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帮助大家快速认清周围人真面目的真实案例
我分享一个同事提供的案例,大家分析分析,可以帮助大家快速认清社会。往狼了想,就是比狠还要多一点,真相以后公布。如果你们身边有重庆大学2007级与2008级的经管院硕士,你们可向他们求证,数统学院与其他工科专业的也可以问。
正文:
今天分析社会学案例,大家的数学都不算好,对于行为科学应特别下功夫。
重庆大学2007级的MBA1可谓星光灿烂,市委、市政府、13军、警备区、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权威部门的工作人员云集,工作单位出具的证明上一个个要害部门的公章耀眼至极,水电气金融业通信业的只能算背景一般。
2007级有一个学生,从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市场工作,擅长与难缠的人交往,自小能打,曾一把刀对抗十几个流氓,重庆市警察局备了案的人物。MBA1的学生目标三个,文凭,知识,关系网,他也不能免俗,刚开学时与其他同学一样,急于结识要害部门的同学,为自己编织社会关系网。过了一个多月,他突然安静了,一心向学,不再多与那些权威部门的同学交往,这是为何?据了解,他长期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在开学时的博弈论对抗游戏中的表现说明他不是书呆子。
他不愿与班上一些无聊的人来往,自然得罪了一些人,他也不在意。这帮人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忙于玩杀人游戏,如果不是父母给他们安排了好工作,真不知他们能做什么,他认为浪费精力的事情不要干。
因对一些人的低能表现不满,他对班上一个男同学表达了不满,该同学找到他说,你要打就打,打出事了你也要遭,他觉得有理,打算事情就这样结束了,那同学又问,为何不与班上的同学交往,这么多权威部门的同学,平时很难接触到,他说没用。那同学又说,班上有的同学说他占着茅坑不拉屎,可能是性功能有问题,他有些火了。他长期坐前排,背后坐了两个女同学,下课时无聊就与她们多谈了几句,放了学短信都没一条,哪知却惹来一堆流言,于是什么都不说了,有的事情需要他们自己去慢慢体会。此时却有流言说是他在那位同学处吃了亏,还有人信,真是场场都有猪头上街。
经管学院有的老师表示,MBA的学生不能拒绝与外界交往,要多结识有背景有能力的人,某位当了官的老师还说,性格孤僻的不适合读MBA,鸡汤大碗大碗地上,显然有所指。我对此也很疑惑,前段时间我与他闲谈中才得知原因。
现在请大家分析他为何不与年级里那些要害部门的员工多交往?往狠了分析,不要乱说。提示一下,一座漂亮的大房子里来了一群小孩儿,他们十分兴奋,又笑又闹,到处探奇,有一个小孩儿却突然安静下来了,为何?分析清了这个案例,对大家的MBA学业与今后的人生都有莫大帮助,抓紧时间。
迟来的真相
现在揭开案例背后的真相,为何几句话就能说清的事情非要过这么多年才揭开真相?都是有些人自找的,发现问题给对方指出来是负责任的行为,这位同学长期隐瞒真相是在报复那些背后说他坏话的人。这位同学的学费是自己出,机关事业单位与水电气国企的同学的学费由公家报销,对他们来说,M1的文凭只要单位承认作为升职评职称的依据就足够了,对这位同学来说,MBA1的文凭却需要社会的认同,他要凭此作为在社会上打拼的工具,这一点是重大的老师与那些体制内的同学不能体会的。在他看来,任何诋毁抹黑MBA1的言行都是在减少几万元学费和三年时间精力投资的价值,是在破坏他的社会形象,所以他对那位表现得能力差的同学公开流露出看不起。当然,这样的同学不止一个。
事业成功受制于多种因素,但是,读了MBA1,起码在企业管理能力上应有所提高,如果还是读研前那个水平,人家会看不起MBA1,损失最大的是这位同学一般的人,这位同学希望所有的MBA1学生都能在社会上因为自身的学识与业绩受到尊敬。这位同学曾自豪地宣称,他工作以来的所作所为对得起那份收入,如果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请问对方敢不敢当面对质,这位同学将列出一些因为职业道德以前不便公开的事实作为证明。
他建议,出于对MBA1的前途考虑,以后MBA1招生只面向事业有成,或是有背景,事业以后必然有大成就的人,分数调低点也行,以前那些靠读党校拿文凭的可以通过MBA1拿文凭,仗着这些成功学生的名头,学校与以往的毕业生都脸上有光。
大家想想,这位同学与多数人一样想结识能量大的人为自己的事业铺路,他怎么可能会拒绝与那些权威部门的同学交往!除非这些同学对他的事业没用甚至可能带来危险。难道他们不是市委、市府、人民银行、银监会、13军、警备区的?他们怎么会有这些部门出具的任职证明?
