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的最大价值在于追问与应对追问——并非简单的看待观点,而是要理解观点背后的逻辑。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所处的社会位置不同,形成的价值评判标准也不同,看待同一个问题,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只交流讨论表面的观点,人们往往会陷入鸡同鸭而不自知,很容易觉得对方不可理喻、神经病、脑残。
网络世界之所以看上去乌烟瘴气,就是因为大家都在鸡同鸭讲且不自知,还常常觉得自己很理智,很清醒,很聪明。甚至——很道德。
说实在,这很可怕,但是也很必然。毕竟网络时代,人们几乎无法从浮在表面的观点中寻到其背后的逻辑,以及这个观点形成的合理性——这在现实生活中都很难,很花费时间与精力,甚至常常让人感到不愉快。
但我想,总该做些努力。
看到一些看似谬误的思想,或者看到一些自己想相信的思想,别急着指责或相信,先找到你与这个思想背后逻辑的共识,才能更有效实践与批判。
至于如何找到共识,我认为的一般方法是,心平气和地向下追问,讨论观点的预设前提,这样有利于讨论者发现彼此思想的异同,更好的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找到共识后,再反过来看待原来的观点,你会发现——压根没有争论的必要。
这种交流当然十分费时费力,然而我认为最终达成理解后的那种喜悦,还是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