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上的文字中,我都刻意避开了明确的表态说应该考或者不应该考研,如果谁读出了这样的倾向和味道,那是你多想了,我必须明确指出,我很怕误导了别人。我参加过道口的宣讲会,首先真心感谢学长学姐的付出,他们会告诉大家道口抓人眼球的师资、人脉和毕业生走向,耐心讲解自己的成功之道,但对于风险却相对提示不够。所以,我当初想象过如果我站在台前给别人做成功经验分享时(行为幼稚,见笑),第一句话应该说什么,我当初的想法是:在场400多的同学,考上的一定不会超过10个,如果大家听了我的分享都去参加考研,那因这场宣讲而遭受损失的人要远远大于获得收益的人。我现在的态度也没有改变,毕竟考研失败的后果不可谓不沉重,如果第一年专心考研,一旦失败你面对的局面将相当尴尬,结合我自身当初的感受,那种失败的冲击力将远超你在考试之前的预期。我在一战前也明确的下过决定,如果失败,专心准备二战,大事可期,很多道口的人都是二战上去的嘛。但当你真的失败的时候,很难再坚持当初的决定。因为如果你不去找工作,专心考研,二战成功收益固然很大(我很敬佩这些在家专心二战并取得成功的人,因为我没有做到,我知道有多么不容易,向你们致敬),但是一旦二战失败,到时候想找工作(这里说的是靠自己,不是靠关系的)已经不能参加应届生的校园招聘,而参加社会招聘,又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而十分尴尬,没有优势。也许只有继续被考研套牢,要么先找个工作干着再图它法,要么空档两年后出国。看到论坛中,有很多人发帖表决心,今生非道口不嫁,生是道口人,死是道口鬼......其实说这些话的人可能自己也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去道口,可能只是想金融行业是收入很高的、带着光环的,而道口时金融界的顶级学府之一,以后很有保障。也没有再想一想是否有其他甚至更便捷的路让你达成你的梦想。毕竟道口再神,它也只是一个平台而不是归宿。
关于我二战失败后,作决策时候的一些内心纠葛,我贴出来一篇当时胡乱写的一篇文章,给大家做个参考。
在职考研的套保原理
考研论坛上有在职考研的专版,可见在职考研者众,我们暂时抛开这种行为本身是否可取的争论,看看相对于一门心思在家闭门二战考研者,在职考研从金融学角度的科学性。
二战考研本身相当于手持现货,我们在每年一月都要进行销售行为,如果考上则相当于高价卖出,没考上就相当于割肉出货,损失惨重。
如果一战失败后以工作作为止损,则相当于预期未来自己有可能二战失败,现货未来价格下跌,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反向操作,卖出保值。如果预期正确,二战果然失败,则期货市场上的得利可以部分弥补现货市场上的损失;如果预期错误,二战成功,则现货市场上的获利可以弥补期货市场上的亏损。(这里期货市场上的亏损对应:职场新人一整年与回报不成正比的辛苦付出和辞职时的违约赔偿)
关于这个类比如果想完全成立,有两个问题需要想清楚:1、期货套保的原理在于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同向变动,所以作为期货的、考研失败后找工作行为的价值衡量并不在于工作本身给你带来多大的收益,而在于作为止损措施,它到底有没有发挥功效。这么说来,期现两市的价格走势则可以很好的对应起来。2、考研失败之人从第二年在职考研与在家考研两者之间作选择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考虑是自己的精力问题,在职肯定要分散考研精力,使得期货和现货市场互相之间有很大的关联性,这似乎与现实套保不符。但应该想到,现实中的公司套保都几乎是在公司总可以进行内部或外部融资的条件下进行的,如果我们假设公司一年的财务投入一定,则期货市场的投资必然要分现货的钱。
综上,所有在职考研的人都是市场中的套期保值者,所有在家考研的人都是不利用期货市场,是现货市场中的听天由命者,在如此盲目动荡的考研市场中,这就是一种投机行为。
肯定会有人反驳说,哥在家考研成功,如果真是在职的话很可能就没有考上。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没有错,正如市场未来是涨跌互相的,投机行为必然有得有失,不排除有人投机成功,赚的盆满钵满,但又有多少人一朝预期错误,倾家荡产,要么至此沦落,要么寄希望于来年,以望东山再起。我很尊敬的一个朋友,三年道口梦终成,他是幸运的;我也听过三年梦碎,再无下文的案例。名校中,每一个成功的考生背后都对应着几十个命运被暂时扭曲的学生,当然这一时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反而不一定是一件坏事,但是既然已经付出了一年时间,谁又忍心看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一将功成万骨枯,虽然用在此处稍显过了。
我觉得做金融首要在于止损,高风险高回报作为最基本的金融规律告诉我们不顾损失的追求高回报是很危险的事情,你可以赌赢一时但你不能赌赢一辈子。 此一遭让我今后做什么事情都会先做好止损措施,先止损后追高是一辈子做所有事情应该秉承的原则,原则不可轻易改变,否则你能偷笑一时,不能偷笑一世。买低卖高,这华尔街最基本最简单最本质的规则是最难把握的,投机是不会每一次都赢的。
所以,对于考金融院校的朋友,更应该了解这样的道理啊,如果你不相信,作金融真的是你的好的选择吗?就像我的导师当初跟我说关于出国读经济学的问题,他总是错觉我跟他一样有才、现在的社会还跟他那个时候一样好混,所以总怂恿我直接去申请PhD,说:“美国的经济学master怎么回事业界都是知道的,你可以申请PhD为什么要去申请master,这叫不efficient,一个经济学家不知道什么叫efficient还做什么经济学。”此话在严格的理想的假设条件下还真有道理。
胡说一气,没考过研的人看个热闹,考研的人尤其考过研的人看个笑话,可别当真。
文章写到这里,很多已经超出了原来的行文设计,框架有些乱了,请大家随意摘去一些能感同身受的文字。马云说:成功的人怎么说都是对的。确实,我失败了,所以按理来说,怎么说都是错的,我很理解,也很接受。我写这篇文章只是想详细的记录一些自己的感受,给大家讲个故事,也给我自己一个总结,不想做评论或者判断。另外,请记住这只是一家之言,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借鉴。文章中有说的不对的地方,也请观者轻拍。
201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