冒充公务员是违法行为,特别是冒充要害部门的公务员,擅自使用或者伪造政府部门的公章更是犯罪,这样大规模地冒充权威部门公务员或者伪造或者擅自使用政府部门的公章是典型的小概率事件,那些要害部门的介绍信应该是真的。就算他们有问题,能开出这些部门的证明,说明能量极大,应该有用。
我感到很困惑,经过询问,我了解到,开学不久,这位同学曾帮助过一个自称供职于市政府的同学,忙帮得很到位,他动用的社会关系却变得很冷淡了,对方是老江湖,经过调查,要求帮忙的同学的身份曝光了,稍有社会常识的人都不愿与这些人打交道,除非那些小说电视剧看多了思想拔不出来的。这位同学开始按同学录调查全年级同学的背景,发现起码有三十个同学明显有问题,有疑点的还有几十个。
大家想想,这些人肯定不是工商税务的,这些部门对商业企业很有用,也不会是公检法司,大家应该知道武长顺、文强和祁同伟,也不应该为经贸委、国资委和财政局,他们本身的招牌就够大,没必要藏头露尾,有让权威部门开任职证明的能量又必须隐藏身份的是什么部门?是什么情况,我不说了。小时候,我捉迷藏时被发现了经常耍赖,要大家假装没发现我,现在我不会那样耍无赖了,成年人再那样就是不要脸。
因为他知道构建关系网基本没戏了,除了一些他认为可以交往的同学继续来往,其他人少接触为好,谁的社会资源也不是大水冲来的,所以长期坐在前排,一心向学,平时交往最多的就是长期坐后面的两位女同学。
有的老师表示不可理解,孤僻的人不适合MBA,有一位老师后来还升了官。重大教MBA的老师有的很奇怪,认真听讲完成作业的,他们不一定有好态度,对躲在后面制造嗡嗡声的他们却很热情,估计他们以为那些学生大牌些,可以帮到他们,大家看在文凭的份上不与他们计较。多数老师都对这位同学的表现不解,最有悟性的老师也只是追问这位同学为何不与班上的同学多接触,他一再说,自从毕业以来就一直从事市场工作,无论是业务开拓还是业务管理都做过,做得还不错。这位老师就是不明白,双方的车轱辘话不断重复很多遍,真累。同样的话他也给后排的两位女同学说过很多遍,她们当时也表示不理解,后来她们好像明白了,估计是那些同学中有人提醒了她们,有人担心这位同学一时忍不住说出来,那时已是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时间已经晚了。当然了,那时她们可能只有一人真不明白。
刚开始的时候,这位同学为那些同学保密的原因是因为他自觉有这个责任,在有的人看来可能有些可笑,但他就是这么想的,后来是想报复有的同学。他在前面认真学习,有的同学在背后说他坏话,说他装B,这些话他在那些经管院应届生硕士生中听到过,说他占着茅坑不拉屎,性功能有问题,大概是指他常与背后两位女同学聊天,放学了短信都没一条,说他是书呆子,不适合MBA,等等。
我们都认为,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为了回报,要么替他做事,要么替他说话,如果都做不到,偷偷地通风报信总是可以的,那位得到过他帮助的同学没有做到任何一点,他不可能以没去上课不知道为由辩解,当有人传言这位同学在他看不起的那位同学处吃了亏时,他表现得还有些幸灾乐祸,要求这位同学打回来,这位同学笑笑,没吃亏,人家主动服软,还通风报信,做得比这个自称在市政府工作的同学好多了,打什么?
