能激起众怒,并且成为其它豪杰创立帝业的奠基石。比如陈胜吴广、王莽董卓之流,均属于前车之鉴。同时,岳飞又深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况且皇帝从草莽中将其提拔起来,可谓对他不薄。所以岳飞“推翻皇帝自立”的想法不仅缺乏战略性人才和筹备时间,而且缺乏思想基础。
从以上六点来看,即使你是岳飞,回到那个时代,你也没有别的选择。如果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分析,那么,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岳飞属于知识型人才,生理、安全已经不是人生的奋斗目标,而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成为可能的选择。这样,在“废名求生”与“冒死求名”两者之间,后者未必不是更好的选项。
岳飞是聪明的,他做了他认为最好的选择——回朝、揭露秦桧或者被杀、保全父母家眷,同时成就一世英名。当然,如果你认为这名誉是虚的,那么岳飞就是愚忠的牺牲品。
相反的做法及其结果是:反叛——父母家眷全部遇害——千古留骂名(岳飞在反叛中被杀或者苟活十几年)——秦桧万古流芳(秦桧成为慧眼识奸的大忠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9 19:09:4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