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0306 38
2011-03-30
说来最奇怪的,就连现在我都没有搞懂是怎么一回事,70年初,组装的收音机、电视机的配件很便宜,很多家庭的收音机是组装的,至于电视机,只有少数人会组装,差点忘了最先的个人电视不是买的,是个人买国家发配件自己动手组装手,只有76年左右,我们那里才有买成品电视机的,而且当时还给工人发很多这样组装电视、收音机、照像机的学习书籍有没有高手请教一下,这到底怎么回事?

就连农村的拖拉机,国家也鼓励农民自己组装。当时所有的这些的原件都很便宜,但电视、收音机成品的价格确相对很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30 18:27:46
自己组装的成本应该更高才对,如果国家流水线的生产出来的应该更便宜,但偏偏是成品确非常贵。可这种现像只有中国才发生了,苏联、东欧都没有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30 18:33:42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3-30 18:27
自己组装的成本应该更高才对,如果国家流水线的生产出来的应该更便宜,但偏偏是成品确非常贵。可这种现像只有中国才发生了,苏联、东欧都没有过。
        在那时,电视是极奢侈的消费品。当然利润率是很高的。更重要的是,你有钱也买不到。至少你没有电视购物卷。

        同样,象小汽车,老百姓同样是望洋兴叹。自然,也有很多的小百姓自己改造和组装自行车为轻便摩托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30 18:38:24
好高误远 发表于 2011-3-30 18:33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3-30 18:27
自己组装的成本应该更高才对,如果国家流水线的生产出来的应该更便宜,但偏偏是成品确非常贵。可这种现像只有中国才发生了,苏联、东欧都没有过。
        在那时,电视是极奢侈的消费品。当然利润率是很高的。

        同样,象小汽车,老百姓同样是望洋兴叹。自然,也有很多的小百姓自己改造和组装自行车为轻便摩托车。
配件的价格很宜格,但最便宜的黑白电视机在70年代,最便宜的也是150元一台,普通人一个月工资才38元左右,当时只有工资三四百元的钳工才买得起。

但是电视机的零部件价格加起来都不过超过10几元,收机音的配件也就5元不到,而且很多配件,还是国家免费发的,而且国家还发很多这样的组装书籍,组装照像机、收机音、电视、缝纫机等的书籍。

按正常的工业生产程序,流水化的生产线生产出来的成品价格更应比个人组装便宜。但国家好像就是要逼迫人们去学手动的组装。这是让我最想不通的地方,好像逼着人们做某种游戏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30 18:39:37
电视机、收音机的某些配件还是免费领的,当然很少有会组装电视的,但个人自己组装收音机,确是一个很普遍的现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30 19:00:06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3-30 18:27
自己组装的成本应该更高才对,如果国家流水线的生产出来的应该更便宜,但偏偏是成品确非常贵。可这种现像只有中国才发生了,苏联、东欧都没有过。
个人组装,成本是不是一定更高,很难说,企业涉及到很多费用。并且含税(那个时候是上缴利润,还没有进行利改税)。至于说那个时候为什么没有大量生产。嘿 嘿。这恰恰是拜你所吹嘘的计划经济所赐。国家没有相应的计划,企业就不可能进行相应的生产。至于为什么国家没有大量生产的计划,我看是因为那东东当时是属于奢侈品,但元件则不算了。企业可以钻空子。再计划有指今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之分。试想,就当时的生活状态来说,国家会允许大量生产奢侈品么?人们需要?呵呵。对不起,你们不是声称是生产决定需要么?因此你的需要等于零。国家没生产,你就没有需要;国家没生产那么多,你就没有那么多的需要。至于你们偷偷自己组装。明摆着与国家对着干,与你吹捧的理论对着干——看来你即属于经济犯也属于政治犯更属于思想犯。
——你现在能用上电脑,感谢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吧。

另外,那个时候价格与成本几乎没大毛关系。价格有指令性与指导性之分——执行指令计划生产的产品,是执行国家统一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31 07:49:31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3-31 01:16
[
应该感谢计划经济苏联,现在的个人电脑使用的超标处理器就是苏联的技术英特尔的首席处理器设计师Vladimir Pentkovski曾经是前苏联Elbrus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

还有说个人电脑,苏联当时就在生产,如五边形个人电脑,民德和匈牙利都有生产线,世界上第一个超标处理器就苏联77年设计并生产出来,领先资本主义世界20年,至到90年代末INTEL才有了超标处理器。,像奔腾2芯片的主工程师,正是当年五年形个人电脑芯片的设计者之一。
至于计算机网络,当时苏联已经有民用的“使用网”,真正以为个人电脑和计算机网络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这就特错大错了,冷战时东欧方阵营,很多技术完全是针风相对的。

