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托钵,我们所有人——出家人和居士——都哭了。特别是我们短期出家的沙弥们,当深刻的体会到世尊“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那种空空如也却又哀悯众生的情怀时,我们都泪如雨下。
哭泣,是人类共同的情绪。在1775年英国出版的《人:提升的报告》(Man: A paper for Ennobling the Species)谈到:“哭泣可以分为两大类:真哭和假哭,或谓肉体的哭和道德的哭。肉体的哭完全凭借身体的机制,脑中既无相关的想法,心中亦无真正的感伤的情绪;道德的哭源自心智,来自情感,是发扬人性的行为,而假哭则会贬抑人性。”Tom Lutz在《哭泣:眼泪的自然史和文化史》(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Tears)提到三种高尚的眼泪:英雄之泪、真诚之泪和欢愉之泪。我相信我们的泪水至少也是真诚和欢愉的。我们真诚的是求道之心,欢愉的是看到了正法住世。
很多人认为佛教是空门,情感也空。这肯定是对佛教最大的误会。佛子的哭的确充满情感,发扬人性的。当须菩提体会到《金刚经》至高无上的道理的时候“涕泪悲泣”,那是自性的流露,顺其自然,没有一点挢揉造作。既是法喜充满,不可言表,又是悲悯众生,不解此经之义趣。
在佛面前哭的最多的当属阿难了。《楞严经》讲到,阿难被摩登伽女用咒术所迷,差点毁去戒体。佛令文殊师利提奖阿难,回到佛所。“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以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此时的阿难确实悔恨交加,真情流露而痛哭。他后悔自己没有好好修行,仗着自己记忆力特别号,没有全道力,没有修定力,才被邪咒所迷。阿难这一哭,自然也是求佛开示护佑了。“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这时候,佛指出了阿难的毛病所在,阿难更是痛哭不止,五体投地在佛前,自我忏悔,自我剖析。阿难其实就是我们凡夫的代表,其实我们都应该哭啊。阿难的哭也告诉我们没有身体力行地去修行,就算佛在身边,况有何益?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何曾离开我们呢,可是我们依然沉迷生死苦海是何因缘?阿难一哭就告诉我们了:我们的心还没有入道啊!于是世尊哀悯大众,开示了我们的真心所在,轮回之因,阿难这时候“身心泰然,得无挂碍”,于是说偈赞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