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1-4-9 20:36: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9 20:56:26
18# rr3068
“占有”不是最终目的——抱着金砖进棺材的人有,但是不代表正常的人。
“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541页]因此,无论是孤岛上的鲁滨逊,还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雷锋,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价值的存在,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在共产主义社会,价值形式将不再是货币,而是“簿记”之类的东西。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073110&page=2&from^^uid=1123236

1 “占有”当然不是价值的“最终目的”,不过却是价值的“核心目的”。
2 引文中只看到——“社会劳动”,未看到——“个人劳动”。
3 “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价值的存在”——这句话应该改为:只要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有价值的存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9 21:13: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9 21:15:19
31# rr3068
马先生把价值定义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资本论》(一)51]
但是,他是在这个前提下才这样定义:“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体现在商品世界全部价值中的社会的全部劳动力,在这里是当作一个同一的人类劳动力,虽然它是由无数单个劳动力构成的。每一个这种单个劳动力,同别一个劳动力一样,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只要它具有社会平均劳动力的性质,起着这种社会平均劳动力的作用,从而在商品的生产上只使用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人们在读资本论的时候,大都忽视了这个前提。更致命的是,忽视了什么样的社会才能存在这个前提。在后面的拜物教章节,马才交代这个前提只有在简单商品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才存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073110&page=3&from^^uid=1123236

在你一系列引文中:
1 马先生把价值定义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资本论》(一)51]
2 :“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体现在商品世界全部价值中的人类劳动力,在这里是当作一个同一的人类劳动力,虽然它是由无数单个劳动力构成的。每一个这种单个劳动力,同别一个劳动力一样,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只要它具有社会平均劳动力的性质,起着这种社会平均劳动力的作用,从而在商品的生产上只使用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看清楚了么?
在你所提供的全部论述中:能够形成价值的劳动始终是“人类劳动”“人类劳动力”“无数单个劳动力”“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社会平均劳动力”“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劳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9 21:28:34
33# rr3068
1.价值规律的目的是所有人的目的的合成,即“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86页]
2.社会只调节社会劳动。个人劳动只关涉成本。每个人从自身利益考虑,就会服从社会劳动。
3.只要有单个人存在就有价值存在,并非一定要有“类”才有价值存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073110&page=4&from^^uid=1123236

1 如此回答未免空洞。
2 所有有价值的劳动都是——社会劳动。
3 只要有单个人就有劳动存在,……但只有“人类社会”才会有价值存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9 21:29: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9 21:50:30
36# rr3068
赫赫铭儿:……看清楚了么?
在你所提供的全部论述中:能够形成价值的劳动始终是“人类劳动”“人类劳动力”“无数单个劳动力”“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社会平均劳动力”“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劳动”!

rr3068:马在这里假定“无数单个劳动力”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即“一个人的劳动时间”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后文,马更明确地说:“要假定所用的劳动时间只是一定社会生产条件下的必要劳动时间。”(《资本论》(一)213页)
“同资本相对立的工人的生产劳动,始终只代表单个工人的劳动。”[第26卷(Ⅰ),第424页]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073110&page=4&from^^uid=1123236

这里分明 是“无数单个劳动力”,而不是“无数单个劳动力”;是“一个人的劳动时间”,而不是“一个人的劳动时间”;是“同资本相对立的工人的生产劳动”,而不是“单个工人的劳动”;……不怕同行们说你牵强附会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9 22:03:17
rr3068 发表于 2011-4-9 11:13
pengleigz 发表于 2011-4-9 11:04

即使在社会中,鲁宾森也只会按自己的时间来计算物品的价值。如果按社会劳动时间计算,就是不可知论,因为从来就没有人计算出过任意物品的社会劳动时间。
在现代社会中有货币作为社会劳动时间的代表。人们不需要精确计算1个货币等于社会劳动时间的几分几秒。货币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当社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时,它会跟着反映。现代社会中的人不可能脱离货币,单纯在家里对着一只钟来计算价值。
即便用货币来计量,那也是跟自己的劳动时间挂钩的。社会劳动时间是什么,根本说不清。一个连概念都不清楚的东西,更不要说这么计量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0 08:17: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0 08:28: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0 09:03: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0 10:23:00
39# rr3068
39楼rr3068:有趣!吾没有超人的智慧,只有常人的智慧。请详加解说。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073110&page=4&from^^uid=1123236

40楼rr3068:当然,可以说跟每一个人的时间都挂钩,但是不是与个人自然时间一一对应的挂钩。
社会劳动时间是价值的计量单位。它是一种抽象的“社会的量”,不是任何物理量。它用货币来表示,与自然时间是两回事。本质上它是一种“关系”、“比例”和“指数”。每个商品的价值量要在市场竞争中决定,因而是动态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073110&page=4&from^^uid=1123236