是中国政 治动荡延误了工业化罢了。
呵呵,问题是,为什么美国的东西却在独领风骚?这个想过么?不要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嘛。
光搞出来有什么用?他怎么没让其进入千家万户?就如你的黑白电视机,虽然当时就有,但你还得自己装。。。。。
再说了,苏联要感谢谁呢?再追溯一下吧。
苏联的技术人才是,他国帮助培养起来的???别忘了沙俄以是的文盲率是80%,到苏联解体,苏联有占世界三分之一的研发人员,苏联的技术人才是斯大林时培养起来的,斯大林时实现了普遍的国民教育。

人类史上最重视教育的,不是别人应该是斯大林,一五计划时斯大林把剥削农民的一半资金都用在教育上,兴办了大量的技术学校,还从德国主为的国家挖走技术人才到苏联国家帮苏联人培训。到二五计划完成,在教育上的投入才减少到三分之一。一五计划之前苏联的技工还不到意大利的一半,但到二五计划完成,是德、意、法、英、日五国技术人员的总和的五倍。而中国的毛 泽 东那是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的刻薄货。

什么产值、产量都没有什么意思,如果没有那一大批技术人才,苏联什么也不是。技术人才才是最重要的,就算一个国家被打回石器时代,但只要技术人才还在,几十年的时间就能恢复到原有的物质文化水平。

而美国人当时跑到苏联是他们混不下去了,到苏联找帮助,当时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民苏联,美国国内还有大量的人在苏联史馆排着长队。


还要说一点,当时美国的科技人才也不怎么的,要不是希特勒迫害犹太人欧洲的大批顶尖的科学家都向美国跑,美国也成不了超级大国
那你就了解一下二战后相关情况吧。
另,二战最优秀的指挥官莫德尔元帅自杀前曾说过:“没有任何事情比落入俄国人手中更为可怕。”
再,你这段话里就自相矛盾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31 09:47:22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31 07:44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3-31 01:03
[
呵呵,苏联模式要成功,戈氏也不会搞经济体制改变,也不会使这种改革最终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别忘记中国人用大量生活用品换飞机的事)。
戈氏无法搞经济变革,是因为苏联的计划经济太优化了,百分之百的就业率下,私人经济根本生存不了,所以他才进行政治改变。后来戈氏在近些年的公开场合的谈话终于说了真话,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摧毁苏联社会原有的经济、政 治 制 度。

还有普通生活用品的折旧周期有多长?有的只有几个月,衣物对于现代人来说折旧周期只有一两年。而重工业品的折旧时间确是几十年。苏联解体后,开工率还不到十分之一,没有多少开工率,那些机器设备就全没有用。
你在经济论坛混了这么久,连这种常识都没有。像苏联解体那会儿,莫斯科附近那些水果、蔬菜的仓库里成品水果、蔬菜烂掉都没有人来管理,很多物资由于休克推毁法而使运转中断。

现代社会是工业社会,几乎就是全靠技术员运行起来的社会,苏联那么多优秀的技术人员、工程师。从实物生产,从构建主义的角度,根本看不到什么经济崩溃,那只不过是媒体宣传出来的。
经济崩溃是什么?经济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它又没有玩货币控制人的游戏瓦解什么,从经济系统来说就是构建,就是实物产出。比如说被现代人整出来的概念,生产总值增长,可细仔研究,生产总值根本就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

