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公司刚成立的时候还不叫“联想”,公司名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当时的注册资本只有130万元。1991年的时候公司正式更名为“北京联想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 ”。这也是“联想”二字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公司的名称之中
2001年3月对于联想来说是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个月。中国科学院批复同意了联想的改制,改制后确立了两件事情。
(1)联想控股注册资本变更为6.6亿元;
(2)联想控股由中科院全资所有成为了一家混合所有制公司。其中65%的股份依然由中科院持有,35%的股份由职工持股会持有。
这一步没有问题。当年为了鼓励国企员工奋发图强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之一、员工收益与企业盈利挂钩激发了很多国有企业潜在的活力,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员工持股在很多知名公司中运用至今。比如华为控股超过99%的股份由员工持股委员会共同持有,任正非个人的持股比例不足1%。
2009年10月,泛海集团出资27.55亿元获得了联想控股29%的股份,股份转让方为中科院。经此一役联想控股的股东变成了三位,分别是持股36%的中科院、持股29%的泛海集团以及持股35%的职工持股会。
值得注意的是泛海集团的老总叫作卢志强,此人为商业协会泰山会的元老级人物,而联想教父柳传志也是泰山会的元老之一。但这不表示有问题,即使两人认识只要交易价格公允就行。就好比你把房子卖给了亲友不一定表示你吃亏了。关键还是价格。联想控股2008年年底时的净资产为139.4亿元,29%的股份对应40.42亿元。换言之,泛海集团花了27.55亿元获得了40.42亿元的净资产,“赚”了12.87亿元。这明摆着是贱卖国有资产。
然而紧接着发生的事是让你想都想不到,一句话:“他们可真的下得去手啊”
2010年12月的股东变更涉及的是持有联想控股35%的职工持股会。一家叫作北京联持的有限合伙企业吸收了联想集团职工持股会并承接了35%的联想控股股份。
但是我们得搞清楚什么叫合伙公司制。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合伙企业法》规定,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事务,不得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北京联持是有限合伙企业,北京联持的有限合伙人的实际控制人为柳传志。所以北京联持的背后的股东虽然还是联想的员工,这一点好像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具体到北京联持吸收联想集团职工持股会并承接联想控股股份,这等于是一个巨大的圈套:联想控股35%的股份归北京联持所有,柳传志能够控制北京联持,这意味着35%的联想控股表决权实际上归柳传志掌控。这就好比,我用你的钱给我自己买东西并由我使用,而跟你毫无任何关系!
2011年年底,泛海先将总计9.6%的股份转让给了柳传志、朱立南、唐旭东等几位联想高管。之后北京联持将9.5%的股份转让给了泛海、1.5%的股份给了黄少康。
2012年年初,泛海将8.9%的股份转让给了北京联恒。新玩家北京联恒也是一家有限合伙企业,其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为联想控股高管唐旭东。还是有限合伙企业。这是标准的柳传志的风格!!
经过这些操作,联想控股目前的股东情况如下图所示:
联想控股从刚开始的中科院全资变成了现在拥有10位股东。我把这十位股东分为三类,
一是中科院,持有36%;二是柳传志率领的联想高管团队,包括北京联持、北京联恒、柳传志、朱立南、陈绍鹏、唐旭东、宁旻,合计持有42.5%;三是“不相关”人士泛海集团和黄少康,合计持有21.5%。北京联持和北京联恒持有的股份虽不是全部归高管团队所有,但投票表决权其实属于高管团队。
这样一来,大股东中科院(36%)的表决权少于高管团队(42.5%)。“不相关”人士属于中立吗?我相信认真越多了前文的小伙伴已经有了判断,我就不明说了。因此,对于现在的联想控股而言,中科院只是形式上的大股东而已。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杨虎 发表于 2021-12-5 14:33 这家公司刚成立的时候还不叫“联想”,公司名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当时的注册资 ...
杨虎 发表于 2021-12-5 21:57 所谓联想少数股东权益的神话 简称少数股权。在母公司拥有子公司股份不足100%,即只拥有子公司净资产 ...
象鼻子 发表于 2021-12-7 18:53 在合并附属公司的财务报表时,附属公司中的非本公司股份权益被认同为公司对外负债。 ~~~~~ 自己贴 ...
杨虎 发表于 2021-12-7 22:14 这就是你的认为?谁跟你说少数股东权益就是债务?你怎么可以如此信口雌黄?好好搞清楚什么叫少数股东权益 ...
象鼻子 发表于 2021-12-8 10:26 在合并附属公司的财务报表时,附属公司中的非本公司股份权益被认同为公司对外负债。 ~~~~~~ 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