这位同学应该得罪过几个同学,有一个自称来自建筑公司姓彭的,成天操着不熟练的社会语言冒充社会人,这位同学自幼长大的地方是重庆出名的匪巢,自幼的玩伴中哥字辈出了不少,一听就知道他的虚弱,查了他自称以往任职的建筑公司,一建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再三强调,他只是他们那里一个工人,他的话不能代表一建;有一个号称证券公司姓李的,官迷,喜欢耍小手腕,掰手腕输了还装出一副赢了的样子,一打听,呵呵;有一个号称某金融监管机构的女同学,刚开学时长期坐在他旁边,有些问题,他不愿与她多接触,调查过,疏远了她,她退到后面坐去了;有一个中国移动皮肤非常黄的女胖子,真是让人无法说,一下课就玩杀人游戏,从其言谈看,如果在体制外很容易挨整,她曾经缠着这位同学,他直接扭头不理,很是让她下不来台,现在有了这么多疑点,她的杀人游戏可以派上用场了,拿着同学录慢慢挖。
这些针对他的坏话他最终是在他公开表示不满的那位同学口中得知,长期从事市场工作的他自然知道对方说的是不是真话,自己看不上的同学却给他最实在的帮助,他很纠结。于是,他决定报复,这位同学什么都不说,让他们去慢慢体会,这帮不干正事在背后说人坏话的早晚上当,再说还有那些充满特色的人存在,会带给他们一些影响,人与什么人长期打交道,他们就会成为什么人,他什么都不做,小环境会塑造这些不务正业的人,当他们发现时,时光已蹉跎了,事实真相以后自然会揭开。
人的智商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你能想到的,人家也能想到,如果哪个人觉得其他人是傻瓜,那么很有可能他自己就是最大的那个傻瓜。最早发现问题的在这位同学班上可能有三位,另两位是警察与买办,他们就是不说,一个长期不上课,另一个长期装傻,三人基本在同一时间发现真相,这位同学一再表示那位警察的修养好,自己低估了大势对个人的强迫,人们为了糊口难免糊涂,买办有疑点,懒得查他。
虽然也有人知道个别同学的真实身份,但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他们一般一对一建立关系。在第二学年的最后阶段,知道事实真相的人多了点,但也不是很多,有的人一直被骗到现在。一开始没发现这些人的真实身份是正常的,当出现了这位同学明显不正常的反应还不觉悟就不应该了,刚开学时做博弈论游戏时班上起码有一半的同学表现不如他,说明他对人性的认识很深刻,平时的管理学作业也显示他对社会了解比较充分,为何他不知结识要害部门的人构建自己的关系网?事出反常必有妖。
坐他后面的两位女同学可能认为自己能搞掂他,受人之托去打听,这位同学一再暗示,她们还是不懂,萌得很,他还提醒过两位女同学很多事情,估计她们早忘了。当然,有一位搞文化的可能明白得早些。
这位同学很多事情都知道,长期做市场工作的人不可能单纯,装不懂是在给对方留面子。电力公司一位会计,两人在考研培训班就是同学,考研时她正怀孕,这位同学觉得在电力公司应该有一个女士作为关系人,她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引起闲话,与她的交往多一些,结果她的丈夫去学校了,放学时跟着这位同学走,不说话,她的丈夫又高又帅,这位同学认为应该担心的是那位女同学,估计那位女同学家有实力,为了不影响他们的夫妻关系,只好装不懂,以后慢慢拉开与那位女同学的关系,这位同学敢提刀与十几个流氓对抗,这么一个人显然吓不住他。这位同学今年曾给电力的另一位同学说过,重庆电力在社会上名声最响的知道他是什么人,事关人家的隐私,不多讲了,重庆电力的可以去打听。
