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usman 发表于 2021-8-30 13:21 
先改回帖之后说我造谣,是不是事实?
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参看983、985楼),我们再来完整地看看你那个原话表达的到底是什么观点。
你的后半句“你倒是……”是一个“表示催促”的祈使句,这种催促实际上就是对我提出的一个要求。这个要求我们当然可以用一个陈述句的形式来加以表达:“你要想个办法让那些只肯呆在原地晒但就晒不满意的人,晒太阳满足度变十成。”
再进一步,既然是一个要求,那么当然是有目的性的。也就是说,只有实现了这个要求,即“让那些只肯呆在原地晒但就晒不满意的人,晒太阳满足度变十成”,才能达成某个目标,或者使相关的事项实现为某种性质。
这样,我们把你的前半句按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成表示条件关系的“如果是人力所及”,并把它与后半句中要求实现的部分联系起来:“如果是人力所及,(就要)让那些只肯呆在原地晒但就晒不满意的人,晒太阳满足度变十成”,这样,两者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后半句“让那些只肯呆在原地晒但就晒不满意的人,晒太阳满足度变十成”(p)就是前半句“人力所及”(q)的必要条件,前半句则是通过后半句所要达成的目标,或者说使晒太阳这件事实现为人力所及的性质。
既然后半句(p)是前半句(q)的必要条件,那么你所说的归谬法就完全讲得通了:你用“倒是”这种催促的形式来表达“让那些只肯呆在原地晒但就晒不满意的人,晒太阳满足度变十成”是不可能的(非p),这就通过否定了这个必要条件而达到了否定“人力所及”(q)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