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1873 2
2011-04-05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3月25日文章】题:把人民的资产权还给人民(作者  汤姆·霍兰)    人数多得出乎意料的读者纷纷来信,质疑24日专栏文章(即《参考消息》3月25日14版《港报文章中国消费者“辜负了世界期望”》——本报注)所提出的观点。那篇文章谈的是今年前两个月中国零售额增长率出现大幅下降。加上消费者信心的滑坡,这一下降促使笔者怀疑中国的消费增长是否真的会像全世界许多人希望的那样成为巨大的全球经济动力。
    尽管中国的工资水平近来有所提高,但该国的收入者似乎仍倾向于存钱,而不是花钱。他们会拿超过40%的月收入进行储蓄。瑞士信贷银行亚洲区经济学家陶冬称,这些都是“无用的数据”。他坚持认为,内地消费需求在迅速增长。陶冬说,官方数字未记录中国兴旺的灰色市场。他还指出,别克车在华销售量已超过在美销售量。“如果这不是汽车业繁荣的话,我不知道什么叫汽车业繁荣”。
    陶冬的有关中国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中国消费需求增速与中国整体经济的增速并不持平。换言之,消费开支规模所占中国总产值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这意味着,推动该国经济增长的是规模持续扩大的投资。就连高级官员也承认,这种增长方式不具可持续性。
    但事实证明,改变方向很难。过去4年里,多名**要员一再宣称,他们希望鼓励民众走出去并增加开支。然而,同期中国家庭开支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却在下降。
    有一些中国问题观察人士认为,消费萎缩之势已发生逆转。他们认为,鉴于经常项目顺差即中国储蓄额和本国投资额之间的差额,经常项目顺差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下降也就证明,中国消费者当前在减少储蓄并增加开支。但也有一些中国问题分析人士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经常项目顺差下降的原因不是储蓄规模下降了,而是投资规模还在增加。换言之,他们认为,过去几年里,中国国内经济更加倚重投资,个人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有所减小,而这与**宣布的政策恰恰背道而驰。
    最近出台的五年规划希望通过鼓励发展本国服务业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想法不错。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创造足够高的经济增长率, 以给中国不断增加的城市劳动力大军提供就业机会,从而维护稳定。但实际上,过去10年里,中国的投资推动型增长模式并不利于创造就业机会。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0个百分点,该国的就业率只会提高1%。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非执行主席斯蒂芬·罗奇表示,北京需鼓励发展本国服务业,因为服务业可为每实现100万元人民币的经济产值多提供近40%的就业机会。
    但要发展服务业,北京就需说服中国民众走出去并增加消费。而事实证明,这很难做到。罗奇建议,中国**提升消费者信心的一个方法或许是,向中国养老金系统加大注资力度,因为这样做更具说服力。罗奇说,中国国家养老金资产总额仅为2.7万亿元人民币,这点钱只能让每个劳动者领取到大约3000元。
    罗奇说,一种解决办法是,向该国养老金系统大量注资。毫无疑问,中国**有财力实施大规模注资。中国拥有2.8万亿外汇储备,并直接控制着本国的120家大型企业。北京不差钱。但中国官员是否真的准备将人民的资产直接供给本国人民,从而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他们所宣称的政策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4-5 23:29:22
中国促进消费需全方位改革
【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18日社论】题:中国经济转型的长期挑战

    经济的增长一般由出口、投资和消费三大块组成,但目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不超过36%来自国内需求。普遍的意见认为,中国民众不愿意消费,主要是因为缺乏安全感。高房价已经使很多民众不是被房贷“套牢”,就是还在积极存钱买房。教育、医疗等的费用越来越高昂,同样造成民众不敢乱花钱。

    另一个制约民众消费的因素是居民收入的持续降低。中国央行的调查表明,居民对当前的收入感受比去年同期差,对未来收入预期仍显谨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85年最高水平时的56.18%,下降到2010年43%的历史新低;但**收入占GDP的比重,整体却呈现上升趋势,中国社科院去年的报告称,**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2009年达到32.2%。

    这固然代表着中国**有充足的资源来办大事,如在金融危机时毅然投入4万亿刺激经济,可是这一来相对缺乏经济效率,二来不可持续,三来也会产生排挤作用,打击民间的投资与消费行为,长期而言非但难以为继,也势必让经济转型的战略更荆棘塞途。

    要提高民众的消费意愿,首先当然必须先增加他们对未来的信心。中国**出重拳整顿房地产市场,显然是对症下药之举。此外,要让城镇居民放心花钱,**也有必要在教育、医疗等社会领域增加投资,建立较完善的安全网,让民众能把为孩子的求学以及家人的健康所储蓄起来的钱,用来改善当下的生活条件。

    完善社会保障原本是社会主义的理想,也是中国实行国有制的道德基础。然而改革开放推进市场化的结果,却使得经济和社会现实同原来的设想渐行渐远。世界性的统计数据发现,在国有经济比重越高的国家,其居民消费倾向则越低。这是因为私有经济部分所推动的GDP增长,会直接带动劳动收入上涨,而居民也能直接分享土地、住房和股权等资产升值的收益。国有资产的增长,却不易让民众直接受惠。

    由此观之,中国经济转型的任务艰巨复杂,而且在深层次上更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决策,需要全方位的思考与改革。中国**提出要用3到 5年的时间,把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应当能起到刺激消费占GDP比重的作用。如何平顺完成经济转型,显然还任重道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 18:00:41
看过了谢谢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