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2726 6
2011-04-24
第1节
汉语的优越和前途



由于中国2000多年以来,一直都遭受着封建帝王思想的严密统治,所以,读书做官、鄙视科学技术、重农抑商、打击工、商、艺人、压制革新、封闭保守的思想,已经“固化”在中国知识分子的头脑里了。这样一来,就使中国长期停滞在小农业经济的状态,被那些重视科学技术,奖励工、商、艺人,积极发展工商业的国家,远远地抛到了后面,变成了一个落后、贫穷、虚弱、受辱、挨打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了。从1840年至1949年间,100多年的屈辱、挨打的生活,使一些中国人养成了“崇洋媚外”的贱脾,一切都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类中国人跟着外国人的屁股后边当“洋奴”,跟外国人一样,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的一切,自然也看不起汉语汉字了。这类无知而崇洋媚外的人,从1840年以后,就极力鼓动照搬照套“洋人”的东西,包括推行“汉字罗马化”。

据有关专家近期的统计,世界上共有5651种语言,有对应文字的只有三分之一,使用人数较多的只有500种,有1400多种已经消失了。当前,全球2500种语言频临灭绝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2009年2月19日发布最新数据警告说,全世界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中,大约有2500种语言频临灭绝。
以等级的分析量来表示:607种存在灭绝可能、632种有确切灭绝危险、502种语言面临严重灭绝危险、538种语言面临极度灭绝危险。
据统计,印度共有198种语言是频危语言最多的国家。第2、3位的国家是美国和印度尼西亚。灭绝数量分别为192种和147种。
研究显示,马恩岛的马恩语、土耳其的尤比克语已经灭绝,去年美国阿拉斯加一名会说埃雅克语的玛丽。史密斯过世。宣布这一语言消亡。过去约在90年间,有200多种语言已经消失,美国的192种频危语言中,四分之一以上已经灭绝。71种面临灭绝危险。当前全世界199种语言中,使用人数不足12人的有:乌克兰的卡拉伊姆语只有6人使用。美国的威奇托语只有俄克拉何马州10人使用。其中178种语言情况稍好,但使用人数仅介于10至150人之间。

    在使用人数较多的500种语言当中,以拉丁语和阿拉伯语为代表的“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单载的语言”(即人类语言发展的第二阶段的语言类),约90%左右,以汉语为代表的“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 (即人类语言发展的第三阶段的语言类),约占1%左右,处于从“第二阶段” 向“第三阶段”过度时期的语言类,约占3%左右。
现在世界上比较有影响的语言有12种,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占世界总人口的23%,其次是英语占10%,后边依次是西班牙语,俄语,印地语,德语,日语,阿拉伯语,孟加拉语,葡萄牙语,法语,意大利语。以上12种语言,使用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 。这12种语言中,有11种都处在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度之中,唯有汉语在6千年前,就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成为领先世界的最高级的语言。
   汉语高级在哪里呢?可以从它与第二阶段的语言的代表,英语的对比中看出来:
一、汉语的音素多,音型多。
  英语有45个音素。其中元音21个,辅音24个,那么,表意的音型---21*24=504个;
中原汉语有66个声、韵。其中声母30个,韵母36个。还有10个声调,那么,表意的音型----30*36*10=10800个。
