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7632 11
2021-12-05

这家公司刚成立的时候还不叫“联想”,公司名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当时的注册资本只有130万元。1991年的时候公司正式更名为“北京联想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 ”。这也是“联想”二字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公司的名称之中

2001年3月对于联想来说是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个月。中国科学院批复同意了联想的改制,改制后确立了两件事情。

(1)联想控股注册资本变更为6.6亿元;

(2)联想控股由中科院全资所有成为了一家混合所有制公司。其中65%的股份依然由中科院持有,35%的股份由职工持股会持有。

这一步没有问题。当年为了鼓励国企员工奋发图强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之一、员工收益与企业盈利挂钩激发了很多国有企业潜在的活力,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员工持股在很多知名公司中运用至今。比如华为控股超过99%的股份由员工持股委员会共同持有,任正非个人的持股比例不足1%。

2009年10月,泛海集团出资27.55亿元获得了联想控股29%的股份,股份转让方为中科院。经此一役联想控股的股东变成了三位,分别是持股36%的中科院、持股29%的泛海集团以及持股35%的职工持股会。

值得注意的是泛海集团的老总叫作卢志强,此人为商业协会泰山会的元老级人物,而联想教父柳传志也是泰山会的元老之一。但这不表示有问题,即使两人认识只要交易价格公允就行。就好比你把房子卖给了亲友不一定表示你吃亏了。关键还是价格。联想控股2008年年底时的净资产为139.4亿元,29%的股份对应40.42亿元。换言之,泛海集团花了27.55亿元获得了40.42亿元的净资产,“赚”了12.87亿元。这明摆着是贱卖国有资产。

  然而紧接着发生的事是让你想都想不到,一句话:“他们可真的下得去手啊”

  2010年12月的股东变更涉及的是持有联想控股35%的职工持股会。一家叫作北京联持的有限合伙企业吸收了联想集团职工持股会并承接了35%的联想控股股份。

但是我们得搞清楚什么叫合伙公司制。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合伙企业法》规定,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事务,不得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北京联持是有限合伙企业,北京联持的有限合伙人的实际控制人为柳传志。所以北京联持的背后的股东虽然还是联想的员工,这一点好像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具体到北京联持吸收联想集团职工持股会并承接联想控股股份,这等于是一个巨大的圈套:联想控股35%的股份归北京联持所有,柳传志能够控制北京联持,这意味着35%的联想控股表决权实际上归柳传志掌控。这就好比,我用你的钱给我自己买东西并由我使用,而跟你毫无任何关系!

2011年年底,泛海先将总计9.6%的股份转让给了柳传志、朱立南、唐旭东等几位联想高管。之后北京联持将9.5%的股份转让给了泛海、1.5%的股份给了黄少康。

2012年年初,泛海将8.9%的股份转让给了北京联恒。新玩家北京联恒也是一家有限合伙企业,其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为联想控股高管唐旭东。还是有限合伙企业。这是标准的柳传志的风格!!

经过这些操作,联想控股目前的股东情况如下图所示:


联想控股从刚开始的中科院全资变成了现在拥有10位股东。我把这十位股东分为三类,

一是中科院,持有36%;二是柳传志率领的联想高管团队,包括北京联持、北京联恒、柳传志、朱立南、陈绍鹏、唐旭东、宁旻,合计持有42.5%;三是“不相关”人士泛海集团和黄少康,合计持有21.5%。北京联持和北京联恒持有的股份虽不是全部归高管团队所有,但投票表决权其实属于高管团队。

