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说的分配不是指诸财富掌控者的意志及其所做的种种安排,而是指其所做的安排的经济意义及其背后的根据,从而是指对资源或财富所做的、合乎经济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划拨”和“配置”。从宏观的角度看,分配涉及四个基本面向,即“桥梁”vs“转盘”、效率vs公平、经济vs政治、法权vs强力。对其关系简述如下:
一、“桥梁”vs“转盘”
分配(以及交换)是生产与消费的桥梁、纽带,离开分配(以及交换)生产与消费的绝大部分将会中断、衰亡(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分配也是将财富或资源(产品以及生产要素)转移、换轨的“转盘”,并因此能够“调控”生产、“重塑”消费。
二、效率vs公平
分配有两种基本功能,一是提高效率(刺激要素持有者持续投入以做大“蛋糕”),二是实现公平(将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分好“蛋糕”)。实际上,做大“蛋糕”有两种内涵,一是对人类而言,实现财富的增长,基本方式是通过生产劳动等发展经济;二是对特定集团或群体而言,实现财富的相对集中。分好“蛋糕”也有两种内涵,一是对人类(或其绝大多数)而言,均可获益或有所增益;二是因合乎某种规则而令相对弱势方(利益受损者)“虽不满意但可接受”。一般而言,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而非相互疏离、不可兼容的。好的分配制度可以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使二者能够兼顾、共生;坏的分配制度则将二者割裂、对立,使其无法兼顾、共存。
三、经济vs政治
分配既涉及经济机制、过程,也涉及政治机制、过程。如果政治活动适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就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将“蛋糕”不断做大;如果政治活动主体妄图凌驾、主宰经济,就会损害经济发展活力(“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令经济走向衰落或者“畸形发展”。
四、法权vs强力
分配还涉及法权与强力的关系。法权代表既有秩序、既得利益;强力代表“超越”秩序、“争抢”利益。强力若用以维护相关法权或者与特定法权融合互生,就会促进相关法权的发展、壮大;强力若用以对抗、破坏、剥蚀某种法权,其结果往往是在动荡、混乱中逐渐消解“旧的法权”、形成“新的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