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1-4-14 10:53:22
楼主,觉得吧,你要是搞研究的话,应该比别人看的更深刻,只是根据个人的研究心得,觉得马克思的理论必须创新,这个创新的点在于:马克思看到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对于短期的发展论述的不多,所以在这个方面,如果把现代主流经济学融进去的话,应该是比较合理的,而且这些都是可以自然融进去的,结果是非常的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4 11:00:42
确实,我有同感。马克思经济学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不是文字官司,更不是某些话有人讲过就怎样,没有讲过又怎样,这怎么是科学的态度呢?要按照现实的情况,根据实践来提出理论,不是根据已有的理论来找出现实中的例证,这起码与百姓的感受都不一样。例如,价格怎样具体地围绕价值波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4 11:02:38
yjg30 发表于 2011-4-14 10:32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1-4-14 10:19
既然你提到了科学,又牵出了唯物主义加辩证法,那么下面的问题就想先搞清楚你到底是否能够分辨宗教与科学.

请问,科学理论的预设为什么是假设,而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要知道对某一种事物现象的假设,是以事物本身的运动表现来的。假设的前提是物质的存在,而对于假设则总是对于物质之间运动关系的表现所做的一种“可能”预测。但是从事物的本身来看,一切都是可能的,但是这种可能性还需要现实来验证,这就要从假设中回到现实中来,比起从辩证的本质的观点来看,这种思维方式还是很低级的,因为辩证思维方法一开始就是从事物本身的自我运动,从事物的否定方面来研究肯定的东西。比如说你可以假设人不会死,但是这种假设却总会遇到人不断死亡的验证,最终会使人认识到生即是死(佛教就是这样认识的,而且使自己陷于悲观),但是本质的观点是,生命本身中就蕴含着死亡的种子,人的个体可以死亡,但是人类却是在这种死中蕴肓着生的发展运动。

关于真理,我上面已经说过了,如果不是真理看成死的静止的东西,那么,任何事物的真理就是对某一事物本质运动的一种论述,这不是死的理论,而是一种活的东西,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自我运动。所以说,马克思会说否定之否定,这全部是黑格尔概念论里的东西。
我所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教科书中找不到答案的.如果试图抄书,那就会连抄者自己也看不懂了.不过你的这篇回答至少澄清了这么个事实,你无法分辨科学理论与宗教理论.换句话说就是无法分辨科学与宗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4 11:03:51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1-4-14 10:51
28# yjg30
所以,我十分佩服黑格尔,佩服于他的深度,因此,同时也更加的崇拜马克思。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076919&page=3&from^^uid=1123236

据我所知:马克思好像认为黑格尔是——唯心主义呀?
唉,你们的偏见真的是无可救药。黑格尔在辩证法领域是十分卓越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4 12:28:39
楼主,你冤枉我了,我对马克思木有偏见的,我如同你一样,非常佩服马克思的,我所有的理论综合都是从马克思的框架出发的
我也知道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有益成分,而且,马克思却是比黑格尔更进一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6 17:07:44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高度抽象的学科,接近于哲学,但是西方经济学更注重解释实际经济问题,我可不可以认为这两种经济学并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6 17:24:52
paris_blc 发表于 2011-4-16 17:07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高度抽象的学科,接近于哲学,但是西方经济学更注重解释实际经济问题,我可不可以认为这两种经济学并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的?
呵呵,貌似此言不妥,马克思看到的比较深刻,他看的是一个长期的运动变化过程,现代主流经济学着眼的是眼前的问题,所以马克思经济学不是哲学,马克思理论完全可以涵盖现代经济学几乎所有思想,只是现代的研究马克思的人,很多无法看清楚这些而已,而现代的经济学家们,因为意识形态的隔阂,很少能够自觉的去融合这些东西,都是从对立的一面去看问题,结果就造成一种假象,貌似马克思和现代经济学格格不入,其实是一种假象而已,拨开迷雾,你将看到一个别样的天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3 16:27:06
33楼


对于这个问题,你提出来,但是没有任何论述,这证明,你是对此问题没有什么真知灼见,自己还是十分的模糊。所以,你提的问题也是十分有问题的。

你要先弄明白你的科学是指什么,而宗教又是一个什么东西。那么,你首先会明白,科学包括很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而这些无非都是对于自然现象或者社会现象的规律的认识与总结),但是宗教并不是从这个层面上来看问题的,于宗教同处于一个层面的,其实应该是哲学。所以,你提的问题应该换成宗教理论和哲学理论有什么区别,而不是把一个对于世界总的观点的宗教理论和许多具体事物和社会事物的个别的科学做为同一个层次上的东西提出来。

那么,你知道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大概也会明白宗教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因为真正的宗教理论其实是一门哲学,宗教的哲学,所以,在宗教与科学的这个矛盾统一中,有一个具体的人的例子你可以参考一下,那就是牛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但是他却相信上帝,所以会千方百计的用上帝来反来证明万有引力。

奉劝你提问题的时候先要考虑好问题本身的性质,这个都弄不明白,不是故意把问题引向他方还是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3 17:29:19
杨振伟 发表于 2011-4-14 10:53
楼主,觉得吧,你要是搞研究的话,应该比别人看的更深刻,只是根据个人的研究心得,觉得马克思的理论必须创新,这个创新的点在于:马克思看到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对于短期的发展论述的不多,所以在这个方面,如果把现代主流经济学融进去的话,应该是比较合理的,而且这些都是可以自然融进去的,结果是非常的有意思
其实,你的这个提法,是有相当原因的。我们这里有许多反对马克思《资本论》的人,除了不懂得辩证法以外,他们还是从现实的角度,觉得马克思不能解决面前的实际问题,而且我们学习马克思的许多人也对这些产生许多疑惑。
关于这个问题,我简单的说一下。

