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想资产负债率90%以上是否意味着企业空壳化?
数据会说话:
对于企业来说,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正常范围是40% ~ 60%。资产负债率一般在50%至70%之间,贸易类一般不超过80%,生产类一般不超过70%。
70%的资产负债率被称为警戒线,这个是公认的经济常识。
联想长期以来资产负债率超过警戒线,现在惊人地达到了90%以上,是否意味着企业空壳化?企业是否被掏空?
二、高管工资仅就拿走联想集团近1/3的利润是否属实?
一边是资产负债率超过警戒线,惊人地上升到了90%以上,一边是自己给自己发高薪?你们想干啥?
说你们和恒大类似冤枉你们了吗?
联想的负债率越来越高,但公司高管的薪水却越来越高。
3年报告期内,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在公司领取的税前薪酬为9.33亿元,这一数字去年是9.09亿元,在前年只有5.64亿元,也就是说,高管总薪酬在2年间上涨幅度超过65%。
联想本是国有企业,你们领导层各个成了亿万富翁,动辄年薪上亿,你们的薪酬是谁定的?
你们把联想当成私人提款机了吧!
三、联想自己的CPU,主板,内存、显卡、硬盘、屏幕一个都没有自主研发的,是事实吧!?
你们一直打产业报国的爱国牌,1994年以来政府和社会大众举国之力来支持你们联想,以高于市场价10%到20%的价格让你中间商赚足差价,结果你们还把联想集团搞得负债两千多亿?结果你们还把联想是全球第一大电脑组装厂,本质和恒大类似。
这就是你们的产业报国?
联想成为了一个装机工人,连续几年技术投入在2%左右,在所有高科技企业中几乎垫底。
“联想”,不仅自己不创新,还不停酸华为。什么折叠屏是联想十年前的PPT啦、什么“联想只搞全球化”了、什么做笔记本要靠硬件啦等等。这样一种诡异的心态,实在让人感到惊异。
联想主要组装电脑,恒大主要组装砖头。
一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然后又打着高科技的幌子来国内科创板圈钱?
四、联想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低劣价格高企在国内闻名这是事实吧
2018年,中国区消费者,给她贡献销售收入115亿美元,占到总收入453亿美元的不足25.4%;税前净利润5.57亿美元,总税前净利润4.33亿美元,中国区消费者贡献了129%。
为什么中国区的财务数据,在全球市场的财务数据占比中,会超过100%?
因为除了中国区外,其余地区的总和是亏损的。
2006年,联想飞线门事件,全球召回中国除外,联想说中国人应该支持中国企业让美国人用好产品;
2008年,联想换屏门,在Y430中国版本提供劣质屏幕,联想说中国人应该支持民族企业让美国人用好产品;
2011年,联想闪屏门,全球都可以退换中国除外,联想说中国人应该支持民族企业让美国人用好产品;
2013年,联想背光门,Y400国行阉割背光,联想说中国人应该支持民族企业让美国人用好产品;
2014年,联想Y510国行阉割SSD接口,联想说中国人应该支持民族企业让美国人用好产品;
2015年,联想断轴门,Y50断轴全球可以更换中国除外。联想说中国人应该支持民族企业让美国人用好产品;
2015年,联想Y700国行全系取消玻璃瓶,只有顶配才有。联想说中国人应该支持民族企业让美国人用好产品。
其它方面引起人们反感的就不说了。单就这几点,优质的服务,优秀的产品质量,过得硬的知名品牌,优良的企业资产。先进的技术,联想一样都不具备。而令人生疑的是,联想的管理层的超高薪金及企业的超高负债率。联想是不是已经快暴雷了?
