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948 3
2011-04-16
Mishkin第21章讨论了通胀目标制的优劣,但比较笼统。谁愿意具体说说呢?谢谢

以下引用自Mishkin:

Advantages:
   simplicity and clarity of target
   independent monetary policy can focus on domestic considerations
   does not rely on stable money-inflation relationship
   increased accountability of central bank
   reduced effects of inflationary shocks

Disadvantages:
  delayed signal about achievement of target
  could impose rigid rule
  larger output fluctuation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4-17 15:16:11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越性
与利率、货币供应量、汇率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相比,采用通货嘭胀目标制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1、通货膨胀目标制克服了传统货币政策框架下单纯盯住某种经济、金融变量的弊端,实现了规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建立在一定的规则之上的,货币当局一旦公布了通货膨胀目标,中央银行就要在政策连贯性方面做出承诺,维持实际通货膨胀率和日标通货膨胀率的基本一致;与此同时,中央银行有权自主决定使用何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通货膨胀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是一个区间值,当发生无法预见的经济危机的时候,通货膨胀率允许超出这个区间范围。这样,通货膨胀目标制就实现了规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2、通货膨胀目标制提高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中央银行不但预先公布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或目标区间,而且还定期向**和公众解释当前的通货膨胀状况和应对措施。这样,中央银行、**和公众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开放、透明的沟通机制与监督机制。通过与公众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公众对货币政策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公众评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绩。
3、通货膨胀目标制有助于经济的稳定。盯住汇率的货币制度往往为了实现外部均衡而放弃内部均衡。而直接盯住通货膨胀目标的货币制度是以国内经济均衡作为首要目标的货币政策制度。它可以直接缓和经济的波动,有利于经济的稳定。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主要缺陷
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失业的增加并不是偶然的现象。通货膨胀目标制过分重视来自需求方面的扰动,而在处理供给方面的因素的时候缺乏必要的弹性;同时完全忽视了货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以及频繁变动政策工具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
1、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可能会导致失业的增加。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中央银行只对通货膨胀率负责而不需要考虑其他变量。当通货膨胀率的预测结果高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根据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如果这种价格的上涨是由过度需求引起的,那么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正确的;如果这种价格的上涨是由供给冲击条件恶化的结果,那么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错误的,它将进一步减少产出,增加失业。1991年加拿大经济的严重衰退证实了这一结论。当时,加拿大保守党实行了通货膨胀目标制,恰好遇上世界石油价格的上涨和国内税收政策引起的供给冲击,中央银行为了尽快实现通货膨胀目标,实行提高利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结果使得产出减少,失业激增,导致加拿大经济的严重衰退。
2、通货膨胀目标制容易导致货币政策工具的过度波动。当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时,不顾经济条件变化而长期盯住一个具体的政策目标会增加政策工具的波动性。货币政策时滞的存在,使得政策变量对政策目标的当期影响较小而滞后影响较大 由于当今各国均以利率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因而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必然造成利率水平的过度波动。利率的频繁变化,不但增加了公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了金融中介的成本,而且还降低了产出的增长率,使得这些国家的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7 22:55:05
希望有人对通胀目标制的缺陷有补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1 20:05:33
 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失业的增加并不是偶然的现象。通货膨胀目标制过分重视来自需求方面的扰动,而在处理供给方面的因素的时候缺乏必要的弹性;同时完全忽视了货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以及频繁变动政策工具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