  一个音型,就可以表示一个单音节词。由于单音节词是有限的,世界上的事物是无限的,所以,要把世界上的无限的事物都用单词表示出来,在语音单载的情况下,就必须用增加音节的办法来扩大语音数量。这样,英语的二音节词是504*2=1008个,三音节词是504*3=1512个,以此类推,英语要建2万个单词,就得10个音节,用20个拼音字母组成。这么长的单词,人说起来很费劲,用拼音字母写出来,单词很长。这就出现了扩词的“音节极限”。现在的英语在遇到“音节极限”时,采取了语音多载的办法,来解决单词的音节随单词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问题,所以,英语中也出现了很多“同音异词”。他们对于这些“同音异词”,在文字上的区别办法,就是在拼音字母单词里,添加不读音只起区别词义的字母或者“临时变读”。“有得必有失”,这样做,虽然解决了扩词局限性问题,但是,1、在单词在书写上,却出现了“读写不一致”的问题了,从而使拼音字母文字变得难于学会了;2、在文字上添加了表示语法的哑音字母,使单词的使用灵活性消弱了很多。3、文字由原先对英语只起表示作用,变成也起支持作用了,也就是说,语言要增加新词,必须文字支持才可被人们理解。
然而,因为汉语是      
附件列表

语言文字发展论.rar

大小:723.39 KB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语言文字发展论.doc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4-24 11:11:06
(续文1)
然而,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的语言单载”的语言,所以用10800个单音,可以表示无限的汉语单音词。例如:
丌 乩 刉 剞 其 几 讥 居 鸡 圾 基 敧 墼 芨 萁 叽 饥 激 屐 姬 幾 畿 玑 机 枅 犄 肌 期   禨 矶 羁 鐖 虮 箕 笄 竹 姬 踑 踦 觭 鞿 覉 击 毄 棋 錤 奇 倚 畸 赍 憿 咭 稽。。。。。。。。。。。。。。。。。。
所以,汉语是世界上最易学会的语言。汉语比英语易学得多,词语比英语丰富得多。
二、汉语单词的使用比英语单词的使用灵活自由得多。
      英语的语法很多,在发展到“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后,为了在文字上区别“同音异意”词,在文字上也添加了表示语法的“哑音字母”,使单词的词性固化,使每个单词像一个个拼图模板一样死板了,从而影响了单词使用的灵活性,所以,目前英语单词达到300万了,也还是不够用,还必须随着新事物的不断的出现而不断的创建新的单词。而汉语的语法十分简单,基本的语法就是按说话时吐词的先后顺序,理解单词之间的含意关系就可以了。所以,汉语单词的使用十分灵活自由。因此,汉字,五千年以来才发展到八万多个(中华书局1994年版《中华字海》收字85568个),就足够用了;汉语文章,既准确又精炼又富于表现力。汉语的诗词歌赋,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联合国”规定通用语言、文字有五种,用五种文字叙述同一件事情,汉字文章是最短的。例如:“水车”、“车水”、“车水马龙”,“水车”一词的“车”是名词; “车水”一词的“车”是动词;“车水马龙”这个成语里的“车水”是形容词-----形容“很多车象流水一样连绵不断地在路上跑”。英语就没有这种灵活性。
三、汉语能构建“二级新词”。       