联想控股最奇怪的一件事,发生在2009年,当年联想集团的业绩非常不好,所以柳传志回到联想集团任董事长,也是在这一年,国科控股把自己的29%的联想控股的股权卖给了泛海控股,出让价格27.55亿,泛海是现金收购。这个价格比2008年同比例的净资产少了13亿,围绕着这个13亿,网络上有很多人解释。
其一认为,国科控股出让的是自己的29%,而不是全体的29%,联想员工内部持35%,不能算进去。这种说法不堪一击。原因在于国科控股原来是65%,出让29%后,正好是36%。所以这个29%,就是指联想控股的29%。
其二认为,所有者权益中,包含少数股东权益,这个少数股东权益为62亿,把这个62亿扣除,22.38亿,泛海控股还多给国科控股钱了!这个说法很有欺骗性,把资本家打扮成了慈善家。这里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有少数股东权益的说法。
联想控股是一家投资公司,原则上投资公司没有任何实物财产,它的全部实物财产都在分子公司中,其中主要的财产是联想集团的财产。当年,联想集团是上市公司,而联想控股是联想集团的控股公司(母公司),除了联想集团(子公司)之外,联想控股还持有其它一些公司的股权,或者说透过它自己的投资公司购买了很多公司的股票,而且这个数量很不少。报表显示,这个数字有62亿。那么联想集团市值在2008年的时候就有600亿,联想股票的溢价发行,为联想集团带来了大量的现金收益,而联想控股作为联想集团的控股股东,起码能有百亿以上的现金进项,所以这个62亿,一定是属于联想控股的。第二种为联想开脱的说法,一定是不成立的。
少数股东权益,这个东西非常有欺骗性,因为现在的股份制公司,往往相互持股,就算是彼此不直接持股,也间接持股。所以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我用我的股权,换你的股权。我把我的股权转让给你了,但是总的股东权益是不变的,这个时候,公司会突然增加了其它公司的股东权益,就是少数股东权益,所以公司的总资产会出现虚增现象,双方的总资产都出现了虚增,但是实际的总资本并没有发生变化。2009年,联想控股在股权交易之后,公司总资产持续两年出现大幅度增加,我怀疑其中存在资产虚增现象。资产虚增,是一种财务作弊,不值得推崇。当然了,联想控股的资本运作,属于商业秘密,人家不愿意公开,我们也只能推测。
好了,既然真实的净资产42亿,那么中科控股有什么胆量公开贱卖国有资产呢?作为被国资委严密监管的部门,公开贱卖国有资产是一种犯罪行为,审计也是不可能通过的,所以我们猜测当年出售国有资产,并不是按照净值,或者说账面价值计算的,而是按照市场价值,或者说是公允值计算的,那么这个市场价值,其实就是联想集团的股市价值。股市价值和市盈率有重要关系,而市盈率又是净资产收益率的倒数,所以资产审计部门很可能是参考了当年联想集团的股票价格。查看得知,2009年3月,联想集团的总市值只有135亿;到了2009年5月,联想集团的总市值突然增加到了275亿,估计这个时候双方已经把成交价格谈妥了;9月份,交易完成;到了,当年12月份,联想市值突然就突破了411亿。好家伙,不知道中科控股看到这个消息,会不会第一时间哭晕在厕所。
就像是吃了激素,联想控股在2008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只有3.45%,到了2009年,就变成了7.89%,到了2010年,突然就变成了匪夷所思的17.27%!这么高的净资产收益率,或者说这么低的市盈率,你的股票还不得飞到天上去?泛海控股心里已经乐开花了!创造这一切奇迹的,就是柳传志。除了股权发生了变化,公司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业绩。可能我们不得不承认,柳传志确实是一个资本运作的高手,可是他却把自己高超的资本运作手段,用于欺骗国有资产,把国有资产变成了私有资产。
当年,曾经有两条路,摆在了联想面前,一条是技工贸路线,一条是贸工技路线,联想选择了后一条。从结果看,联想也算是成功了,高管们统统赚的钵满盆满。但是这种成功,对于国家有什么意义?资本运作出来的数字,又不能代表实体经济!没有这样的联想,也会有别的联想。没有这样的华为,不一定有另一个华为!联想,曾经拥有我们这个国家最好的资源,却辜负了人民的期望。
根据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的报告,2008、2009、2010年,联想控股的资产总额,分别是644.51,872.64,1149.27,净资产收益率分别是3.45%,7.89%,17.27%,资产负债率分别是78.32%,82.39%,81.91%。所谓的联想负债不高,可能是据此得到的结论吧。每年的资产增幅均在30%以上。联想控股有这么高的资产增幅,只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大幅度的提高负债,但是从资产负债率上又看不出来。一个是发生了企业的并购,但是我们知道,2009年只是发生了国科控股的股权转让,并未发生大规模的资产兼并,所以这个结论也是不成立的。我们知道,资产总额不是股票的市价,它是由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组成,也就是说联想集团的股价飙升,并不能改变联想控股的资产总额。联想控股要大幅度的提高自己的净资产收益了,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负债率,这样势必提高资本负债率,这个就有点奇怪了!这里,就看出柳传志的资本运作的手段了!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我的意见是这样,联想控股的资产,取决于联想集团的总资产,那么联想集团是一家上市公司,名义上它的股权是公示的,没有变化,但是现实中,上市公司往往可以大量持有自己公司的社会公众股份,所以,只要联想集团大量负债,就是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自己的净资产利润率,股市就会升值,联想集团就可以大量抛售自己的社会公众股,然后用抛售股票赚的钱,再大量买入其它公司的股票。这样,在联想集团的股东权益中,就会包含大量的少数股东权益。本质上,这是一种通过股权交换的方式,使企业的总资产虚增的方法。所以,最终我们看到的联想控股的总资产扩大了,只是总资产的资产虚增现象。由于联想控股的总资产虚增了,所以虽然联想控股的负债增加了很多,但是负债率却基本上没有多少变化。账面上的总资产变化而已!
杨虎 发表于 2021-12-1 22:39
我自己有一个联想手机,它的奇妙特性真是让你们难以想像:它的电池的充量量只够打一个电话。本来充满的电 ...
restalker 发表于 2021-12-2 13:05
接上转发:
黄帝子孙会记住联想柳传志杨元庆,记住它多次对国家崛起投反对票对民族复兴用脚投票!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