这样一来,大股东中科院(36%)的表决权少于高管团队(42.5%)。“不相关”人士属于中立吗?我相信认真越多了前文的小伙伴已经有了判断,我就不明说了。因此,对于现在的联想控股而言,中科院只是形式上的大股东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1-12-5 17:40:34
老柳是官僚买办资本的代表人物,爱损公肥私,爱搞资本运作,不爱踏踏实实背靠中科院搞技术创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2-5 18:53:02
让我们通俗一点来解释柳传志怎么侵吞联想员工资产及国有资产的。那就是“我用你的钱给我自己购买东西”的游戏。首先,联想员工持股会所持联想股份归员工所有。但是就是因为通过合伙企业这一中间环节,于是员工所有的联想股权就可以由柳传志拿来控股联想股权。当我们知道这个改革标杆的改革竟然是“我用你的钱给我自己购买东西而与你无关”的这种把戏时该是什么心情?是愤怒,更是让人无比难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2-5 18:57:14
杨虎 发表于 2021-12-5 14:33
这家公司刚成立的时候还不叫“联想”,公司名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当时的注册资 ...
我们过去管那种高智商的利己主义者,称为精致利己主义者,柳传奇这种大开大合,大鸣大放的利己主义者,公开给我们演示国有资产流失的全程,震惊之余,感觉缺少了传统的精致,多了一些令人不解的豪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2-5 20:53:40
139亿这个数字就是错,包含少数股东权益。
去除少数股东权益后,2008年联想控股净资产77亿。

少数股东权益这个东西,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联想的债务。

不去掉债务,直接把139亿当净值就属于恶意陷害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2-5 21:12:33
关于联想的争议,我来说几点事实和数据

公子豹
11-29 19:28 · 并购重组领域自媒体公子豹

最近,市场上围绕联想出现了很多争议,持有不同观点的大V小咖各抒己见,非常热闹。

我看了一下,主要有这么几点争议:有的翻出了“联想控股的股权贱卖”的旧事,有的对联想控股的金融业务感到不爽,有的认为联想集团做得不够好(负债率高、研发投入低等)……

整体看下来,其实吧,大家也不是觉得联想多差劲,言辞之中透露更多的还是“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我做投资研究比较久,对联想也有些了解。今天正好有空,想针对一些事实层面的争议,尽量还原一个真实的联想(主观评价就不做了,免得陷入口水战)。希望大家理性看待。

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一个基本的概念:联想控股、联想集团,本质上是两家公司,业务版图和高管人员都不同,联想集团属于联想控股的子公司。所以说起联想的时候,不要把两家公司混为一谈。



01

联想控股的股权贱卖了吗?

目前炒得最火的,莫过于联想控股的股权转让问题,更有甚者,还扣上了“国资流失”的帽子。

这显然不是事实。

一个简单逻辑是,此次转让是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符合条件的人都可以参与竞拍;联想的市场关注度又很高。这种情况下,如何发生利益输送?即使有,当时怎么一点风声都没有?所以,逻辑上讲不通。

具体来看,2009年10月9日,中科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称“国科控股”)所持联想控股29%股份,在北京产交所公开挂牌。最终,泛海控股以27.55亿元的价格,成为受让方。

有人提出了“贱卖”,依据是,财务报表显示,联想控股2008年底净资产为139.73亿元,29%股权对应的净值为40.52亿元,40.45-27.55=12.97,意味着流失了将近13亿元。

可惜,如此简单的加减法,却因缺乏基本财务常识,有一个致命的硬伤:混淆了净资产与归母净资产。



没错,联想控股2008年的净资产是139.73亿元,但这包含了少数股东权益62.02亿元,这部分不属于联想控股。扣除掉少数股东权益,归属于联想控股的权益(即归母净资产)是77.71亿元。

因此,国科控股转让29%股权,对应的净资产价值是77.71X 29%=22.54亿元。

举个简单例子,两个人合资买了套房,共出资100万,你出80%,我出20%。后来房子涨到了200万,但实际属于你的那一份是200万X 80%=160万。

同理,联想控股29%股权对应的净资产是22.54亿元,卖给泛海的价格是27.55亿元,不但没有国资流失,反而还有5.01亿元的溢价。

再来看一个更权威的。

在股权挂牌交易时,中联资产曾出具《评估报告》:2008年末,联想控股归母净资产为77.18亿元,评估值92.6亿元,评估增值15.42亿元。29%股份对应归母净资产22.38亿元,对应评估价值为26.86亿元,评估增值4.48亿元。

即使考虑到评估增值,最终转让价格27.55亿元,依然比评估值高了0.69亿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