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21-11-6 14:57 
形而上学是道理学的奠基学科,一切道理的最根本道理,因此就叫“第一哲学”。形而上学不是道理学的分支。
您这个话在哲学圈喊出去只有被批的份。您非要说,必须讲说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不然您采用“第一哲学”也比“形而上学”好。您还是困于形式。被象形文字本身具有的表意形式给困住了。现在人读书已经完全不看文字的形义了。而且每个字其实都有超出它形义的用法。您这时拒绝接受文化积淀,就像应该要把“非常道”扔进垃圾堆一样。如果您有黑历史,想必您想做的不是承认,而是掩盖。这是对待历史不正确的态度。
所以您看,我在讲形而上学时,您不承认我说的是现代语义的形而上学。所以我说有错,您说没错,那就不是在一个语义框架内的判断。
但当您在全中国讲形而上学时,如果您没标注是“第一哲学”,所有人都会认为是在讲黑格尔和马克思以来定义的形而上学。大家首先就会反对您的形而上学,而且一反对就要列出形而上学是“片面、静止、孤立的”,然后,您最后不是还是得解释?
这就很必然形成鸡同鸭讲,两边懵的局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完的东西一般懒得删,但下文我要谈谈不一样的观点。关于形而上学的。
1、形而上学有两个定义,这个毋庸置疑,您使用其中一个,我使用的是另一个定义。所以您问我说形而上学的什么错误,我是根据我使用的定义来回答的。在那里它是错误。
2、您使用的是自形而上学提出以来,以对亚里士多德原文翻译衍生的最早的那个定义。在那个定义里,如果您要把它视为一切学科的基础,那么您就只是在学科名的基础上使用它,而不是具体内容够指向的定义上使用它。也就是,您说形而上学,可能也不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而只是学科名。
3、就第二点来说,其实这种用法超出了《形而上学》作为亚里士多德的书籍的这一个狭隘的概念。而使它代替哲学这一用语,成为哲学的代称。【这同时也使形而上学具有超过2个以上的定义。】
4、就“形而上学”而言,有特定的逻辑观点么?是有的,所以它其实有超过学科名的用法,用于指明一个特定的哲学体系,在这个意义上,它就不是哲学本身,而是哲学的一个门类,它也不是基础科学本身,而是基础科学的一个分支。
这个观点自何而来呢??
我阅读了百度关于“形而上学”的词条,在词条中,列举了许多哲学家对形而上学的发展和反对。既然有哲学家反对形而上学,那绝不是反对这门学科,而是反对形而上学所指向的特定内容,也就是说,观点。这种反对也构成理论界对形而上学事实上一直没有确定定义的缘由。
第一,对形而上学所研究的问题的反对。
第二,对形而上学所研究的问题得到的早期观点的反对。
黑格尔与恩格斯的反对,其实属于第二种反对,这种反对也决定它们的观点是:不把形而上学作为学科名,而是作为一种具体观点体系来反对。这种具体的观点时什么呢?也就是说,在他们的那个时代往上,所有研究形而上学的一种普遍的观点,这种观点,来自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实际描述。
————————————
“《形而上学》全书共14卷,142章。
全书的第1、2卷回顾了以前的哲学家关于世界本源问题的看法,指出探究事物存在和发展原因的重要性。第3、4、6卷主要讨论哲学研究的方向以及科学分类的原则,提出了关于哲学研究的问题。第5卷对30个哲学术语分别列出了定义及内容。
第7卷解释了实体学说。第8、9卷提出了实体的意义,讨论了质料和形式、潜能和现实的范畴及其辩证关系。第10卷介绍整体、连接、同一以及相关概念。第11卷对该书的前部分进行了简单的概括。第12卷讲了宇宙的总因,提出了神学思想。第13、14卷集中批评了数论派和理念论。 [4]”
在这本书中,亚里士多德主要考虑了两个问题:其一,一门最高的形而上学是可能的吗?其二,是不是正像有可感觉的实体一样也有不可感觉的实体呢?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亚里士多德建立了两条证明的基础原则,即矛盾律和排中律。……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所有本体都具有变化性,那么所有事物都具有变化性。但是,时间和运动是不能既存在又停止存在的,这说明,存在某些东西是永远不变的,因此,他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不变的推动者,也就是上帝或神。
————————————以上同引自百度
也就是说,当亚里士多德研究出关于形式逻辑的基本原则之后,他就基本逻辑的规则向整个世界本源体系推广的结果,就是“时间和运动不能既存在又停止存在”,所以必然有不变性。进而引申出绝对静止的观念。这就是马克思批判“形而上学”是“静止的。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的缘由了。
【如果就形而上学作为学科名称而言,吉林大学哲学教授孙正聿是把辩证法称作后形而上学的。这也正是许多哲学论述最后发现自己仍然必须回归到形而上学来的根本原因,因为形而上学作为学科名,是被它的研究命题规范着的,而哲学家们不能绕开这些命题,也就必然看似回归到“形而上学”了。但是它们只是回归学科,而不是回归观点体系。如果不能区分内容与形式,也就不能区分这种回归以及反驳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