因为苏联垮了,如果资本主义国家不拼命的贬低苏联,他们害怕再出苏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31 09:47:23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3-31 01:05
80年代就是在恢复苏式管理,如果说中国真正搞计划经济最严重,最像苏联东欧的那种制度的年代,还是在80年代。
政治运动,整整快三十多年都没填物质产品平衡表,还说前三十年计划体制搞得厉害????中国的地方政 府 的很多经济当时完全是自给自足的,怎么纳入中央计划?
什么叫条条,块块?许多次经济改革,都是权限划分的问题.正所谓,一放就乱,一统就死.这本身就属于中央计划的一部分.
另,恰恰相反的是,正是在八十年代.指导性计划上升上了理论层面,而之前,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践着.
再,无论是指令性计划也好,指导性计划也好.都与市场经济截然不同.都不是严格地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这也就是说,编不编物质平衡表,电视机的生产也不是按市场规律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要来生产的,而如果严格按前苏那一套的话,则恐怕你连自已组装都不可能.所以,如果你认为说拜计划经济所赐不舒服的话,那么就 说拜老马所赐好了.当然,你会说这不能怪老马,怪这些人没有领会老马的意思.那么这就怪了,谁又领会了老马的意思呢?是你么?可是,你又有什么资格确定这一点呢?
如之前所说的,还是事实最有说服力,这个事实就是,一个又一个奉老马为祖师爷的国家难以维系,而资本主义却依旧兴兴旺发达---这个队伍在不断地扩大着.
当然,有一点倒可以为说明这些人对马的错误理解辩护:那就是,没有共产主义的条件,何来共产主义的实践?按马克思的观点,实行共产主义的条件并未成熟.但是,问题由此又来了,这个条件会成熟么?
事实上,我们现在不是应当诅咒资本主义,而是应当大力宣传和建设资本主义.只资本主义高度发达了,共产主义才能看到"希望"
同时,任何一种经过长期演变而来的社会制度,总有其历史的合理性.无论你们所想像的未来的社会制度多么"充满人性",也不能否认现有制度对于历史的进步.或者说其否定其现实的积极意义.如果不是这样,共产主义同样也是可以视请咒的-----因为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这种制度不是人类的终点----如果它果然能够有的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31 10:02:52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31 09:47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3-31 01:05
80年代就是在恢复苏式管理,如果说中国真正搞计划经济最严重,最像苏联东欧的那种制度的年代,还是在80年代。
政治运动,整整快三十多年都没填物质产品平衡表,还说前三十年计划体制搞得厉害????中国的地方政 府 的很多经济当时完全是自给自足的,怎么纳入中央计划?
什么叫条条,块块?许多次经济改革,都是权限划分的问题.正所谓,一放就乱,一统就死.这本身就属于中央计划的一部分.
另,
“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你是在背八股文啊。“死”和“乱”到底指什么?
据我所知,中国根本无法填出平衡表,别的不说,如果实行计划操控,很多中小工厂就应该关闭或者合并,实行统一规格指标,并且大多数工厂的位置选置,必须从全局上进行重新进行,不然各地的生产成本不一样,怎么纳入中央计划。
但中央政 府要这么做,肯定是会与地方政 府发生矛盾的,毛 泽 东时代自大跃进开始 分权、自给的经济早就形成了。

不要给我说那些土钢厂也能计划控制,在苏联和东欧根本就没有土钢厂,这些土钢厂的生产规格成本,怎么可能和工业化的大企业生产标准、成本一样,你让它填平衡表,等于是不要让它运转了。而那些土钢厂是毛 泽 东,大跃进时的产物。

既便西方发达工业国家,说实在的工业也要比中国“僵化”得多,这种僵化不是缺点,而是优点。首先一个大的工业企业,是不可能对旗下的土钢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的,如果进行兼并,明显的只不吸收原有的职员,重新进行规划、分工,很多重叠生产部完全就会被砍掉。

而计划经济某种意义上更加标准罢了,在资本主义由于产权是分离中私人根本不可能从全局上规划工厂位置、运输方式,他们不可能完全依据人口和资源的分布来规划这种选置和运输,只是依据资本市场土地的价格来考虑,当然由于工业化二三百年了,他们相比是较大的巨无霸比中国那些土工厂显然布局要合理得多,生产要标准化(所谓的僵化)得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31 10:13:42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31 09:47
而如果严格按前苏那一套的话,则恐怕你连自已组装都不可能.所以,如果你认为说拜计划经济所赐不舒服的话,那么就 说拜老马所赐好了.当然,你会说这不能怪老马,怪这些人没有领会老马的意
从工业上优化的角度,那些土钢厂都应该关闭,都应该重新规划,现在不也有这种趋势么?
这也是工业化的需要,什么要按着条条块块运转,现代工业社会,包括工业资本主义的工业企业的实物操控不正也按这些条条块块运行么?在现在中国资本进行的兼并中,合并的企业他们整定会重新规划合并那些重叠的生产线,而且现在也在发生,这是工业化的趋势和需要


当时如果中央政 府能构通过高压摆平地方政 府,重新规划全局的布局,没有说不能填报产品平衡衡表的,地方政 府权力太大,这不正是毛 大 跃 进的后果么?华国 锋被指责为再次大跃进的五 年 计 划,实际上就是因为他得罪了地 方政 府。邓 矮 子某种意义上说是合稀泥的高手。

