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学道会
1215 0
2021-11-12

2016年的春天,按计划自己将进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招生入学考试,我所报考的专业是临床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中医骨伤科学,研究方向是中医药防治退行性骨关节疾病,计划师从王庆甫教授。倘若有幸,2016年的夏天我将接到如九年前那样令人兴奋难已的入学通知书。在此为了给博士学习生活开个好头,不断提升自己,增强各方面素质能力,按照学校招生要求,结合本人的学术背景、研究动态和兴趣志向,拟订博士期间学习计划。

一、博士阶段基础课程的学习

进入硕士阶段至今,有将近两年的时光未曾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定期听老师讲课了,此间大部分时光都投入到了临床实习工作上,如今回望,坐在教室里安静地听老师讲课的日子真是舒畅。还记得退伍复学后的第一堂课——吴老师讲《西医外科学》,自始至终,自己一直全神贯注。下课时,班长向同学们介绍我,随后,吴老师对全班说:“这就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当了两年兵,再回来就知道怎样珍惜学习的机会了,全班就他一个坐得最直,听得最认真。”诚如吴老师所言,当了两年兵后,倍感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和机会。说来也神奇,复学后的自己,无论什么课上,总能全神贯注地听讲,似乎不知道如何去走神。希望有幸进入博士阶段后,这种“神奇的技能”还一直存在。

博士阶段的基础课程并不多,所以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务必用尽全力,要做到:

1、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2、认真听讲,课堂上保持手机静音、甚至关闭状态。

3、务必做到课后复习、查证资料直至完全理解所讲内容,争取做到课前预习。

4、竭力避免考前玩命复习、彻夜不眠的状态。

5、必须拿到一等奖学金!

虽然基础课程的教学大都以教材书本为主,无论教或学都避免不了一定程度的枯燥乏味,且以拿奖学金的功利心态去学习并不能确保完全正确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但教材课本中的内容毕竟都是基本知识,是根基,只有基础牢靠,才能建起万丈大厦,同时拿奖学金的心态也是崇尚荣誉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所以,不管怎样,博士入门的根基一定要扎实。

二、博士阶段科研能力的培养

科研能力水平是衡量一个博士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因而博士期间自己对于科研能力的培训当重之又重。硕士阶段在导师和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几项科研课题,并承担了其中2项课题的主要工作任务。其中1项课题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中医骨伤科基本临床技能量化模拟培训系统研究”。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中医骨伤科临床中现有的基本技能,召开专家论证会,确立本课题研究的两项基本技能——拇指按法和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外固定,跟随中国中医科学望京医院骨伤研究所生物力学实验室钟老师设计、制作传感器和模拟模型,建立量化模拟模型培训系统,采集专家数据,建立标准,构建中医骨伤科基本临床技能量化模拟培训体系,组织安排学生分组培训、考核,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撰写结题报告。初步了解了科研所需的思维模式,科学研究所当具备的道德素养,掌握了一些科学研究的技术方法。

虽然硕士阶段导师的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方向,而博士导师的研究方向偏于中医药防治退行性骨关节疾病方向,但都是中医骨伤科学研究的范畴,而且硕士阶段临床实习中遇到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亦有很多,故而,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对于目前的我而言已是非常熟悉。所以,在博士阶段科研能力的培养方面,计划如下:

1、全面系统学习科研设计思路、深化科研思维、熟练掌握各种科研方法。

2、阅读博士导师所有的论文、著作,了解导师的方向。

3、建立并保持每天至少1篇文献阅读的习惯。

4、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专业内问题,查阅文献,求教导师,验证问题。

5、根据问题,确立研究方向。

6、和导师探讨,拟定研究课题。

7、深入、专注课题研究。

8、根据课题,撰写论文。

9、形成系统化的科研思维,能独立完成科研设计,进行专业领域内的科学研究。

三、博士阶段临床知识的学习

无论何时何地,对于医学临床知识的学习永不能停止!“修学储能,博而后精”,博士阶段当以致“精”为主,不必再泛泛而求“博”。

1、跟师出诊、查房,记录每一次出诊或查房收获。

2、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至临床实习,如硕士阶段临床实习一样,继续坚持写“实习日记”。

3、通读专著:《骨与关节损伤》、《骨折治疗的AO原则》、《实用骨科学》及其他系统的、详细而全面的解剖学、骨科学专著。

4、如有可能,组织开展类似于硕士阶段进行的定期专业知识“讲课交流讨论活动”。

5、定期(3个月)总结临床知识学习情况,评估并制定下一时期临床知识所当达到的目标和计划。

临床,是所有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检验所学的最佳方式,更是自己最期待的部分。所以,博士的三年务必仍谨记硕士实习时的自警之言:博识医理,精炼医技,涵养医德,旁则少骛!