   由于单词本身不附带语法,汉语的基本语法就是“以说话时的吐词顺序来关联和理解词意的”,这样,就能用已经约定的单音词的含意为基础,按照单音词的前后顺续,任何人都可以随机灵活地组建说出来别人就能理解的新语句。那么,两个以上的单音词构成的“语句”,也可以叫做“二级”词。由两个单音词构成的二级新词,也可以叫做“二词双音单词”;三个单音词构成的“三词三音语句”,可以叫做“三词三音单词”; 四个单音词构成的“四词四音语句”,可以叫做“四词四音单词”,。。。。。。。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按现有单词的词意(原意或延意),灵活多样地构建“二级”新词,不用预先社会约定,讲出来就能被别人理解。例如:石碑,就是刻有记录事情的文字的石头,有的地方的人们称为“石书”、“石信”、“石牌”、“石碣”、“记石”、“铭石”。虽然称呼不同,但是,大家一听就明白。再如:“天” 、“明”是两个原意不同的单音词。人们可以用它们构建同其原意相关,但含意不同的二级单词,“天明”、“明天”、“天明了”、“盼天明”、“明知故犯”。“天”、“明”二词又可以分别与其他很多单词构建“二级新词”,如:天下、天天、天平、天然、天才、天生、天籁、青天、晴天、阴天、白天、聊天、天桥、天马行空、光天化日......;明白、明确、明了、明朗、明智、明志、光明、黎明、清明、分明、严明、言明、验明、明知故犯。。。。。。所以,汉语的多音单词也是无限的。谁也无法统计全;因此,汉语一般不需要创建新的单音词,汉语的单音词数量增加很慢。所以,中国自来,每隔2、3百年才编写一次《字典》,而且只编写《字典》,不必编写《词典》。
   由于单词无限,语法简单,所以变通叙述的方式极其灵活,从而使汉语具有准确严谨、丰富多彩的表达能力。所以,语句丰富而又言简意赅,是任何语言无法比翼的。例如,同一个“第一”的意思,汉语可以有如下的多种说法:无与伦比、独一无二、天下无二、独占鳌头、名冠世界、名冠古今、名列第一、名列前茅、倾城倾国、断古绝今等等。含意丰富、寓意深邃、音韵优美的汉语诗歌,也是世界上任何语言的诗歌都无与伦比的。叙述同样内容的文件,汉语比多音节语言篇幅短得多。
而英语是“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的语言,文字单词上都附带语法,所以,不能构建“二级单词”,只能创建新的单词。社会上每增加一种新事物,他们就只得造一个新的多音节新词来表示之。但是,必须首先查遍英文字典,防止重覆;还得防止新造单词的音节数不能超过人们的读音长度极限;要是在这两方面都不能防止时,就只好用一句话来表示之。用一句话来表示,当然很啰嗦了,于是人们就用“缩写字母”来表示了,例如:电脑的“中央处理器”,英文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为了变啰嗦为快捷,就缩写为“CPU”。这种新造单词或缩写词,没有 “注释”,别人是听不懂和看不懂的。所以,他们每一年都需要补充一次《词典》。不然,他们国家两个不同行业的人员,就都看不懂对方行业的专用名词了。
四、汉语的日常用语最易学会。
   汉语的日常用语大约需要2万个单词,但是,大多数都是“二级单词”,所以,只要会了目前新华字典中的4000个字就可以了。而英语的日常用语,一般也需要约2万个单词,单词的音节数1至8 个,2万个单词,必须全部记住。所以,英语比汉语难得多了。
五、汉字“更新换代”很容易。
    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所以,一个“语音”可以表示无限个“语意”。由于“语音多载”,单词的扩展,就必须汉字的支持。所以,汉字对汉语,就具有两个作用,一是表示汉语单词,二是支持汉语单词的扩展。所以。汉字就必须采取“字形单载”的原则(即“一意一字,意异形异”)来构建,而且采用了识别率最高的文字形式,即平面式的“方块”形式。汉语的基础单词是单音的,而且可以无限地扩展,所以汉语可以保持长期的稳定;与其对应的汉字,也是可以无限扩展的。这样,汉字如果出现了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矛盾时,就采用更新汉字体式的办法,来解决这一矛盾,不需要作根本性的改革。历史上,汉字体式已经更新过8次了,每次更新,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很容易地完成的。
