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考证 经济类
1052 0
2021-11-23
名称:
1、“看不见的手”:由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自由主义的政策思想,推崇市场机制的作用。如果竞争是充分的,那么每个人基于自身利益驱动选择,会形成一种自然秩序即市场秩序,市场机制作为一种自由体系具有自发实现人类经济生活平衡的功能。这种功能如同看不见的手,促使每个人去实现并非属于他原本意图的目标。

2、市场失灵:市场竞争所实现的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或市场机制不能实现合理的社会目标。

3、物价稳定:指全社会范围内价格总水平稳定。主要指标为CPI消费者价格指数。

4、充分就业:每个愿意工作的劳动者按其能够接受的工资全部找到职业的一种经济状态。

5、经济政策手段:政府为实现经济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包括政策工具和实施政策的方法。具体包括:经济手段(财政政策手段、货币政策手段)、行政管制手段、经济法制手段和制度约束。

6、财政政策手段:通过政府收入和支出调节供求关系,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具体包括:财政收入正常(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财政补贴政策。

7、货币政策手段:中央银行通过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调节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活动,实现一定政策目标。具体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8、行政管制手段: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凭借政治权力,通过发布命令、指令等形式干预经济活动的手段,包括:信用管制、进口管制、外汇管制、工资管制和投资许可证制度等。

9、经济法制手段:国家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来保障经济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


简述:
1、简述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答: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弥补市场缺陷。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1)外部经济效应。外部经济或不经济都不能通过市场价格表现出来,也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我调节。
(2)市场不完善、不完整。
(3)垄断的存在。
(4)信息不完全、未来不确定,交易者需要花费交易成本。
(5)收入分配不平等。
(6)制度或体制方面的原因导致市场机制扭曲。
(7)对于未来问题,市场缺乏远见。
失灵分三类为:一是市场功能性缺陷;二是市场不完善;三是制度性原因。

政府需要在市场失灵时干预市场,克服失灵,保证资源有效配置,解决长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同时,政府干预市场不能排斥和不能完全替代市场机制,市场机制依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


2、简述政府弥补市场失灵方面有哪些优势。
答:
政府之所以具备纠正市场失灵的能力,就在于政府具有强制力介入市场的优势,主要表现:
(1)征税权;(2)禁止权;(3)处罚权;(4)节省交易成本。


3、简述如何界定适度的政府干预
答:
政府干预存在负面效应,干预不当会妨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降低效率影响经济发展。适当的干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公共服务。对内提供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治安等安全和谐社会环境;对外维护领土完整国家主权,争取和平国际环境。
(2)维护市场秩序。立法规范,确定市场规则,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合法权益。
(3)直接参与某些经济活动。例如私人部门不愿投资或无力承担的项目,如兴办公共基础设施等。
(4)进行制度改革创新。改革不合理的体制,完善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
(5)影响收入分配。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促进收入公平分配。
(6)发挥财政对经济的调节职能。
(7)影响对资源的利用。对资源的开发进行保护、合理开发利用。
(8)选择适当政策,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
(9)在必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行政控制。


4、简述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答:
基本目标归结为经济稳定化、资源配置高效化、分配公平化。
(1)效率、增长、稳定。经济政策执行是需要考虑资源配置的效率提升,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就业、收入、物价稳定,避免经济波动。
(2)经济福利。经济政策需要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包括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文化需要。
(3)分配公平。初次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再分配以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条件为目的,避免社会矛盾激化。

具体目标是有基本目标引申而来,并作为实行基本目标的派生目标。具体包括:
(1)经济增长;(2)物价稳定;(3)充分就业;(4)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5)国际收支平衡。

政策目标还可以分为纯经济目标、公共福利目标和准目标。


5、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之间的冲突主要发生在哪些区域?
答:
经济政策目标是由不同的具体政策目标构成的,各自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具有关联性、互补性、替代性,同时存在目标之间转为冲突的可能性。冲突发生的区域包括:
(1)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交替关系。
(2)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交替关系。
(3)平等与效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4)国内均衡与国际均衡之间的交替关系。
除以上外,还有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保护目标之间的冲突,资源配置目标与地区部门平衡发展目标的冲突,物价稳定与满足公共需要目标之间的冲突。


论述:
1、阐述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经济的必要性。
答:
一、市场失灵。市场未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未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各种矛盾需要政府调节,协调各方面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政府干预不是替代市场机制,而是发挥政府干预优势,克服市场失灵,为保持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创造条件和环境。

2、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手段选择
答:
经济政策手段主要包括:
(1)财政政策手段。
(2)货币政策手段。
(3)行政管制手段。
(4)经济法制手段。
(5)制度约束。

经济政策手段选择的原则:
(1)目标变量对政策手段反应的大小。
(2)根据政策手段显效的速度和结果。
(3)政策手段对克服不合理经济现象所起作用的大小。
(4)资源成本的高低。
(5)间接经济效应。
(6)社会政治效应。
(7)选择性和变动性。


3、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标准,从效率角度出发,政府在进行政策手段选择时应主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政府干预应有助于经济效率的提升。经济效率包括:
(1)静态效率。既定透出产出最大;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
(2)分配效率。
(3)动态效率。避免通胀,总供求平衡,发掘生产潜力。

政府采取经济手段时需要注意问题包括:
(1)功能齐全的市场机制更容易实现静态效率。因此政府一般不干预微观主体的生产经营决策和消费决策,以避免影响市场发挥静态效率。
(2)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责任。
(3)政策措施应消除垄断的负效应及解除对竞争性市场结构的各种限制。
(4)市场机制自发作用可以提高效率,但也会引起收入分配不公。
(5)政府应利用政策工具来避免经济过度波动,造成不必要资源浪费。
(6)微观主体的短期行为使市场机制无法达到长期动态效率,政府应适度干预实现长期动态效率。
(7)政府与微观主体活动间的理想平衡将随时间改变,需要进行跟踪条件,有效协调二者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