首先,我们如何理解事物的运动规律和对这个事物运动规律认识的反作用问题。所以,你提的建议,也是觉得马克思的《资本论》如何现实指导我们的经济实际。但是很遗憾,列宁提出的建议没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所以,也造成了现在这样的局面,没有多少人真正懂得了马克思的《资本论》,那么,不自觉的辩证法总会被现实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所以总得《资本论》是纯理论,不能指导现实。
但是这真的是一种常见的偏见。
一种理论,如果是对于现实的规律的正常认识,那么,这个理论,当然也就能够反作用于现实。
其次,现代主流经济学理论,只不过是对于现实的矛盾的一个方面作了形而上学的研究,所以,他们总是在预测,而且,许多预测都是对的,因为他们正好是站在矛盾双方的肯定方面(比如说我们就当成是肯定的方面的,其实,肯定与否定也是一个相对的说法,而把哪个当成肯定的,只不过是一个主观的认定。但是真理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来讲事物的否定方面,但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绝对的真理,所以他们的担忧是事实,但由于他们仅形而上学的看问题,比如说,把经济停滞归咎于投资不足,或者消费不足等等,都是说了一些看是事实,但并不真的是事物本质的话。

最后,我简单说一下马克思理论对于现实的指导意思,无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都有指导意义。

