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799 1
2006-08-31

国寿回归A股

29日下午,向投资者亮出2006年中报业绩单时,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确认,公司董事会28日已通过发行不超过15亿A股的决议,将于10月16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表决上述议案。此后,中国人寿将申请在上交所上市。对于“年内冲刺A股”的市场普遍预言,杨超表示“视市场和监管部门批准进度而定。”

自“国十条”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在国内外上市”,保险公司将在A股上市的消息便不绝于耳。中国人寿A股上市的想法早在海外IPO时就已经酝酿。

2003年12月,在纽约和香港两地筹措35亿的中国人寿,偿付能力已经达到法定最低要求的3.95倍,但中国人寿董事长王宪章却在一个月后公开表示,中国人寿将争取一年以后A股上市。

但当时尚未走出低迷的国内A股市场令中国人寿打了退堂鼓。2004年6月,王宪章改口称:“大陆资本市场并不成熟,股市表现不如我们以前预期,因此我们暂无A股上市计划。”

时光流转,2006年上半年,A股市场恢复性增长。6月5日起,监管层重新开启A股市场新股发行(IPO),并号召以往在海外上市的大盘股回归。市场粗略统计,仅6、7两个月,IPO规模已超过500多亿元,超过2004年全年IPO募资总额。

乘着这股浪潮,中国人寿自信地站到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铝业、中交集团等大型企业的后面,排在了A股市场下半年IPO的队伍中。

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人寿可能已经选定中信证券和银河证券作为其主承销商,具体上市方案仍在探讨之中。

平安紧随其后

平安集团的A股上市将紧随中国人寿之后,时间预定在明年初。

知情人士表示,在刚刚结束的平安集团A股上市主承销商招标中,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信证券和银河证券胜出,三家机构将联合担任主承销商。

一家担任主承销商的机构人士表示,平安的融资规模不会低于100亿。

但是有人对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能否如期登陆A股表示怀疑。某证券公司分析师表示:“现在A股市场因新股发行而产生剧烈震荡,上证指数从7月初的1700多点跌到了8月初的1500多点,一个月就跌了12%,8月18日上市的国航股份更是在发行当日跌破发行价,这些都有可能造成监管机构调整新股发行的节奏。”

中国证监会人士却明确表示:“通过市场扩容来调整市场结构,让质地优良的大盘股上市的目标不会改变。”

平安融资动机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走向海归之路?

8月16日,在香港召开的平安保险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平安保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曾对媒体公开表示,作为本土企业,长远而言平安是有必要发行A股的,但目前平安资金充裕,没有集资需求。

平安集团人士也曾向本报透露,通过海外上市和利润积累,目前平安集团的资本金盈余大约有200到300亿。

但时隔几日,平安却步中国人寿后尘,将A股上市主承销商锁定。

“平安是一家市场化很强的企业,不会是单纯响应政府大盘股回归的政策,A股上市融资应该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某证券公司分析师称。

从打造综合金融业务集团的发展战略来看,收购动作频现的平安确实有着巨大的资金需求。

2005年平安集团通过旗下平安信托两度注资平安证券,共计动用资金8亿,使其注册资本由10亿增至18亿;同年,集团向平安信托增资15亿元使其资本金达到42亿元,一跃成为最大的信托公司;而平安旗下的基金管理公司也在计划成立之中。

更大的资金需求来自银行并购。8月,平安以49亿人民币收购深圳市商业银行89.24%股权,同时广东发展银行控股权的竞标也已进入最后阶段,而市场传闻,平安已将多家银行列为潜在收购对象。

在最新一轮的广发行股权报价中,平安在最初226亿元的出价基础上,又附加了对广东省政府几十亿的现金捐赠。尽管“国十条”允许保险公司用保险资金(实际就是保费收入)投资银行股权,缓解了平安的资金压力,但业内人士也预期,鉴于广发行背负500多亿的不良贷款,重组资金将达到600亿元。而要想让广发行真正能够创造利润,则需要更多的投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9-25 08:37:00

可能是上层的考虑,保险公司利润丰厚,在海外上市就必须将大量的利润分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