  而现在的英语,正在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度。所以,它现在的情况是:既“以多音节词”为基础,又“语音多载”。它已经开始了性质的变革。表示它的文字,是线性拼音字母文字。这种文字,当然有一定的优点:可以用26个拼音字母,组建几千万个不重复的英文单词,具有标准性、规范性和一定的规律性,所以,便于机器构字。但是,由于只用26个字母反复排列来表示单词,其识别率是随着单词的增多,急剧降低。学习难度是成几何级数上升的。由于目前的英语,已经由“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单载的语言”发展到“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了,所以,英文中添加了区别词义的哑音字母。因此,目前的英文,可以说是“意、音双表的文字”了,它对英语既起表示作用,也起支持作用。因此可以断定:英语发展的方向,是“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英文的变革方向,应当是识别率最高的“意、音双表的方块文字”。但是,目前的英文和英语语法,都是落后于英语发展进程的。现在的英文和语法,就像一个鸡蛋壳似的,壳内的成分已经快要变成“小鸡”了,可是蛋壳还没有变化。当英语发展到“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目前英语大量使用缩写词,就是向缩减音节词的方向前进的表现)时,如果英文和语法不作相应的改革,那就会把“小鸡”憋死在蛋壳内了。但是,英语和英文的这种变革,不是在100年之内就可以实现的。
综合以上五点来看,汉语是“言简意赅、丰富准确、最易学会”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
但是,今天的“普通话汉语”,却是一种“冗杂啰嗦、表达模糊、很难学会”的中外词语的“大杂烩”。为什么变成这样的呢?因为汉语、汉字在近代100来,出现了严重的退化、变质。
今天的汉语,比100年前的“中原汉语”,出现了如下4个方面的退化、变质现象:
一、        汉语的声调减少了。
100年之前的“中原汉语”的特性如下:
1.分尖团音。有zi、 ci 、si三个尖音声母和韵母iai 。“睛”和“京””不再同音。
2.平翘舌音不混乱。有“jiai  ziie  jie ”音型,所以“则、责”不同音, “阶、节、 结”
不同音,“挨、捱”不同音,“禁、进”不同音。
3.有入声,“十指”和“食指”不再同音。
4.声母w和v有区别,“晚”和“碗”不再同音。
5.韵母u(乌)和yu(雨)有分别,“除处住朱书汝……”等字不同韵。
6.有声母ng,“燕”和“雁”不同音。
今天,以上6点,第1条,只有老年人才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都没有了,我们这一代想恢复都不太可能了。第2、3、5、6条,虽然还有,但是,已经被普通话影响得很不准确了,20岁左右的年轻人已经没有了。
清朝以前的汉语,声调有10个,现在的《新华字典》上只见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比从前少了4个。(在南方一部份汉语系的民间口语中还保留着一些)。汉语原有的“抑
扬顿挫”,现在只剩“抑扬”没有“顿挫”了。由此导致了大量的同调词的出现,是语言表达准
确性降低了。
二、音素和音型减少了。
《新华字典》上,没有了zi、 ci 、si三个尖音声母和韵母iai,把读音为zhei、 mei 、gei的字合并到zai、 mai、 ge音里去,将原是zi、 ci 、si这三个尖音声母的字,合并到j、q、x 声母的字中去,造成“酒”“久”不分、“清”“轻”不分、“惜”“希”不分。再如:“阶、节、 结”,原来分别读为“jiai  ziie  jie ”的,现在都读为“jie”了。从而大量地增加了同音异义词,增加了误解率,影响了汉语的准确性。为了减少误解,就必须用改变叙述语句或用组合双音词的办法弥补之。例如,“禁入”与“进入”,在有尖音时,“禁”读为jin,,“进”读为ziin 。砍了zi音后,为了减少
误解,为了区分两词的含义,只好说成“禁止入内”和“可以进入”,由此增加了单词的音节,使
原来言简意赅的汉语蜕变成啰嗦冗杂的汉语。
三、 大量的常用汉字,变成“一字多义”字。
“一字多义”,是违反“字形单载的规律”的。“一字多义”字大量出现的来源有2:
1是,《新华字典》上合并很多同音异字,致使使多义字迅速增多。