一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矛盾的必然性,那么,这种必然性必然会表现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增长、下降的不断循环,因为这就是内部矛盾的外部表现。那么,认识到矛盾的必然性,所以,对于那种不断幻想某一种措施可以解决的理论,只能是一种鬼话。要知道,现在的许多经济问题,都是原来自以为是很好的经济措施的结果。所以,从唯物和辩证法的观点来看问题,矛盾的最终解决,要靠的是统治我们人类社会的分工的消灭,而这个过程只能靠发展矛盾来解决,也就是说要消灭分工只能更加的发展分工。事物本性如此,我们人类也只能如此,不同的是自发和自觉的问题。
二是,对于当前现实,其实,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一句很短,但是很哲学的一句话,那就是,矛盾的一般解决方式就是创造一种矛盾的运动方式(靠记忆)。那么,对于当前的经济现实,资本主义其实已经在自发的运动过程中创造了许多规则,但是由于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的理论,竟然一直不能解决创造一种矛盾的运动方式(我指的是那种自觉的认识到的运动方式,而不是由社会矛盾自发的推动而制定的规则,比如金融危机后,美国政 府对银行业的限制等等,这就是不懂得银行资本和现实资本之间的关系,以为银行会通过各种手段凭空制造财富造成的。)
三是这种矛盾运动方式,并不能够排除矛盾,但是能够使矛盾的运行不是向现在这样的方式以未知的形式,并且是对生产力破坏十分巨大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能够尽量减少这种矛盾所造成的损失。
四是马克思所说的这种创造矛盾运动方式的解决矛盾方式,理论基础主要在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卷,但是我估计,这个论坛里,相当多的人根本没有耐性看完第二卷,更别说去理解这种由于质的运动而形成的必然的量的比例关系了。
五是说到创造一种矛盾解决的方式,这首先要消除一种误解,那就是对于以前计划经济的指责。指责的人以为那就是马克思理论指导社会实践所造成的结果,但是真实的马克思的理论是不会用那样的反作用来进行的。因为那种计划是一种绝对的计划,是在分工的基础和市场的基础上消灭分工和市场的一种人为的超越了现实阶段发展实际情况的计划经济,那是对马克思第二卷内容作了形而上学的修正。
所以,说到这里,必须要建立马克思那种指导思想,那就是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市场基础上的计划和计划条件下市场。首先,这种对市场与计划的认识,是基于现实的生产力发展的表现而作出的。因为市场的竞争必然要导致计划的产生,但是这种计划并不能脱离市场而存在,而是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来的,所以,建立计划,必然是要在研究市场竞争所造成的后果的基础上来的,比如说美国的石油储备或者中国的粮食储备等等,这都是必要的,我们许多人那种绝对自由的市场竞争是不存在的,因为那很快就会导致计划的产生,正如金融危机造成各国**对银行业出台各种限制一样,这都是一种计划。而且,随着市场竞争而来的计划一直都存在,这不是那种鸡生蛋和蛋生鸡的形而上学的关系,而是辩证的鸡与蛋是一同产生的关系。比如现实的我们能够知道的各种对企业的各种限制,如工商登记管理,税务登记等等。所以,我很奇怪,我们这么多聪明人竟然都不能从形而上学中跳出来,从市场与计划的两方面的关系去研究经济的本质。
六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所讲的理论与他的共产主义理论是统一的,所以,解决矛盾的两种方式(一是发展矛盾,二是创造一种矛盾运动的方式——即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也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一个并不矛盾的认识。这基于事物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而物质在量变还没有达到质变之间,只能在物质的质的状态下进行发展。
所以,基于这种哲学认识,那么,马克思的《资本论》既然揭开了这个矛盾运动的规律,那么,在现实的情况下,马克思也多次强调,认识到了矛盾,并不能取消这个矛盾,所以,还要靠发展矛盾的实践来解决矛盾。那么,要发展分工,只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以要增加投资,要更加的发展分工,同时也更加的发展的协作。但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又是客观存在和不能消除的,那么,建立自觉的计划来使这种矛盾的发展在一个可预见和可控制的范围内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方法(我们国家现在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这已经是到自觉的一步了,因为现代经济发展的矛盾就是以各种不平衡的外部表现来的,而我们共产党的思想指导基础就是唯物主义辩证法,所以提出用这种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看问题和解决问题,已经是我们的巨大的进步,这一点,在资产阶级是永远也做不到的,但是科学发展观这种理论的缺点是从事物内部矛盾的外部表现来的,所以,科学发展也只是意识到矛盾对立和统一,但是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经济规律的内部本质,因为本质表现于外就是规律。)
七是对于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我们要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那么,我们就会看到他们提出的那些所谓的解决方法,恰如中医里所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措施,而且,这种措施总是单方面的,所以,提出这些解决办法的经济学家或者**总会倍受这种措施的否定方面的煎熬。比如,那些提出经济发展是由于消费不足的人根本就忘记了消费的前提是什么,那是生产。再比如说什么,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等等,这简直是一种小孩子的思维。要知道,投资必然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不变资本,一个是可变资本,所以投资本身就包含着消费的增加,一是不变资本的消费,一是个人的消费。所以,把投资和消费对立起来,那是做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思考。再比如说什么通货膨胀就要提高银行利率来压通胀等等,也只不过是做了一个形而上学的思考,但是通货膨胀的现象根本不是由于银行的利率高低引起的,而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一致(比如说现实中一些商品价格不断走高,一些商品价格却不断走低),或者短时的通货膨胀会由于政 府的投资加大引起的(因为投资的两个方面之一——可变资本也会短暂增加,这样也会短暂的增加消费,从而带动物价上涨,所以从这一点来看,银行利率的高低有影响,这只不过是通过投资这种间接的方面来影响的,而且,银行的这种做法,还会引起反面的比如说贷款的困难,从而导致社会投资减少,这也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然,通货膨胀还有其他需多原因,但就是不能用单一的银行的观点来看,可这却是西方经济学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的精髓所在。
八是一个必然的结论,那就是把西方经济那种形而上学的观点直接带进去,并不是一个十分可靠的办法。马克思主义者还要能够批判的分析,找出这些西方经济学形而上学理论之间的本质的联系,这当然要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做为前提,这样才有可能使这些理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这也是因为从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这些形而上学的经济理论也是有他的意义的,因为这种理论从抽象的孤立的现象(也即是仅从质——质量变化的方面而不是从本质——对立统一的方面来看问题),但是他们毕竟对于事物相互之间的量的关系也做了许多可能有一些正确的研究。
九是可以预见的,现代许多国家还在形而上学的矛盾中找出路,但是他们只能是被动的接受事实,然后,再在自己的抽象的理论的指导下同样是被动的等待经济条件的好转。要么,就粗暴的把这种内部的矛盾用一种暴力的方式把自己的损失从别的国家那里找回来,但是这种方法越来越不行了,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现在的利比亚战争等等,都会使那些以为靠战争就能解决问题的资产阶级理论家和政客们的如意算盘到处落空的。而且,这并不能改变事物的本质,不管采用什么办法,矛盾还是存在,这才是根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3 19:01:03
杨振伟 发表于 2011-4-14 09:49
马克思之所以被称之为千年思想家,首先就是他研究问题的方法正确,
其次才是结论,而结论的重要性,只有等到社会基础发生变化的时候,才会再次震撼人类。
============
但愿如此!
也许和你的判断和愿望
正好相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3 19:05:35
yjg30 发表于 2011-4-14 10:14
你的人类学问有内涵与外延之分,这足以表明,你把一个事物的本身的内在的东西和外面的表现截然分开,
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者喜欢做的事情。内涵也是外延,外延也是内涵,如果你不同意,
你可以找找有没有没只有外延没有内涵的东西,或者有内涵没有外延的东西,看看你找得到找不到。
所以,你不懂马克思,而且,我也敢断定,你没有看得懂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所以,如果在你的言论中出现了比如对于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所有误解,
我也相信那一定是肯定会有的事情。重要的不是区别人与动物,这个很容易,
重要的是如何认识到人类社会的自为运动和自我解放,不是外部的,是人类社会自身的本质运动。
===========
连为啥要设定内涵和外延,都稀里糊涂的人,
不具有参与经济学包括马克思经济学讨论的前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3 19:07:58
28# yjg30
=============
说来说去,就是让西方哲学的只言片语,
在你的头脑中跑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4 10:26:52
fujo11 发表于 2011-4-23 19:05
yjg30 发表于 2011-4-14 10:14
===========
连为啥要设定内涵和外延,都稀里糊涂的人,
不具有参与经济学包括马克思经济学讨论的前提。
哈哈!还是你的那种研究苹果的内涵或者外延的方式。那么,坏苹果和好苹果你是依什么来分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4 10:33:55
fujo11 发表于 2011-4-23 19:07
28# yjg30
=============
说来说去,就是让西方哲学的只言片语,
在你的头脑中跑马。
可惜的是你连哲学的只言片语都说得语无伦次。而且,你的这个简单的说法却暴露了你对于西方哲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不懂。而且,你这个对外延和内涵分类情有独钟的老先生怎么这么唐突就发言呢?因为你还根本没有弄清西方哲学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就开始乱说话了,要知道西方哲学也不是铁板一块或者你以为的那种哲学的独立无依,西方哲学包括好多种呢?但其实不过是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之间的区别在作怪。但是在你不懂得这些西方哲学的内涵时,你分得清西方哲学的外延吗?

因为你的那个苹果实在为你惹了不少的形而上学的麻烦。

老先生,你弄明白了怎样好苹果与坏苹果这种外延的划分,认识真正的苹果了吗?

或者,你弄明白了你这个人(应该是个男人)是属于好人或者坏人这种外延的划分了吗?或者通过你以为的好人与坏人的归类,你弄得明白什么是人的本质吗?