四、博士阶段生活习惯的培养

在部队的两年,自己是深深体会到部队严格规律的工作生活习惯的好处的,回来后,许多建立起的良好习惯慢慢在丢失,“退伍不褪色”呀?!岂不汗颜?

1、五一后每天6:20起床,十一后每天6:30起床:可打拳,可读书,可散步,40分钟左右。

2、做完第1项再洗漱,坚持每天吃早饭。

3、平均每天保证至少2小时的专业知识学习。

4、无特殊情况,坚持22:30前躺在床上。

5、坚持每周和家里联系1次。

6、每周至少临帖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7、每周至少打1次篮球。

8、每周至少看1部电影,至多3部。

9、每月保证阅读至少1本专业知识以外的书籍。

10、每年和李瑞一起至少1次浏览名山或大川(最好博士毕业后能览遍五岳)。

11、博士三年之中,一定找个时机和李瑞一起绕三环骑行一圈。

12、维持好硕士阶段收获的爱情,加深彼此感情关系,争取走到婚姻的殿堂,并相伴终老!

13、学生时代最后三年的光阴,好好把握!努力砥砺意志、丰富才情,走近理想。至少为实现人生五愿奠定坚实而有力的基础。(人生五愿:一愿此生心悦者相伴;二愿医阁在江南;三愿藏书医阁间;四愿道合知己相畅言;五愿闭目入土前,得览华夏秀山川)

其实,关于生活,有太多欲言,从初中至今,可以说就从未中断过学习生活计划的制定,只是每次都是短期计划,因为自己知道长期计划于己而言实在难以坚持。俗云: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故而,时常自嘲:这般频繁的更换制定“计划”,生活亦是规律与无序交替,所养成的生活或学习习惯能长期坚持的有几条呢?终是胸无大志吧?然而,不管怎样,也是深心希望生命中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应有的生活样子!

五、博士阶段师生关系的培养

选择硕导前,自己就有对于师生关系的考量,并将其作为选择导师的一个重要指导标准,所幸,最终的选择令自己满意超乎想像!导师无论在学术、品行还是生活上都对我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指导,在此,感谢导师张老师!也因此,十分渴望博士阶段的师生关系能融洽美满。

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形容自己的性格,但我渴望自己能成为坦荡磊落、端静大方的男儿。博士阶段,希望可以和导师定期见面沟通,如定期跟诊或者定期组织专业知识讲课交流讨论活动等,自己能够及时向导师反映自己的进展、困惑、疑问等,从而能及时得到导师的指点、修正。自己可以在导师面前表现的“肆无忌惮”些,不怕在导师面前犯错、出丑,不畏惧导师的批评、责骂。导师不仅在专业学术上能给学生以指导,而且在品行修养、言行举止甚至生活习性上都能让学生从内心愿意去效仿去学习。如此,学生内心崇敬老师,老师心里喜欢学生。学生也一定努力做导师的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弟子。

六、博士阶段品德行为的修养

古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品行之于人犹栋梁之于房,品行无则栋梁缺。如今,虽自侍已具独立的思想,成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性格中易于自大、过分固执等缺陷非一时所能易。故当时时自省!博士三年,是人生中作为学生的最后时光,当知把握珍惜。此间宜:

1、定期翻阅《四书》,至少一年翻一遍。

2、努力览读经、史、子、集。

3、坚持打太极拳。

4、坚持练习毛笔字。

5、努力学会笛子。

品德行为的修养要从生活中点滴累积,开阔胸怀和眼界,培养胆气和魄力,又当怀柔抱朴,使此身躯具侠骨柔肠。

如此,博士三年,可得“小成”乎?

不必急于问“成”,但务身体力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