你自己在40楼的回话,已经很好地回答了自己39楼的问题即:
1 价值——“不是任何物理量”,并且“与自然时间是两回事”。
2 价值——由“社会劳动时间”计量。
3 价值——是一种抽象的“社会的量”。
……你看,这里哪里需要有——“超人的智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0 10:40:28
41# rr3068
1.是否这样比较实际一些:每个人都追求效率——追求节约时间——时间的节约就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腾出了空间——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导致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
2.只有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才是有价值的劳动。
3.只要有单个人存在就有劳动存在,因而就有调节劳动的价值存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073110&page=5&from^^uid=1123236

1 同意“每个人都追求效率”,但不同意每个人都“追求节约时间”(例如长期坚持8小时工作制)。……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始终是——相同时间内的效率最大化!
2 “只有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才是有价值的劳动。”——完全赞同!
3 “只要有单个人存在就有劳动存在”——同意!……“因而就有调节劳动的价值存在”——不同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0 10:59: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0 11:52:36
回复楼上二位网友。
以下为转帖:

过去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对于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的理论说明,一般都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学说为根据的。
马克思在1868年7月11日致路·库格曼的信中指出:
“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而在社会劳动的联系体现为个人劳动产品的私人交换的社会制度下,这种劳动按比例分配所借以实现的形式,正是这些产品的交换价值”。
他并在信中明确指出:
“资产阶级社会的症结正是在于,对生产自始就不存在有意识的社会调节。合理的东西和自然必需的东西都只是作为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而实现。”
1878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指出: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恩格斯在解释社会主义生产将决定于计划安排,而不需要借助于交换价值的调节时,是这样说的:
“社会一旦占有生产资料并且以直接社会化的形式把官们应用于生产,每一个人的劳动,无论其特殊用途是如何的不同,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劳动在各种产品生产的分配,可以通过计划来加以安排,而“不需要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
马克思恩格斯上述这些论述表明他们曾经认为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而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但是,我们应当看到,马克思主义刨始人在这里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及其表现出来的弊端,来揭示资本主义特征和预见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不是为未来新社会的实践规定具体蓝图。同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是随着社会实践而发展的。
恩格斯在晚年及时察觉到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新变化,他在《反杜林论》发表两年后的1880年,应保·拉法格的请求将《反杜林论》的三章编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独立发表时,恩格斯在论及生产力的社会本性迫使资本家阶级在资本关系范围内对资本生产关系的形式进行调整的地方,补充了两段关于托拉斯产生发展的重要内容。
他指出:“在托拉斯中,自由竞争转为垄断,而资本主义社会的无计划生产向行将到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计划生产投降。当然,这首先还是对资本家有利的”。
1891年,恩格斯在批判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时,更加明确指出纲领草案中所说的“根源于资本主义私人生产的本质的无计划性”,这一句话需要大加修改,他认为资本主义托拉斯的出现,标志着生产的“无计划性没有了”。
恩格斯提出资本主义的“计划性”问题之后,列宁在1917年针对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一般垄断变为国家垄断的现实,更加强调了恩格斯的观点,并指出“现在资本主义正直接向他的更高的、有计划的形式转变。”他说:“关于资本主义问题的提法,不估计到托拉斯的作用,却说‘资本主义的特点是无计划性’,那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0 12:29:41
44# rr3068
追求节约时间就是在同样的时间内(例如8小时)生产更多的产品。
不同意“单个人存在,就有调节劳动的价值存在”的依据何在?——单个人要生存,就要劳动。要劳动,就要像鲁滨逊那样通过价值观念(需要的比例/难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劳动时间。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073110&page=5&from^^uid=1123236

