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大陈军昌博士的论文历经7年多,终于一战成名,从论坛留言看,受到绝大多数人的赞扬和支持!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军昌博士能受到那么大的关注和赞誉?这个作为学者来讲本来应该做到的事情为什么变成了英雄般的事迹?下面笔者略做一点感想。
第一,读到博士的人肯定都能感受到读博士的艰辛,博士虽然学制是三年,实际是弹性学制,最短三年(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天才,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毕业),长则像军昌这样读7-8年,在某些学校可能已经被淘汰出局了。就实际情况讲,博士要想真正写出一篇相对有分量的文章,没有三四年是很难的,再加上发表论文的压力,在中国博士论文倒成了一个装饰品,只要发表论文任务完成,博士就可以毕业了,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博士培养制度的功利性和扭曲。
第二,我国的博士待遇问题从09年下半年起211高校待遇得到一定的改善,像陈军昌同学的母校江西财经来讲,博士待遇可能还没提高吧?(我没有求证过,只是不乐观),在没有满足物质需求的情况下,而且不去刻意发表论文(这在一些学校可能无法毕业),直接为经济学的理论创新献身,这是陈博士真正的伟大之处,敢于去挑战制度和自我,正如他文中写道的:我选择,我坚持!目前博士拿着低于低保水平的补助,不安心做学问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人总要先填饱肚皮嘛!因此,中国的博士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国外一般5年),在那么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还得打工养活自己),能写出一篇看起来像样的论文,已经了不起了,就不要奢望对一个理论体系有所突破了。强烈的反差造就了军昌博士的伟大,这点我也不否认,我作为写过博士论文的人,我对他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但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让想成为军昌的博士在中国有生存的空间,怎样才能让军昌博士成为中国普通博士一样普遍。
让我们期待军昌博士更大的成功,更希望中国为“军昌”创造出更好的学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