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第二部分
那么,如果雇主是中间产品x的专家,雇员是最终产品y的专家?
有:
参照杨小凯的处理方式加以修改,雇主的最优模式(需要注意的是,生成
企业的模型里:购买不同产品或劳务的k是不同的,这里为了简化证明,
没有另行设定k):y+ys=N[xkly]a,x=lxc/N,lx=ly=1,pyys=Nlyw那么,
简化得到:求MaxU=y=ka (pyys/w)1-a-ys,与前面情况的证明同理,令
P=(k py/w)1-a,那么等价于求:Maxu= P(ys)1-a-ys ,令这个函数的一阶倒
数为零(二阶导数小于零),得到: ys =(1-aP)l/a,这个式子也要求“a
不等于1”,那么可同时得到y=Pl/a(1-a)1/aa/(1-a),这个式子要求“a小于于1”,
同时根据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效用均等条件要求(因为存在市场交
易效率,所以排除等于地情况): y<ys ,推出:a<1/2。归纳为a∈(0,1/2
因此,得到一个雇主(专业化中间产品)和多个雇员(专业化最终产品
能够形成企业的条件:a∈(0,1/2)。条件(338b**)
证毕。
文突然发现这个条件(3.38b**)杨小凯忽略了!杨小凯在推导中间产品
成为雇主的模型中并没有特别说明a的范围[21]124,而是默认a∈(l/2,l)这个
条件[21]119。假如不是印刷疏漏,那么就也就意味着杨小凯在此出现重大疏漏
也就形成了本文的猜想3.3:企业的雇主是谁和中间产品在最终产品生产
献率相关。(因为最优结构中,个人最终产品生产函数中,ly总是“1”所以ly
的指数权重在此分析中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