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258 4
2011-03-31
例如,某学校为抓质量工程,提出了多媒体比赛,果然受学生欢迎;后来,主管厅局觉得这是件好事,应加以推广,于是,各学校群起效法;主管厅局也开展了一年一度的全省比赛。于是乎,从上到下的管教学管教育的领导均以抓此事作为成绩的表现,于是乎,老师们均投入比赛之中。最后就演变为不管什么课程、不管什么专业、不管课程的什么环节都以参加比赛为乐事和大事。于是,不合适多媒体的课程也多媒体,不适合多媒体的环节也多媒体,本应花在改进整个教学上的时间和资源现在引导到了这个独木桥上了---好事变坏事了。真的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那么,怎么预防这种现象呢?我的建议是提高参与者的理性水平和形成科学性的决策思维。我认为,记住下面五条也许能帮助我们少犯把好事做坏的错误。
    第一,记住凡事都有度,当大家都去干同一件事情的时候,这就已经过度了,或者说,要求大家都去参与同一件事的时候就会出偏差了;
    第二,做事都要问目的,那么,如果我们在做某事上已经忘掉做的真正目的时候,那么,我们可能做过头了;
    第三,做事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例如拿奖、证明政绩等等,那么,私心就会污染做某事的真正意义所在,我们做事一定要把握好个人利益和社会意义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达成有意义的目的的途径有很多,做一种事情只是其中一条道路---且只在特定条件下才可用,我们不能在有桥的情况下将车搬到船上过河;
    第五,请记住:事情往往少做有益多做浪费,少吃多多味多吃坏肠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4-1 02:52:18
我觉得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非常简单
就是不要把这个活动作为一个成绩的表现,或者把这个活动在成绩表现中的权重调下来。因为关键还是激励机制。一旦把激励机制的奖赏和处罚改变以后,比如这里如果调低这个活动在成绩表现中的权重,就是调低了奖励的额度,使得人们将获取成绩的动力调低,这样自然可以控制疯狂行迹。而LZ所述的内容属于精神层面的休养,是要通过教育来完成的,如果能那样做的话,世界会美好很多,但其实也不太现实,因为有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对人的激励作用往往不如直接改变激励机制来的更大。用本杰明 富兰克林的一句话说就是,如果你要说服某人,请诉诸利益,而非其他~~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 01:37:41
其实我觉得,觉知、诚实、责任,每个人把这三项做好了,一切都会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 07:05:32
3# 紫氚
觉知、诚实、责任---说得好,以利治利就像用药治病---总是有副作用的,只有理性与慈悲的逐渐圆满才会好上加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 15:28:02
过犹不及么~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