拜托,这些最基本的形而上学的东西,你不要再拿出来了。不懂装懂,而又不懂得谦虚,总是想否定别人,但是这种建立在空虚基础上的否定总会被自己的运动所否定!这就是你老先生自己的被忽视的辩证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4 12:47:19
yjg30 发表于 2011-4-23 16:27
33楼

对于这个问题,你提出来,但是没有任何论述,这证明,你是对此问题没有什么真知灼见,自己还是十分的模糊。所以,你提的问题也是十分有问题的。

你要先弄明白你的科学是指什么,而宗教又是一个什么东西。那么,你首先会明白,科学包括很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而这些无非都是对于自然现象或者社会现象的规律的认识与总结),但是宗教并不是从这个层面上来看问题的,于宗教同处于一个层面的,其实应该是哲学。所以,你提的问题应该换成宗教理论和哲学理论有什么区别,而不是把一个对于世界总的观点的宗教理论和许多具体事物和社会事物的个别的科学做为同一个层次上的东西提出来。

那么,你知道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大概也会明白宗教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因为真正的宗教理论其实是一门哲学,宗教的哲学,所以,在宗教与科学的这个矛盾统一中,有一个具体的人的例子你可以参考一下,那就是牛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但是他却相信上帝,所以会千方百计的用上帝来反来证明万有引力。

奉劝你提问题的时候先要考虑好问题本身的性质,这个都弄不明白,不是故意把问题引向他方还是什么呢?
我所理解的科学,那不是这两个世纪以来被绝大多数人理解为"术"的科学,而是在真理观上与宗教相对立的科学.

从你的发言来看,你所理解的科学,那就是近两个世纪以来被绝大多数人理解成"术"的科学,理解成"分学科"的科学,而不是与宗教相对立的科学.你不要以为如此理解是对的,也不要以为我们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是不容置疑的.其实霍金对此早已有过评价了,那就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以来哲学的伟大传统的何等的堕落!"

在向你提出"科学理论的预设为什么是假设?"这一问题之前,我已经知道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了.我并不想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希望你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寻找答案,而不是去抄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我向你推荐一本篇幅很小的书,叫"江边对话",是一位科学家与一位神学家的对话.通过他们的对话,你可以了解科学与宗教之间在真理观上有些什么样的分歧.当你了解这些分歧之后,你自会得出"科学理论的预设为什么是假设?"的答案来,从此你对科学的理解就会跟绝大多数人不一样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4 15:32:25
45# 无知求知

你进一步的解说想说明什么?你的科学如果不是你所说那种“术”,那么,这只能是指与宗教相对立的哲学,但是你的提问却是十分的有问题。因为与宗教在同一层次进行比较的只能是哲学。所以你否定了具体的分门别类的科学,那么,你所指的科学就是哲学,我指出这一点,你又说了些什么呢?

但是在哲学的领域,你又何必把霍金搬出来呢?这真是个不高明的选择,霍金只能算个出色的物理学家,但不能算是一个哲学家,而硬要给他戴上哲学家这个帽子,那么,那也只能算是个物理哲学家,但是他的哲学并不是完全的、系统的,而是他从他的物理学的研究中自发半自发的得出来的。但是哲学对于霍金来说,还可以说是另外一个领域,甚至是比较陌生的领域。正如爱因斯坦以自己的数学知识就对黑格尔论述的哲学的量的那部分理论谈些自己的意思,但是这并不表明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真的就弄明白了黑格尔从辩证法的角度对数的分析。当我们看到现代的许多物理学家还在对我们这个宇宙的大小和边界进行形而上学的推理的时候,那么,哲学家如黑格尔、马克思,甚至更早的哲学家如赫拉克里特(一切皆流)就已经从哲学的角度进行了正确的解释。

所以哲学的堕落与否并不是象霍金这一类的物理学家所能下断语的。

从你的提问和发言里,表露出你对于哲学的不理解。科学(如果不是指具体的科学,那么这只能是只哲学)理论的预设为什么是假设?这只能是你的学问所能达到的标准,而且这也是物理学在研究的时候常用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用在具体科学上可以,用在哲学上却完全不妥。另外这个问题也只能算在形而上学哲学的头上,而不能算在辩证法哲学的头上。而且对于哲学的理解与应用,你用了一个十分不恰当的说法,如果你不是生来就懂得一切,那么,你必定要先通过外界的环境进行学习,直接的和间接的,而外来的知识一开始对于你是外来的,那么,当你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与外来的比较转化为自己的时候,这些东西都会变成自己的。人类的知识就是这样传承和发展的,而且,你看到我用了一些术语,但是没有看到我只是说了我自己的意思。那么,你这种武断的判断也同时表明你对于什么是外来的知识,以及外来的知识如何转变为自己的不懂。但是你硬要坚持自己的东西,而排斥前人的经验总结甚至前人的术语都不能应用,那么,你可能会使自己变成了一个神,一个先知先觉的人,但是这又怎么可能呢?所以,你闪烁其词,不能准确的解释你所谓的科学的内容,而推荐一本又是物理学家和神学家的对话。这又可以进行断定的是你以为物理学家就是天然的哲学家了,或者你的科学只不过是物理学而已。所以你也可以再次否定物理学也是一门具体的科学(你所谓的“术”),但是物理学只能是一门具体的科学,而不能上升到哲学。

