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日本、利比亚、地球一小时——同一个主题看新闻,这几天的热点就是日本的核灾难,利比亚的空袭,还有地球一小时,再加上瘦肉精。
不同的新闻,后面都有同一主题——能源!
核来源于人类对能源的渴求,哪怕以不安全为代价。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人类不会放弃核能,这是一个没办法的选择,就如同人类不会搬迁离开地震带一样——从群体意识角度出发,人类这个群体,也仅仅视生命为数字和概率。
利比亚空袭,虽然个人认为和石油无关,但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人类现在的窘境——只有那么有限的几种能源途径。
地球一小时,则是人类面对能源匮乏的一种无奈的作秀。就如同石油危机时候西方的simple life一样,最基本的引发点不是环保和时尚,而是匮乏。
瘦肉精,看似毫不相关,其实也还是能源二字。
先一言蔽之,瘦肉精是一种最低成本产生“最好”产品的方法!同样,苏丹红,三聚氰胺都是这样。
而成本,在某种意义上仅仅是能源的函数,或者能源价格的函数。这个花点文字解释一下。
产品价格=F(原材料,人工,能源),而原材料=F(更初级原材料+人工+能源)
最后,不管什么产品,它的价格都符合:
产品价格=f(矿物或土地,人工,能源)(1)再来分别看这三方面。
1.人工
人工=F(食物价格,机器人价格)(2)
从马克思的观点而言,人的价格无非由人的再生产的价格而决定,虽然这有点极端,但某种程度上说的确是这样。奴隶和包身工,弱智工人的价格就是一碗饭。这是历史和现实,不是科幻。
另一方面,机器人则可以取代人,自动化生产线压低工人工资,这已经是现实,从工业革命起就开始发生的事情,所以才有工人砸机器。
所以食物价格,和机器人价格共同决定了人工的价格,而食物和机器人都是产品。那么,有
食物价格,机器人价格=F(产品价格)(3)
(3)代入(2)
则有:
人工=f(产品价格)(4)
所以人工的价格是产品价格决定的,不是一个不变的量。
(4)代入(1)
有:产品价格=f(矿物或土地,f(产品价格),能源)
变换,则有:
产品价格=f(矿物或土地,能源)(5)
矿物和土地
一切东西都要原材料,人类不能制造的原材料只有无机矿石和土地。
有机产品人类可以从种植——发酵这个途径来得到甲烷,乙醇,只要能源不是问题,化合制造人造汽油,没有技术上的问题,只有成本问题。
而无机矿石和土地的价格,现阶段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得到它们的成本,毕竟人类不用向地球缴费。而得到他们的成本取决于人工和能源的价格。
矿物或土地=f(能源,人工)(6)
把(6)代入(5)
则有:
产品价格=f(f(能源、人工),能源)(7)
继续把(4)代入
有:产品价格=f(f(能源、f(产品价格)),能源)(7)
最终得到
产品价格=f(能源)
所以,产品的价格归根到底就是能源的价格。
而产品的质量归根到底是人类现有的能量水平不足以优质的养活60亿人。比如,肉,可以用大规模的养殖场,自动化管理,这一切不是技术问题,只是成本问题,而成本仅仅是能源的函数。假如生产1000g优质猪肉,需要消耗1w焦耳能量,但现阶段,只能用3000焦耳能源,当然质量变差。
所以,一旦人类有了价格极其低廉的能源,物质自然是极大丰富。
但问题的另外一方面则是,人类的生产又需要大规模的人口来支持技术发展,比如intel需要卖出100w块cpu才能支持下一代cpu的研发。所以,人类的人口水平倾向于保持在一个对时代技术水平来讲稍微有点过剩的水平上。
还有一点,顺便说一下,现在爱讲地球不能负担60亿人,其实不是地球不能负担。而是以人类现有的能源水平,地球不能负担。
能源如果足够便宜,污水完全处理。
如果能源便宜,人可以用人造阳光种植粮食,立体钢架上种植。
如果能源便宜,人可以使用电动汽车。
如果能源足够便宜,人类可以完全回收一切废弃物品。甚至连空调排出的热气都利用管道回收,当然回收热气不但不能利用这个热能,而且还要花更多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