例如:“斗(dou上声)”、“閗(dou去声)、闘、鬥、鬬”,合并用“斗”;“斤”、“觔”合并用“斤”;“粗”、“麤”合并用“粗”;等等。如果用文字写道:“这个圆柱太粗”。此话是指的圆柱的径围太粗呢,还是圆柱的表面不光滑呢?表达不清。为什么?因为把原来表示粗糙的“粗”与表示径围的“麤”合并为“粗”了。合并的原因,是读音相同,重视以音表义,蔑视以形表义,和省俭笔画的缘故。“以音表义”的做法,完全不适用汉语,因为汉语是“一音多义的”,存在大量“同音异义”的单词。在对话时,会引起误解的,为了避免误解,说者就必须改变叙述语句来解释;在文字环境里,如果一字多义(多载),也很容易出现误解。所以,就只好用组建多音节单词的办法来避免误解。例如,把“粗”扩展为“粗糙”,“粗大”。这种错误的做法,使汉字文章失去了准确性和精简性。
2是,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4 11:12:23
(续文2)
2是,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必须汉字的支持才能增加新词。而近100年以来,在每一个新事物出现的时候,都没有及时地创造一个新的楷字来表示之,只用现有的
2000多个常用汉字组建“多字合成词”来表示之。这样,随着新事物的大量出现,常用汉字的
普遍出现了“一字多义”的现象。
四、大量的常用表意汉字,蜕变成纯表音的“音节文字”
汉语可以用单音词,按照“意、意联合”的规则,组建“二级合成词”。例如:“花”、“布”、“棉”、“麻”、“抹”,这些单音词,各自具有单独的含义,根据各自的含义,又可联合构成二级单词“花布”“棉布”“麻布”“抹布”。按这种“意、意联合”的规则,可以构建无限的二级单词,并且这种二级单词,不需要事先在《字典》里注解,人们就可以“见字知意”。这是落后的“多音节语”言望尘莫及的。但是,由于不创建新的汉字来表示外来的多音节词,采取“用汉字表示外来单词声音”的方式(即“音译”),就使汉字退化成“音节文字”了。其实,“英文母拼音文字”的前身就是“音节文字”。所以,用汉字“音译”英文,比英文更落后一个历史阶段。
目前,汉语中的这类外来的“多音节词”,已经占了现代汉语的80%以上,从而导致很多常用汉字蜕变为多音词的“音节文字”。
例如:2008年一些重要报刊上,把“布客”、“雪吧”、“爬酷”、“aH粉丝”、“VIC服务”、“Emo族”、“UTA指数” 、“RbAp”、“Ccstv“、。。。。。,当作汉语新词来使用。
外来的医学名词、化学名词、社会生活用词: “干部”、“的士”“克隆”“雷人”“粉丝”“雪吧”“布丁”“色拉”、“桑拿”哔叽、的确凉、晴纶、涤纶、等等。在这类“音节词”上,汉字的表意功能完全消失了,使汉字退化成“音节”。现代汉语中,双音词和多音词占了汉语单词的大多数,其中有70%的双音词都是从日本引进的“音译”词。这样一来,在阅读汉字文章时,就不能像从前那样,“见字知意”了。所以,表面看来,常用汉字的数量被限制了,减少了,但是新单词并不停止增加,所以,使人们记忆单词的负担,成倍地增加了,文章的字数剧增了,经济成本增加了。
“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单载的语言”的国家**,不得不每年收集一次新造单词,在《词典》里专门注解。这就是所谓的“语料”收集工作。
中国的汉语,在100年前的保持汉字“一字一义”,按“意、意联合”的规则组建“二级单词”的时期,汉语的语料是无限的,是任何时候也收集不全的。国家**只进行“新字”收集就可以了,是根本不需要进行“语料”收集的。
可是,自从大量的常用汉字退化成“音节文字”和出现“一字多义”问题以后,出现了很多不能“见字知意”的“黑词”,就不得学着多音节语言的国家的样子,每年收集“语料”,出版《词典》或扩充《词典》了。
以上这4个方面的现象,都说明了汉语正朝着第二阶段的语言方向倒退。
汉语汉字由于出现了以上4个方面的退化,所以,汉语就由“言简意赅”的语言,蜕变成模糊、冗杂、啰嗦的语言了。在今天的世界语言文字大竞争中,汉语的性价比远低于英语,所以,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就主动地让英语在中国的很多重要的领域里,替代了汉语的主导地位。
导致汉语退化、变质的原因是什么呢?且看下面的分析:
由于汉语必须汉字的支持,汉字系统失去系统性、规律性,成了世界上最难学会的文字,就导致汉语也成为世界上最难学会的语言了;汉字系统混乱了,汉语系统也就跟着混乱了。近100年来,停止了新造楷体新字,汉字楷体字的数量停滞不前,可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汉语新单词却是在急剧地增加的,但是,此时却得不到新汉字的支持。那么,汉语系统就必然出现混乱和退化了;汉语的混乱和退化,又必然反过来导致汉字系统发生混乱和变质。
中国社会在这100多年里,从小农业经济的社会跨进了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快速的性质转变,可是,使用了一千多年的汉字楷体字,早已经失去系统性和规律性,成了世界上最难学会的文字,却没有得到及时地改进更新,由此在这个现代社会巨变的过程中,凸显出了不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6大缺点和8大问题。
汉字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多次改进和体式更新了,这些改进和体式更新,都是当时的人们,看到了汉字不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缺点以后,为了克服这种缺点,而采取的正确办法。所以,以往的汉字的发展,基本上是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的。汉字的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促进的结果,
今天,汉字楷体系统凸显出了不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6大缺点和8大问题。是向中国人民提出了汉语、汉字发展的新任务。解决了这些缺点和问题,就会使汉语汉字向前发展一大步。所以,现代社会性质的巨变,本来应当如历史上的历次汉字改进更新的机会一样,应当极大地促进汉语、汉字发展的,但是,由于中国至今也没有正确的“语言文字理论”来指导汉语汉字的发展,“汉字罗马派”受了西方错误的“语言文字理论”的误导,他们连古代人的重视社会实践经验的风格也没有了,所以,从1892年以来的“汉字罗马派”,就一直坚持搞“汉字罗马化”的改革,100多年的实践证明,根本行不通,但是,“汉字罗马派”,却至今仍然不思悔改,他们把行不通的原因,归咎为“楷字保守派”反对和人民的习惯实力的反对。事实上,“汉字罗马化”,根本行不通的原因,不是“汉字保守派”的反对,而是因为这种“汉字罗马化”的改革,完全违背了汉语汉字发展的固有规律。
由于“汉字保守派”不承认汉字楷体存在6大缺点和8大问题,反而说“汉字楷体是世界上所有文字的顶峰,是完美无缺的,无需改进的,不可改进的。”反对克服汉字楷体系统的6大缺点和8大问题的任何做法,反对把汉字楷体做任何变动和增加新的楷字,更是反对用任何“新体汉字系统”更新“汉字楷体系统”。但是,他们却一点也不反对英语、英文挤占汉语、汉字的主要地位。他们的这种行为,不论其主观愿望如何,在客观上是直接促使了汉语、汉字的退化、变质、灭亡,间接帮助了“汉字罗马化”。
100多年的“汉字改革”,没有使汉语、汉字前进半步;100多年的“保守汉字”,也没有保住汉字楷体系统保持不变。反而导致汉语、汉字系统,在日语、英语的进攻下,发生了更严重的混乱和快速地退化变质。导致今天汉语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但是,一些人却不承认今天“汉语出现危机”的事实。他们说:“汉语不存在危机,所谓‘汉语危机’,是耸人听闻,有炒作嫌疑。语言是承载思想、承载社会生活很重要的一个载体,有13亿人口使用,汉语就不会有危机。汉语不存在危机,也不可能有危机”。
要说明今天的汉语,有没有“危机”,必须弄清如下二个问题:
一、 什么是“汉语”?
“汉语”就是汉族人的语言;汉族发源于中原,汉语就是“中原语”。中原汉语是什么样的语言呢?从人类语言发展阶段上看,是第三阶段的高级语言;从特性上看,是“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从内容上看,汉语在清朝之前,有声母30个,韵母36个,声调10个。
二、什么叫语言的发展?