但既便是邓上台,中国的大企业也在恢复苏联那一套计划控制的做法。

从优化生产的角度来说,都应该这样,看看现在兼并的企业,哪一个不重要统一规划生产线,以便生产重叠,通过这种重新规划,就能降低生产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31 10:18:50
80年代去整合那些中小企业,中央政 府不与地方政 府发生强烈的冲突才怪,所谓指导性计划,从工业优化的角度看来,都是一种笑话,这是对现代化的嘲弄。
反而现在的资本兼并重,在工业生产的方式上,不也有和苏东一样的趋势么?
苏东那些企业是技术官员统一规划建立起来的,而中国的那些土钢厂,就几个农民倒弄出来的,既便西方工业化国家,几百年了,人家只有初期才是这样,到最近一两百年,早就兼并优化了。苏联的那些工厂完全就是成套的复制这种现代化的过程,一步到位建立起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31 10:31:40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3-31 10:02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31 09:47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3-31 01:05
80年代就是在恢复苏式管理,如果说中国真正搞计划经济最严重,最像苏联东欧的那种制度的年代,还是在80年代。
政治运动,整整快三十多年都没填物质产品平衡表,还说前三十年计划体制搞得厉害????中国的地方政 府 的很多经济当时完全是自给自足的,怎么纳入中央计划?
什么叫条条,块块?许多次经济改革,都是权限划分的问题.正所谓,一放就乱,一统就死.这本身就属于中央计划的一部分.
另,
“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你是在背八股文啊。“死”和“乱”到底指什么?
据我所知,中国根本无法填出平衡表,别的不说,如果实行计划操控,很多中小工厂就应该关闭或者合并,实行统一规格指标,并且大多数工厂的位置选置,必须从全局上进行重新进行,不然各地的生产成本不一样,怎么纳入中央计划。
但中央政 府要这么做,肯定是会与地方政 府发生矛盾的,毛 泽 东时代自大跃进开始 分权、自给的经济早就形成了。

不要给我说那些土钢厂也能计划控制,在苏联和东欧根本就没有土钢厂,这些土钢厂的生产规格成本,怎么可能和工业化的大企业生产标准、成本一样,你让它填平衡表,等于是不要让它运转了。而那些土钢厂是毛 泽 东,大跃进时的产物。

既便西方发达工业国家,说实在的工业也要比中国“僵化”得多,这种僵化不是缺点,而是优点。首先一个大的工业企业,是不可能对旗下的土钢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的,如果进行兼并,明显的只不吸收原有的职员,重新进行规划、分工,很多重叠生产部完全就会被砍掉。

而计划经济某种意义上更加标准罢了,在资本主义由于产权是分离中私人根本不可能从全局上规划工厂位置、运输方式,他们不可能完全依据人口和资源的分布来规划这种选置和运输,只是依据资本市场土地的价格来考虑,当然由于工业化二三百年了,他们相比是较大的巨无霸比中国那些土工厂显然布局要合理得多,生产要标准化(所谓的僵化)得多。
呵呵,败托你好好了解一下,中国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用平衡表的原因,别在这里乱说,这不是技术和条件问题,而是有人反对的问题.
至于说那句话.之前说过,严格地讲,计划经济这一词不确切,应当叫做行政命令经济才恰当.无论是统,还是放,都是一种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确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只不过是,由谁即哪一级政F来发布这个命令的问题.他们都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而西方的计划,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二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31 10:34:16
23楼和24楼,看来,你根本就无法区别,行政命令与按市场为导向的计划的区别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31 10:37:35
26# 天涯诗客 迄今为止,把“行政指令”或者“计划”的术语引进经济学是经济史上最大的败笔和胡说八道。当然这种胡说八道的历史很短暂,我猜想用不了多久,这个论断也许就会成为现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31 10:41:18
于说那句话.之前说过,严格地讲,计划经济这一词不确切,应当叫做行政命令经济才恰当.无论是统,还是放,都是一种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确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只不过是,由谁即哪一级政F来发布这个命令的问题.他们都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而西方的计划,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二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这都是一大堆不知所云的废话和没有任何逻辑的判断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31 10:44:04
借一步 发表于 2011-3-31 10:37
26# 天涯诗客 迄今为止,把“行政指令”或者“计划”的术语引进经济学是经济史上最大的败笔和胡说八道。当然这种胡说八道的历史很短暂,我猜想用不了多久,这个论断也许就会成为现实。
这不过对行为或方式的命名而已,无关败否.问题地关键在于行为及方式本身.而不是其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31 10:45:33
借一步 发表于 2011-3-31 10:41
于说那句话.之前说过,严格地讲,计划经济这一词不确切,应当叫做行政命令经济才恰当.无论是统,还是放,都是一种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确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只不过是,由谁即哪一级政F来发布这个命令的问题.他们都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而西方的计划,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二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这都是一大堆不知所云的废话和没有任何逻辑的判断而已。
不合你意,你自会否定-----这同时说明你的无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跳至第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