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136 0
2011-04-16

2544.打破元素与化合物的界限破解元素的内部结构

2011.4.16

此次日本广岛核事故产生了碘131、铯134、铯137和钚四种放射性污染物,前三种对于公众来说是新面孔。出于好奇,我通过原子量的计算找到了它们的出处:原子量为266、272、278的三种高端核物质,而它们源于铀238和钚244的核聚变。
当然,也有其他可能,不过我倾向以上结论。
据说核裂变可以产生六百多种放射性核素,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只有一百多种化学元素,说明现在通行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已经陈腐不堪,应该重新编排。
还有,裂变产物说明所有的化学元素都可能是其他元素的化合物、聚合物,而化合物、聚合物不过是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内部结构的化学元素。
我们可以通过核外电子构型分析核内结构,也可以通过聚变和裂变产物分析核内结构,一点点揭开原子的秘密。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核外电子构型决定化学元素的性质,其实是化学元素的性质决定了核外电子构型。而核裂变、核聚变说明所有的化学元素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世界上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物质,而揭开其中的秘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的重大使命!
物理学已经沉寂的太久了,我们需要新的突破和曙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