这位同学做事不拖泥带水,举个例子,他曾碰到一个女的,他认为对方暗示他追她,本来他对她没兴趣,看她主动,就想试试,过了一段时间,发觉情况不对,一问对方说有男朋友,他立刻道歉,停止来往,以后碰到还是礼貌地打招呼。后来,当他与其他女子接触密切时,那个女的又跳出来多次当众向他示好,他也只是当众拒绝,鞠躬都用上了。她的一个闺蜜将她的姓与名拆开反复说提醒这位同学,他装着不懂,给对方留些面子,有的女人就喜欢凑热闹。后来有传言说是这位同学做事不地道,骗小女孩,把人家忘了,那女的同事多,部门势力大,很有些人愿意相信并帮助传播,我也是醉了,听这位同学说,他的导师还拿了一份有关责任感的论文给他当样本,是巧合?最搞笑的是一个河南的应届生硕士研究生还真信了,语言中带刺地暗示这位同学,说什么玩弄小女孩,这位河南人当了警察,以他的智商,希望他不制造冤案。
这件事的真相拖这么久才揭开,与这位同学的行事风格不相称,是有的人自找的,有的人也因此获益,如有人因此吃亏上当,多找自身原因。央视报道过一条新闻,有男子冒充国安局的,女硕士以为找到大靠山,人财两失,大家共勉。一般来说,得知真相的人当时都不会相信,起码要过一年,他们有意无意地接触到真相后,他们才会慢慢地相信,所以人的成长很费时间。那位同学不愿意早点公布真相也是因为不想帮助有的人过快成长。
说说07级与08级的应届生硕士生,他们多数没有真正进入社会,少数人通过在M1班上担任助理与各行业的人接触,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找到能给自己帮上忙的有实力者,涉世不深的他们难免不受人误导,成为帮助某些人传播谣言的小喇叭,事实会让他们知道社会的险恶,名片越大的可能越帮不上忙。
这位同学曾以某知名品牌副总的身份到银行帮助某位男生进行面试,这位男生的导师姓黄,他顺利进入分行会计部,他公开对他的同学说他能应聘成功要感谢这位同学与另一位同学。但是,他不给这位同学说背后有人攻击他的事情,于是这位同学停止与他来往,单方面的付出不可能长久,几年后得知他离职了,他的结论是朋友们没帮得上忙,哈哈哈。另一位山东的同学条件不错,这位同学本打算帮帮他的,可能是受了某些人的影响,他对这位同学变得冷淡了,这位同学停止与他的接触,几年后得知他的发展一般。
这些应届生硕士的问题在于自以为聪明,与这位同学不对付的某些人说了,我们这么多人,难道还不如他一个人,得罪我们,你损失很大。社会空间这么大,这帮不务正业的能起多大的破坏作用?他们真有这么厉害,为何不敢面对这位同学?他们自己都不敢直接面对这位同学,只敢在背后搞小动作,却以事后提供帮助为诱饵,让人家替他们出头,这样的把戏只能骗没进入过社会的学生,别说,还真有些人被吓住了,这也与他们自身的品格有关,大丈夫处世之道中学语文课本教过,当年他们大概是有口无心地学的,有的女人会说,我本就不是大丈夫,呵呵。
这位同学的帮助实在且低成本,价值远超那些嘴炮,外地的学生以为重庆每一个人都如这位同学一样耿直肯帮忙,七八年的工作应该让他们明白了很多事情,重庆人不单只有耿直的一面。可笑的是有一个人还对这位同学号称认识资产管理公司的黑社会,哈哈,那帮拿钱买凶的肯定不如自己就是凶手的。何况人家会不会帮他还不一定,求人帮忙时嘴上说老婆都能共享,事到临头能帮忙的基本没有,这几年的社会实践他还是没体会够。这位同学和重庆市的金融业油条接触不少,一说对方相貌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实在是不想教他,随他去了。
有的部门也在关注这帮学生,一个学生说结识了一个全国巡考当了警察的,还有一个说认识了一个乡镇干部,他们可能以为自己遇到好机会了,事实会让他们慢慢清醒,一切都要靠自己,没实力,不会有人去结交他们,靠别人是行不通的,靠自己的什么?人品,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个人品牌,最后一条靠与人怼来成就。
管理学一直被认为是一门不实用的科学,表面原因是多数人只知道行为科学方向的管理学,这个方向的管理学的门槛低,人人都能说上几句,个个都觉得自己是管理型人才。根本原因在于多数管理者的实践依然停留在经验主义的层面且轻视理论,管理理念长期落后,以其他方面的竞争力装扮自己的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