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命令思维、2交易思维、3科学思维
2021.10.4
思维是人的神经系统有意无意地对有形无形的信号符号的处理。
人类的合作基于思维,而实现合作的思维有三类,如题。
1型特点:
第一,迷信。有一个大家信任的中心~首脑,信则灵。个体如手足,反应由中枢神经决定。是惊叹号思维。
第二,盲从。有一个惩戒力量,忤逆则受罚、顺从则安全。于是,服从成为人的“内心信仰”。
第三,结构化。官僚体系内的严密组织保障秩序,从而个体内在世界结构化~对各种角色关系的统觉同化(人人三观一致)。
第四,畏惧。感恩与畏惧是基于强制性奖惩机制的习得性感知。苦情体验、宿命观念。
中世纪的天主教,如今各国的军队,其成员多属1型思维。
人工智能本质是1型思维。
柏拉图与马克思·韦伯倾向鼓励这类思维。
2型特点:
第一,自信。因为人和人是平等的关系(或势均力敌),所以,即使面对超自然也具有与之平等对话与沟通的意志。自信,即自我意志。
第二,个性。要交易,必须彼此不可替代或各有差异,因此,每个人都会在特殊性上下功夫。这样就习得求新求异的偏好~以致类似成“本能”。
第三,过程性。交易需要双方彼此试探、协商,因此,人们对时间有了很深的感知~即:是有过程的反应。程序替代秩序。
第四,快乐。得,快乐;失,不快乐。追求快乐取代避免恐惧。多元视角取得一元宿命观。
古代部落酋长之间的易货贸易,现代企业之间的商务活动,其情境中的人们用的是2型思维。
艺术气质本质是2型思维。
哈耶克与希腊酒神文化倾向鼓励这类思维。
3型特点:
第一,质疑。既不是他信,也不是自信,而是好奇、探索、质疑,凡事都得问为什么、有规律么、有依据么,等等。是问号型思维。
第二,证伪。总在寻找证实的信条的反例,具有发散、开放与包容的特点。不是在求新异,而是在求真相。
第三,动态化。无穷无尽的宇宙,加上人类自己是最大的变数,科学总是动态演化的,已知类似走过的路、未知犹如行路人面对的地平线,真理在路上。
第四,空灵。科学思维没有感谢与畏惧、没有对得失的悲喜,情感上只有无我的空灵状态。
纯粹的数学思维(因具有发展性)、纯粹的科学技术,都是科学思维。佛家的因缘论、因果论、空色关系论也属于科学思维。
释迦摩尼的禅意与波普洱的科学哲学倾向于这类思维。
用科学思维处理人际关系,就是社会科学与科学决策。
借用马克思说的存在决定意识,我觉得,存在决定思维。个体人所处的环境必定生成其思维特质。
如果首脑集权的管理体制、去中心而彼此交易的市场机制以及超脱人际纠葛的理性探索,是人类文明必不可少的三元素。那么,3个类型的思维的并存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