在我所理解和掌握的哲学系统里,假设作为科学理论的预设只是形而上学的思考方法所必然的选择,但是辩证法却永远不会这样。

所以,你否认了科学是指的具体的科学,但是你又不明白的说科学就是哲学,反而一再的用物理学家的话来表明什么,我还真不知道你的科学是指的什么。形而上学者要求概念的明确,但是在自己论述的时候,由于事物本身的辩证法,却总是做到不明确,这是形而上学者的悲哀。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你推荐的书,表明了你的哲学修养还只不过是个正在进行反思的初级哲学学习者,当你还对这类对话感兴趣而不能以自己的眼光批判的进行分析的时候,这表明你还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辨别能力,你不是主动的,所以你所说那种自己思考,你还远远没有达到。而且,对于这类的对话,比起柏拉图在他的作品里(比如理想国)的那种对话来说还不如。但是对话还远不是哲学!因为哲学是一门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系统的知识总结和论述,而不是那种讲故事式的对话所能承载得了的。所以,赵启正也只不过是个物理学家,他对于圣经的理解和哲学家们对于圣经的理解,差得还太远,至于那位对话的神学家,还有必要再讲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4 19:16:52
yjg30 发表于 2011-4-24 15:32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你推荐的书,表明了你的哲学修养还只不过是个正在进行反思的初级哲学学习者,当你还对这类对话感兴趣而不能以自己的眼光批判的进行分析的时候,这表明你还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辨别能力,你不是主动的,所以你所说那种自己思考,你还远远没有达到。而且,对于这类的对话,比起柏拉图在他的作品里(比如理想国)的那种对话来说还不如。但是对话还远不是哲学!因为哲学是一门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系统的知识总结和论述,而不是那种讲故事式的对话所能承载得了的。所以,赵启正也只不过是个物理学家,他对于圣经的理解和哲学家们对于圣经的理解,差得还太远,至于那位对话的神学家,还有必要再讲吗?
好吧,我就以哲学初学者的身份来向你提个问题: 哲学的内涵学问是什么? 哲学的外延又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4 22:03:43
yjg30 发表于 2011-4-14 10:14
你的人类学问有内涵与外延之分,这足以表明,你把一个事物的本身的内在的东西和外面的表现截然分开,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者喜欢做的事情。内涵也是外延,外延也是内涵,如果你不同意,你可以找找有没有没只有外延没有内涵的东西,或者有内涵没有外延的东西,看看你找得到找不到。
所以,你不懂马克思,而且,我也敢断定,你没有看得懂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以,如果在你的言论中出现了比如对于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所有误解,我也相信那一定是肯定会有的事情。重要的不是区别人与动物,这个很容易,重要的是如何认识到人类社会的自为运动和自我解放,不是外部的,是人类社会自身的本质运动。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内涵”就是用文字描述的方法来定义一个集合,“外延”就是用一一列举元素的方法来定义一个集合。从这个角度上说,对于同一个集合,无论用内涵还是用外延定义都是等价的,都是规定同样的事物,这是不是楼主所谓的“内涵是外延,外延是内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5 08:43:53
经济学的问题用哲学的话说出来还真是难懂啊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 ... &from^^uid=17808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5 10:17:42
http://tieba.baidu.com/f?kz=101141642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作为一种思维的现象,它一开始就和语言中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现在不依附于语言的赤裸裸的概念在各类科学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但概念又不等同于语言,语言在不同的组合中所表达的概念就大相径庭。

例如,"白",可以表示"雪"的颜色,在"明白"和"真相大白"中就表示"清楚";在"白吃"、"白看"中就表示"无代价的";在"白区"、"白军"中就表示"反动的";在"写白字"和"念白字"中就表示"错误的";在"一穷二白"中表示"没有文化"等。

语言是有歧义的,一个词汇的多种含义从另一个角度也表明我们用语言表达概念也有可能是不精确的。这种不精确是严格的抽象思维要尽力克服的。为克服不精确性,抽象思维创造了几个功不可没的概念:

第一个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对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概念的外延就是具体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比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这个概念的外延是市场上的汽车、房子、食品、电视......等等。要明确概念就要明确它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要明确这个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哪些特有属性和它指的是哪些事物。没有外延的概念就是虚假概念,如"鬼"、"神"、"上帝"等等。

第二个概念是"定义"。概念要明确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怎样才能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呢?定义是明确概念的内涵的方法。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概念都是模模糊糊和似是而非的,严格的抽象思维要求你首先要审查这些概念有没有准确的定义,如果一个人概念模糊或者概念的运用前后不一致,你是和他谈不清任何问题的。数不清的思维错误其实在这个阶段就已经产生了。

任何定义都是由"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这样三部分组成(参见《形式逻辑原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做定义一般有四个简单规则:

一是"是"的前后两部分的外延必须完全一样。

例如定义哺乳动物,说哺乳动物是有肺的脊椎动物,两部分的外延就不一样,后面还包括了小鸟等非哺乳动物。

二是不能循环定义。

如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科学,就不对。"是"的后面部分包括了前面的部分,你本来是想用后面来明确前面,如果后面包含了前面,定义仍是不明确的。你必须用一些众所周知的不需要再定义的概念去说明你要定义的概念。有些定义你一眼就能看出它犯的这种错误,如上面的生物学的例子;有些定义则要绕一圈你才能看出它是在犯同样的错误,如: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猛一看这个定义好象也没什么毛病,但仔细一琢磨就有疑问,什么是有理性的动物呢?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把后一句话带到前一句中就成了:人是有人的......活动的动物,"是"的后面的部分还是间接地包含了"是"的前面的部分。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这句话不错,但它不能作为人的定义。

三是"是"的后面不能包含含混不清的概念,也不能用比喻。

做老年人的定义时,就不能说老年人是夕阳。我有一次和一位据说是《第五项修炼》译者的真传弟子,讨论什么是学习型组织,他说学习型组织可不是说组织里的人都好学了组织就成了学习型组织,我就问那么什么才是学习型组织呢?他就跟我急了,说你不修炼怎么会知道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呢?后来我翻阅了《第五项修炼》,通篇还真找不到学习型组织的确切定义,我也就不怪他了;看来学习型组织要定义为须经过修炼才能得来的东西。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模糊概念、模糊定义。常有些人以社会科学本来就不精确为借口,凭空创造许多不着边际的模糊概念,又要你下功夫去修炼,千万不要听这套。

四是"是"的后面不能是"是"的前后的并列概念、反概念,这项规则实际上是规则三的一种特例。因为这样的话"是"的后面就是一个含混不清的概念。这项规则也可以说是规则二的一种特例,因为你要接着问"是"的后面又是什么,他只能又拿"是"的前面来解释"是"的后面。

例如,不能将偶数定义为非奇数,也不能将奇数定义为非偶数。不能将好人定义为非坏人,也不能将坏人定义为非好人。不能将无机物定义为非有机物,但可以将无机物定义为不含碳的化合物,因为碳和无机物不是同一个层次的并列概念。