单个人存在(自然存在),就会有劳动存在,却不会有价值存在;……除非这个人存在于与他人组成的社会中。
——原因正如你和马克思反复强调的那样:价值不是一种“物理量”,而是一种——社会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0 12:54: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0 14:47:17
47# rr3068
===========
马恩认为,对于鲁滨逊和共产主义社会说来,
根本不需要商品经济中的“价值”概念;
至于需要不需要你的定义下的“价值”
概念,则当别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0 15:02: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0 15:56:04
马克思说: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以后,但社会生产依然存在的情况下,
价值决定仍会在下述意义上起支配作用:
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
最后,与此有关的簿记,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恩格斯说:
“社会一旦占有生产资料并且以直接社会化的形式把官们应用于生产,
每一个人的劳动,无论其特殊用途是如何的不同,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劳动在各种产品生产的分配,可以通过计划来加以安排,
而“不需要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
===========================
上面我俩的引文,分别来自马、恩,
表面看来,是恩格斯反对马克思。
其实,他俩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他们所理解的
新生社会里,商品经济及其特定的经济范畴,都不
存在了,但是,社会依然需要对个体劳动进行配置,
以生产产品,供社会正常运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0 17:08: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0 17:59:36
rr3068 发表于 2011-4-9 19:07
yangfw 发表于 2011-4-9 18:56
交换价值调节市场的商品交换,何来的调节劳动?不要把劳动的物理过程中的劳动时间混同于马克思的商品生产中的劳动时间,在非市场中那不是价值的成分,而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物理量而已。
“价值问题”就是“某物品是否应当生产的问题”。这是价值“真正的活动范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2页;第1卷,第605页]
价值"调节"劳动。[第32卷,第541页;第25卷,第995页;第23卷,第92页]
“价值问题”就是“某物品是否应当生产的问题”,这种引证很拙劣,引证马克思的观点,连一个句子都不能完整引用,还是靠自己的“就是”来连接从马的文章中断章取义来的一个主词“价值问题”和宾词“某物品是否应当生产的问题”怎么能为凭呢?又怎么来证明这是马克思针对鲁滨逊经济中的劳动说的呢?,其实就算这句话是马克思自己说的,熟知马克思理论的人都会知道那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价值规律对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作用,而不是鲁滨逊经济条件下的调节生产劳动,因为在前者劳动被看做价值的源泉,而在后者劳动就是劳动本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0 18:55: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0 19:13: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0 21:50:24
简单的树根 发表于 2011-4-10 19:13
楼主要点:各种物品上所耗费的单位时间取得的价值相等。
人家价值的意思是不同物品用处大小的比较,为什么做船用半个月,打猎用2天,闲逛用1分钟呢?因为鲁滨孙急着回家,当然花时间狠劲造船,所以楼主的价值反映了效用次序,最终物品反映到单位时间上价值相等。是不同物品的效用大小通过个人进行通分比较的一个思路。但是这个办法解决的是效用比较问题,离回答价格本质问题还很远。只能解决供应或者需求量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那个的问题。
解决了效用比较问题,就解决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形成问题,也就解决了价格的本质问题。价格的本质就是参与交换的各方平衡自己效用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0 23:15:23
rr3068 发表于 2011-4-10 18:55
yangfw 发表于 2011-4-10 17:59

“价值问题”就是“某物品是否应当生产的问题”,这种引证很拙劣,引证马克思的观点,连一个句子都不能完整引用,还是靠自己的“就是”来连接从马的文章中断章取义来的一个主词“价值问题”和宾词“某物品是否应当生产的问题”怎么能为凭呢?又怎么来证明这是马克思针对鲁滨逊经济中的劳动说的呢?,其实就算这句话是马克思自己说的,熟知马克思理论的人都会知道那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价值规律对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作用,而不是鲁滨逊经济条件下的调节生产劳动,因为在前者劳动被看做价值的源泉,而在后者劳动就是劳动本身。
1.如果是一个“熟知马克思理论的人”,就不会指责这种引证;如果不是一个“熟知马克思理论的人”,那么至少应当去查一下原文,再来进行指责。
2.如果是一个“熟知马克思理论的人”,怎么会说出这种话:“价值规律对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作用”?——请标明出处!是你自己的话就不要说成是马克思的话。
3.你知道“劳动被看做价值的源泉”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吗?
4.在“劳动被看做价值的源泉”后,还能有“价值规律对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作用”吗?
——.2.“如果是一个“熟知马克思理论的人”,怎么会说出这种话:“价值规律对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作用”?——请标明出处!”
如果按照你的那种方式来引用马克思,我看无论我们想要什么都能从马克思那里找到:
价值规律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商品或物品;而是各个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因此,不仅在每个商品上只使用必要劳动时间,而且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这是因为条件仍然是使用价值取决于该商品是否满足一种需要,那么,社会产品总量的使用价值就取决于这个总量是否适合于社会对每种特殊产品的特定数量的需要,从而劳动是否根据这种特定数量的社会需要按比例地分配在不同的生产领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第716页


不知道这一引用能否回答你的问题。


——“3.你知道“劳动被看做价值的源泉”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吗?”
我认为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是商品交换的市场经济的存在。


——“4.在“劳动被看做价值的源泉”后,还能有“价值规律对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作用”吗?”

为什么就不能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08:54: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11:36:59
pengleigz 发表于 2011-4-10 21:50
解决了效用比较问题,就解决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形成问题,也就解决了价格的本质问题。
价格的本质就是参与交换的各方平衡自己效用的结果。
==============
这种观点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错误的。
商品经济,满足的是有购买力的人和组织
的效用以及需要,
没有购买力的人和组织的效用和需要,
则不被考虑在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11:49:40
fujo11 发表于 2011-4-11 11:36
pengleigz 发表于 2011-4-10 21:50
解决了效用比较问题,就解决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形成问题,也就解决了价格的本质问题。
价格的本质就是参与交换的各方平衡自己效用的结果。
==============
这种观点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错误的。
商品经济,满足的是有购买力的人和组织
的效用以及需要,
没有购买力的人和组织的效用和需要,
则不被考虑在内。
消费者群体也是不稳定的,随价格变化而变化。价格升高,部分消费者会退出;价格降低,潜在的消费者会消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1 12:31:23
59# pengleigz
==============
1,商品经济中的主体,并不是只有消费者。
比如说,资本家购买商品作为生产资料,他
依据效用原则,决定交易价格吗?
2,没有购买力的人,不是可能的消费者。
不管购买力有多少,首先必须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