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55 3
2011-03-3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30 15:59:25
今日《北京日报》头版报眼处是“市**发布今年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新建普通住房价格比去年稳中有降”,二版头条再加力,“到今年第三季度,本市20套保障房力争全开工”。《京华时报》则宣布北京“审慎提降价为全国先例”,相较而言“上海涨幅目标不超8%,深圳不超10%”。这家京城畅销报纸因此用社论称赞“京版房价调控突出民生关注”——根据国务院的要求,3月31日是各地方**公布房价调控目标的“大限”,楼市于是再度成为媒体热点。
在用一整版称赞了北京提“降”全国独一份、最“给力”后,《新京报》盘点其它地方大员的表现:近半省会城市“限涨令”瞄准10%;其中最“不靠谱”的是吉林榆树,涨幅不得超50%;作为最早公布房价调控目标的省会城市之一,贵阳是“不高于去年全国平均值(13.67%)”;上海和广州均为“新建住房价格涨幅低于年度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水平”……这份京城报纸立刻经由专家表达了对上海广州“挂钩”做法的批评——“马光远在其博客上更是直言不讳:挂钩很荒唐。他说,这意味着大城市今年房价涨幅普遍在10%左右。这样的目标,显然和民众的期待大相径庭。”
上海官员比北京早一日公布了施政目标。面对8%的上涨目标,上海媒体要比北京同行低调得多:在《解放日报》和《新民晚报》上,这则同时强调“新建保障房面积高于商品房”的消息没有得到重要版位,《东方早报》甚至只是以“相关新闻”的附录方式刊载。而在今天的《新闻晨报》头版上,是由新华社发出的住建部新表态:各地房价调控目标要听取社会的意见,已公布的要听取民意后酌情调整。
在同样有标杆意义的广州和深圳,《南方都市报》头版头条宣布“穗房价目标:不超11%”,这是其根据广州**工作报告推算出的GDP“挂钩”数字。在用专版副题标明“广深两地官方目标均为‘低于当年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调控效果引质疑”后,《南方都市报》引用多位专家和市民的意见,表达批评,例如“2011年又将是一个涨价年”。而广东省委机关报甚至更加嘲讽,在用头版刊发一幅表现官员匆匆出台涨幅目标的漫画后,《南方日报》将本省广州深圳昨天公布房价调控目标形容为“均不提具体数字,都是‘涨幅目标’”,“调了那么久,还是不见降”。在其《南方财富》头版,更用评论批判一线城市房价控制目标避谈“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控制目标宽松有违调控本意”。
比起省委机关报,广州市委机关报对本市官员的施政困境表现得更加宽容理解。头版报道中,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强调:“广州不是一个依靠‘卖地’来维持财政收入的城市,卖地收入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部分同类城市。”在房价常居全国榜首的深圳,市委机关报强调“为确保年度房价控制目标的实现,我市采取多项落实措施”,《晶报》上的漫画也少了几份对官员的“丑化”,得到刊载的专家分析是:“这是一个解读空间比较大的方案,可以理解为今后的房价涨,也可以理解为跌。此方案对深圳房地产调控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市场预期分化,使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强”;“长期来看,房价的增长和GDP的增长是密不可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30 15:59:49
站在中南海视野,《人民日报》社会版右侧是一长条相关报道,在列举了住建部口径和北京、广州、深圳调控目标后,编辑们选用了来自新华社的电稿。在承认一线城市“评估过程很复杂”、“靠后公布可以理解”后,住建部官员也公开批评“一些地方选择参照系时避重就轻、目标过于宽松”。在这篇同时得到《新华每日电讯》头版推荐的文章中,“调控‘问责’如何防范‘软执行’?”的小标题下,还提供了一位上海市民对当地**的批评:“‘问责官员’并不是新鲜词,但为何鲜有对房地产调控不力的官员和部门‘问责’的先例?‘问责’不光关系到百姓对政策实施的信心,还关系到**的公信力,不能仅停留于文件。”
其实,对楼市“限价”变成了“限涨”的批评之声自一周之前即已逐步升温,央视财经频道亦曾于前日播出《今日观察》节目,由专家出面批评“各地楼市调控结果有悖于民众预期”,而这两天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公布的目标,则是将声浪推上顶峰,购房者、财经评论员乃至潘石屹等地产商代表,均在通过各自渠道表达不满,地方**因为“目标笼统”而再度成为靶子。《南方都市报》昨日发表社论,在认定“地方**对调控房价抱有不积极的态度已经成为事实”之后,亦再提思考“地方**为什么会普遍性地对调控房价如此冷淡”。文章结论是:“在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以后,市场已经不可能出现**一声令下便雷厉风行的景观,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督促**职能转变,从制度上改变目前的‘土地财政’制度。”《中国青年报》亦在今日发表评论,呼吁公众“不要过度解读房价调控目标的价值,似乎目标一出房价立降”,而是建议“看待房价调控目标时还是应该理性一些,把注意力放在房地产市场的真实交易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30 16:14:23
各地方**制定控制目标时,“被要求”三个原则,一是考虑GDP发展水平,二是考虑居民收入增长水平,三是和当地居民的购买水平相适应,现实情况是,前两点都被地方**看到了,但就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第三点他们视而不见。
其实地方**有时候也没办法,自己有被考核的压力(政绩),体现政绩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经济发展!郎咸平说过,房价降了,经济发展就不行了,特别是现在房地产对经济的贡献在大部分城市占了很大的比重,地方**不想也不敢房价降。
北京作为首都,定位和其他城市肯定有差别,也是各方很关注的敏感城市,它的指标制定很大程度上是政治因素的影响,所以提出的控制目标“人情味浓了一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