第三个概念是划分。"分析"的最初字面意义就是划分、分开、分解。现在有些人常将"分析"理解为整个抽象思维过程,为避免混乱,我们就用划分来代表"分析"的原始意义。我们前面说过,概念就是人们用思维将一个一个完整的事物分开、剖开,再将多个具有相同性的"某部分"进行归纳而形成的,或者是将分开的部分用概念(已形成的)代替后再"综合"成完整事物而形成的。显然,概念的正确与否、准确与否和这种"划分"是密切相关的。怎样划分,按什么标准划分才能更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概念呢?(分析或划分是为了归纳和综合)

首先是你将对哪些完整事物进行划分呢?是一群像牛一样的动物?还是一群像人一样的动物?确定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就确定了我们已经定义过的概念的外延。一个概念的形成总是先从概念的外延的确定开始的,只不过多数情况下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已。有些情况下形象思维和记忆默默地替我们做了这些工作。定义是为了确定概念的内涵,划分(分析)事物是为了确定概念的外延。划分可以是对一个具体事物的划分或分解,也可以是对一些已形成的概念的划分或分解,前者是为了归纳,后者是为了演绎。

为了做到划分得正确和准确,有四个规则不可忽视。

规则1,每次划分后的各个部分应当互不相容,互不交叉,不能出现有些事物既属于这个部分又属于另一个部分。

例如,划分或分析一头牛,头、腰、腿等就是互不相容和互不交叉的。如果你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划分就不对了:你把头和腰看做一个部分,起个名字比如叫"跑",你又把腰和腿看做一个部分,起个名字比如叫"走",这样的划分就为以后的归纳、综合、演绎带来了障碍,使抽象思维无法进行下去。"跑"和"走"综合起来后就形成了两个腰的某种动物,这种划分方法只能用于神话或鬼怪传说的思维中。再如对某个已形成的概念的划分:你把小学生和中学生划成了一个部分,起个名字比如叫"红学生",你又把中学生和大学生划为为另一部分,起个名字比如叫"蓝学生",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合在一起叫"黄学生",把除此以外的其它学生叫"绿学生",把他们综合在一起就不是我们已确定的"学生"的概念,因为"红学生"和"蓝学生"交叉了。

规则2,划分后的各个部分的总和和应当等于被划分的事物或概念的全部外延。如果你违反了规则1,你就根本无法无法满足规则2的要求。但是你仅仅满足了规则1还不够,你还要满足不能多划,也不能少划的要求。

例如上面说的牛,你要是把骑在牛身上的猴子划进去,你就是多划了,各个部分的外延之和就会大于牛的外延;如果你把牛腿忘了算进去,你就是少划了,各个部分的外延之和就会小于牛的外延。再如上面的对概念学生的划分,你把幼儿园小朋友也算进去就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学生的概念,你把中专生遗漏了,你也得不到我们通常理解的学生概念。

规则3,每一次划分标准应该统一和一贯。对已形成的概念进行划分尤其要注意这条规则。当你对人进行划分时,当你是按年龄标准进行划分时,在划分完之前不要再把标准换成性别等等,你只能等按年龄划分完之后,再对划分的各部分再按性别进行划分。抽象思维还不能接受对一个概念同时按两个以上的标准进行划分(我们以后讲科学具象思维方法时还会提到这个问题)。

规则4,对已形成的概念的划分。要始终准确化这个概念的内涵,不能对内涵模糊不清的概念进行划分,并且在划分的过程中内涵不能变。

例如你的学生概念是由法律规定的入学、学习和毕业条件的内涵时,你可以进行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等的划分。但是划分时你的学生概念不清楚你就无法划分,幼儿园算不算呢?你确定不了。另外,在划分的过程中,你的被划分的概念不能变,例如,如果又变成学习知识的人都是学生,你以前的划分就无效了。

第四个概念是集合。外延的全部整体叫做一个集合,组成一个集合的那些具体事物叫做该集合的元素。集合中的元素的个数,有些集合只有有限个,有些集合则有无穷个。集合是又一种描述概念外延的方式,前面的一些关于概念的外延的一些规则和规定,同样适用于关于集合及其元素的规定,尽管描述的语言有所区别。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事物,同一个事物不能算做一个集合的不同元素。我们引入集合和集合的元素的概念,是因为它能更简洁地描述和比较各个不同概念的外延,而不用罗嗦地说一大堆。如果一个元素a 是一个特定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a属于A,记做a∈A;如果a不属于A,记做a∈/A。对于有限个元素的集合来说,我们可以把全部元素在{}里一一列出来。并用逗号一一分开。如果这有限个元素列出来也较长,你可以在倒数第二个元素的位置用"..."代替你想省略的一些元素。例如集合{a1,a2,...,an},如果是无穷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a1,a2,......}。

一个集合可以是另一个集合的元素。


例如,学生的集合可以是以班为元素来组成的,而一个班又可以以这个班的全体学生为元素来组成。

只有一个元素的集合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个集合就等同于这个元素。

例如,某中学的校长这个集合只有李先生一个元素,某中学的校长这个概念不等于李先生这个概念,但某中学的校长这个概念的外延等于李先生,也就是某中学的校长这个集合等于李先生,因为我们把集合定义为概念的全部外延。一个事物可以是多个不同概念的外延。但这个事物不完全等同于任何一个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5 23:19:21
yjg30 发表于 2011-4-14 10:14
重要的不是区别人与动物,这个很容易...
既然是那么容易,那我就很想看看你是如何区别人与动物的.
就请你满足一下我这个哲学初学者的好奇心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5 23:27:00
请问yjg30朋友,哲学的上游学问是什么,哲学的下游学问又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07:48:38
辩证法说公有制即使实现,也将很快死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7 09:51:07
懂不懂马克思首要体现在立场上。顺便说一句:马克思的作品其实既高深又极其简单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 08:16:08
50# fujo11

老先生“不辞劳苦”,通过百度把贴吧里的解释形式逻辑的帖子摘了一大把,也实在是辛苦之极了。这虽然不是用“西方哲学的语言在这里跑马”,但是在我看来,这却是用极其懒惰的办法在这里增加别人的反感。
关于形式的逻辑这些东西,老先生只是简单的把这些教科书的内容从别一个地方搬到这一个地方,但是说来说去,除去老生常谈的东西以外,没有看到半点老先生的思维在里面。难道,在这里,老先生已经把自己的思维完全交给了形式逻辑,或者完全交给了别人去掌握。
我们说,引用是为了证明,或者是为了辩论,但是在这里,老先生却是完全没有任何思维。所以,对于此类的解答,我也完全可以从一个叫做黑格尔那里引用对于形式逻辑的批判的辩证的论述来进行回答,或者,也可以从形式逻辑的系统总结者亚里士多德那里找到更多的比上面所引用的死的概念的更多的思辨的东西。

但是形式逻辑做为一种思维形式的总结,本质上也是人类认识对于某一特定对象(人类思维)的一种认识,但是这种认识由于仅仅是从思维的形式上来看问题,所以,在形式逻辑里,仔细的观察,便可看出这种思维方式对于认识事物和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是多么的不足用。这首先是因为,形式逻辑的前提是把人类思维这种本质的通过人类活动与事物之间不断的反映与被反映之间的关系抽象出来,当成一个独立的抽象的东西来研究了,所以形式逻辑仅仅就思维的形式来进行研究,但是对于这些思维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却全然不懂,所以,形式逻辑不仅可以用在现实的物上,也可以用在非现实的虚构的东西上,只要这种应用不和这些形式相矛盾就可以了。
但是因为人类的认识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过程,如果不是象形式逻辑那样堂突的就随便利用前人的经验总结来以先验的精神对任何事物套上一个内涵和外延之类的简单的分类,那么,前
提就应该首先是对这些具有内涵与外延的事物有一个先行的从表象到现象再到规律的认识,而这个认识的过程对于思维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从内涵到外延,再从外延到内涵的不断的运动才能形成的,之所以这样,正因为凡事物内涵的东西也即是外延的东西,凡事物外延的东西也正是事物的内涵,思维在具体的认识过程中,在面对具体对象的时候就是这种从内涵到外延再从外延到内涵的不断的循环往复,不断加深的。所以这个认识前提,在你们们这些形式逻辑的崇拜者眼里却是没有一点概念的。所以在辩证论者的眼里,事物之有形式,绝对的取决于内容,那种有内容而没有形式或者有形式而没有内容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我们说语言是思想的凝固的现实,也正因为此,反映一个事物的概念的语言如果本身没有包含对于事物的这种运动过程的一个论述,那么,这种语言所表现的就真是抽象的东西了。
因为做为形式逻辑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本是人类思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形式逻辑者在强调人类的思维要符合逻辑的情况下却做了一个十分坏的榜样,比如说形式逻辑者在进行推理时,他们就强调要先有概念,才能够利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因为做为形而上学的形式的东西,形式逻辑也不例外,它把本质上互相联系的部分分割开,当成独立的,所以,概念在先,判断在中间,推理在后就成了典型的形式逻辑的三个方面。但是如果形式逻辑的概念不是天生或者先验在你人的脑子里存在,那么,这个概念的形成过程即需要一个先行的证明,而这个形成概念的过程就是人类思维在与外界环境的交互过程中,从表象到内容的不断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是概念在先还是判断和推理在先,这只是形而上学者才有的差别,在辩证者的眼里本没有这种区别。因为人类的思维在从表象到概念的抽象过程中,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思维的形式的三个方面。概念是由推理得来的,而推理是要由概念来进行的,两者互为前提和结果。但是在形式逻辑里,这怎么能够体现呢?

在这里,我们回过来谈论一下这位老先生从别处借来的帖子。关于事物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前面已经说过了,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内涵实即外延,外延也即内涵。当你说什么是事物的内涵的时候,这并不是抽象的仅就内涵而内涵,而是同时会在脑子里浮现出这个具有此内涵的事物的外部的事物,而我们在进行事物的分类或者划分种和类等等的时候,必定是依照某种事物的属性来进行划分的。但是这种方法,如果说是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的一种方法,那么,从辩证论者的角度来说,这完全只是一种涉及事物的质的方面的认识。因为只有从质的认识的角度才可能说什么一物的属性、性质,分类等等,但是对于人类认识的任务来说,那能够进行分类的东西必定是以某种这些分类中的事物的某一属性相同来进行的,但是正如商品不仅是可以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还是可以用来消费的产品一样,能够依照某种标准进行分类,即并不表明真正的认识了这种事物。而辩证论者却不仅要认识到事物的质的东西,而是要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属性。

比如说对于商品的概念,形式逻辑者如这位老先生的引用里就提出来做为事物内涵与外延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但是也正如我上面提出的那样,如果真正从概念的形成来说,却不是象老先生那样就可以拿来就用的。而马克思在对商品这个概念进行抽象的时候,必定不是一开始就会先验的得出的,而是通过对商品的本身的生产与交换的过程先有了一个研究,也就是先有产品以及产品之间的交换,然后从这些大量的交换本身才能够逐渐抽象出来,这个过程,与其说是形式逻辑的下定义的方式,倒不如说是认识过程在从现象到本质的过渡中不断深入。所以说,从老先生对于马克思的许多误解或者错误的解释和批判也可以看出,他对于这个商品的概念虽然有了形式逻辑的先验存在(即是说通过书本的概念直接得到,但是有了概念不见得就理解了这个概念或者真正了解了这个概念的本质运动),但是对于概念的本质关系却总会是模糊不清,以至于竟然把研究商品的本质的问题简单的用外部的那种手术的方式来进行,这简直是太肤浅了。
所以,这里也如上面我提到的那样,仅知道了商品的概念,还不能够真正的认识商品,所以,一旦以商品的另一个非本质的属性来划分的时候,必然会得到另外一个对于商品的认识,比如说那些什么效用论者就是这样,他们混淆了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还要处宣扬。因此,对于这样的结果,即使如老先生那样用僵死形式的不动的形式逻辑的东西对待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那么,他也一定会从内涵或者外延方面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比如说关于资本的生产与创造的问题,一些人就会纠缠于资本家的“劳动”,以致于不能分清资本的真正的本质。

总体来说,对于内涵与外延这种形式逻辑的划分,对于现成的概念来说,是适用的,这只不过是把通过前此的思维努力认识到东西再重现一样。而真正的具体的概念的形成却不能用样的简单的办法来进行。因为,一开始对于某种事物的认识,必定是从这种事物与别的事物的多方面的关系中来考查的,外延只不过是这些事物的众多,一个和多个(一个商品和上千成万件商品),并没有什么区别,而我们的认识在还没有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关系之前,也是不能够准确的对事物之间的区别进行划分,因此,对于事物本身的外延的确定也是不可能的。而在形式逻辑的推理阶段的那种归纳和演绎方法在形式逻辑里确可以算做对于形式逻辑学课本的第一部分的概念的前提(虽然在一般的形而上学者的心目中,概念是在先的,推理是在后的),但是从辩证论者的眼光来看,我们的认识并不是从归纳和演绎中来,而是从分析和综合得来的。

所以,对于你们这些形式逻辑者,有必要提出的是,在现在的形式逻辑的教科书里,概念以及概念与判断和推理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很随意的,比如说按照某种标准对概念进行分类等等,但是对于辩证论者来说,不仅如此,概念、判断和推理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前提和结果的,概念也是一判断,同时也是一推理,即是推理的结果,也是推理的前提;同时,判断也对于概念的判断,至于下定义等等所谓的揭示事物内涵或者描述事物属性的方法,对于脑袋中还没有东西来说,这种形式的东西完全是无能为力的。

所以,做为形式逻辑的创始人亚理士多德来说,他虽然创立了完整的形式逻辑的这些概念、判断和推理的东西概念(这些形式逻辑的东西在他以后几乎根本没有什么增加,也没有什么减少),但是他本人的思维方式则完全是思辨的而不是形式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 08:40: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 09:36:27
yjg30 发表于 2011-4-13 21:58
从这里的留言可以看得出,许多反对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的人,还根本不知道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思想方法是什么,所以说,他们都是说了一些非马克思的东西。他们反对的其实不是马克思的理论,而只不过是显现了自己思想的混乱而已。
还是列宁曾经说过的意思,还是先看得懂黑格尔,再来讨论马克思吧!对于前者,谈论者如果不能理解或者根本就是什么也不懂的话,那么,对于马克思的思想方法就根本别说一些令人发笑的话。
要想知道一个人的理论是否正确,还要先知道这个人是怎么想的。平常的观点那只不过是平常人的观点而已,对于哲学还是门外汉的人,也请自重一些吧。
   这是典型的诡辩论    一个农村的文盲  无须学习法律  就知道所谓法律专家为药家鑫的辩护是不合理的

       给自己的理论竖起高墙  不许别人评论    恰恰是为了掩饰理论已经站不住脚的实质

     lz谈哲学   只不知道古希腊的哲人经常一拨人聚在一起谈论 辩论 聊天  参与者里面有哲学家也有普通人

   这种交流才叫学术   你都无法让普通人理解和信服 叫什么学术 叫什么思想?  自己躲在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著作里咀嚼文字

   自以为自己是脱离群众的伟大哲人?    苏格拉底也没这么自恋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 10:02:55
55# yjg30
==============
一个人,分不清存在和观念,进而
不理解存在与概念之间以及概念和
概念之间关系的人,还不具有讨论
哲学的前提条件。
比如说,一个加减乘除都不懂的人,
讨论啥微积分的对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 10:05:53
hanneke 发表于 2011-5-2 09:36
yjg30 发表于 2011-4-13 21:58
从这里的留言可以看得出,许多反对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的人,还根本不知道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思想方法是什么,所以说,他们都是说了一些非马克思的东西。他们反对的其实不是马克思的理论,而只不过是显现了自己思想的混乱而已。
还是列宁曾经说过的意思,还是先看得懂黑格尔,再来讨论马克思吧!对于前者,谈论者如果不能理解或者根本就是什么也不懂的话,那么,对于马克思的思想方法就根本别说一些令人发笑的话。
要想知道一个人的理论是否正确,还要先知道这个人是怎么想的。平常的观点那只不过是平常人的观点而已,对于哲学还是门外汉的人,也请自重一些吧。
   这是典型的诡辩论    一个农村的文盲  无须学习法律  就知道所谓法律专家为药家鑫的辩护是不合理的

       给自己的理论竖起高墙  不许别人评论    恰恰是为了掩饰理论已经站不住脚的实质

     lz谈哲学   只不知道古希腊的哲人经常一拨人聚在一起谈论 辩论 聊天  参与者里面有哲学家也有普通人

   这种交流才叫学术   你都无法让普通人理解和信服 叫什么学术 叫什么思想?  自己躲在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著作里咀嚼文字

   自以为自己是脱离群众的伟大哲人?    苏格拉底也没这么自恋过
说得好,离普通群众越远就离马克思主义越远。楼主可惜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 10:41:12
59# hulukas 你可真是杞人忧天,如果要是普及常识,特别是那些普通人,我们可以很安心的让那些资本家的喉舌们做反面教员,你看看中国的原教旨主义者的德行,我们不是做到了吗?原教旨主义者本来是模仿马克思主义者宣传,用一种简单的办法说教,却未料到这种办法也会造成其自身的解构危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