不论处在哪个阶段的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必须符合下列基本标准,才能被全体民众使用。
1.是一个完整的表示思想的语音变化系统;
2.说话方法简单,即发音、组词、组句都有固定的简单易会的规则;
3。本族群中的所有的人,在2岁左右,都能学会日常对话;
4.洪亮悦耳,音节清晰,并能表达感情色彩;
5.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无限的扩展性。
语言的发展,是指在保证上述5条基本标准的基础上,音素(声母、韵母)的增加、声调的增加、语气的增加、语法规则的精简、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增强。不要把“词汇”的增加误以为是语言的发展。因为“词汇”是语言表示客观事物的一种“符号”,它是语言对于客观事物的“加工”结果,而不是语言本身。词汇数量的增、减是由客观事物的增、减决定的,不是由语言决定的。
世界上不论哪个民族的语言,都力争朝着“理想的语言”方向发展。“理想的语言”,除具备上述基本的5条外,还应当具备如下6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4 11:13:01
(续文3)
外,还应当具备如下6条:
1.语音是多载的,即一种语音,可以对应无数种语意。所以单音词可以无限地扩展。
2.语法简单,单词相对语法来说,是独立的,不用任何组织方式,按说话吐词的自然顺序,把一句话中的各个单词的含义关联起来,来理解各词的词性、词义和句子的意思。
3.音素、声调很多,音型自然就多。语言抑扬顿挫,节奏感强,感情色彩丰富。
4.可以用单音节词为基础,简便快捷地进行组词、造句。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音词的词义关联,组成无限个新的二级单词。
5. 由于单词无限,语法简单,所以变通叙述的方式极其灵活,从而使语言具有准确严谨、丰富多彩的表达能力。所以,语句丰富而又言简意赅。
6.因为语音多载,能够无限地扩展单词,又能组建无限的二级单词,语法又十分简单灵活,所以整个语言的扩展空间是无限的。
我们用以上“理想语言”的标准和上述“中原汉语”的特性,对比以上所说的汉语汉字退化变质的4个方面的实际现状,就可以看出今天的“汉语危机”,是不可否认的了。
以往各时期的汉语、汉字的发展,基本上是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的,然而,近代100年来,却出现了“社会发展,汉语、汉字停滞、退化” 的反常现象。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汉语在100多年的时间内,退化变质成今天的这个烂样子,不是是中国的社会发展自然导致的,而是“汉字罗马派” 和“汉字保守派”两派违反汉语汉字发展规律的错误的做法,合力造成的。
中国的“汉字罗马派” 和“汉字保守派”都没有正确的语言文字理论,他们也不打算去创建正确的系统的汉语汉字发展的理论,却主导着中国语言文字工作。所以,中国的语言文字的发展前途,就如雾海中的一艘无罗盘的小帆船的前途一样,危机四伏。
这种状况不改变,汉语汉字的退化、变质,就会继续加速地进行下去,直到汉语彻底退变成“以多音节为主的语言单载的语言”,汉字变成“罗马字母化”的文字为止。到那时,“汉语”已经不是2010年的“汉语”了,更不是1910年以前的“中原汉语”了,汉字当然是被彻底地“改革变质”了,从而使汉语、汉字成为英语、英文的一个分支了。“汉字罗马派”的目标就真正达到了。不过,中国绝对不会因为汉语“英、美化”而赶上“英、美”国家的,反而必然落得个“附庸国”和“跟屁虫”的结果。
我们所说的“汉语危机”,就是说今天的汉语正在向着这种“英语分支”的深渊加速跌落的情况。
为什么一些人,在今天的汉语、汉字出现明显的退化、变质、向着“英语分支”的深渊加速跌落的情况下,却坚决否认“汉语汉字出现危机”呢?因为,正是这些人,是今天的汉语汉字出现危机的“作俑者”,他们当然不会自己打自己嘴巴的。他们不但不承认危机,还嫌今天的汉语、汉字退化、变质的程度不够,退化变质的速度不够,还要使“危机”加快“发展”下去。所以,他们把汉语汉字的退化、变质,说成是“发展”。他们否认“汉语危机”的事实,以“有13亿人口使用”为理由,断定“汉语不会有危机”。这种“理由”是站不住的。为什么?
人类语言的历史,一再证明,一种民族语言的保持、发展或者变质、消失,除了由这种语言的功能是否先进和是否容易学会的本身特性决定以外,还往往受这种语言的民族的人数多少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力量的强弱、等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很大影响。
在清朝以前的历史上,由于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在加上汉族的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一直领先于周边的其他民族,所以,汉语的确没有被别的民族语言淘汰过。中原即使曾经被外族人统治过几十年或几百年,汉语也没有被消灭过。
但是,他们忘记了“一切以条件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今天的时代,不同于100年前的时代了。一百年前,中国有98%以上的人都不识字,要改变语言必须靠口传。当时的外族人总数是汉人总数的几千分之一,很少数的外族人,要改变大多数的汉人的口语,外族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再说,汉人的文化比外族人先进,汉人外族人的统治有抵触情绪,汉人是不会自愿接受外族语言的。外族人也没有根本利益驱使着,来消灭汉语。
而今天不同了。因为汉语必须汉字的支持,汉字的缺点,必然反映在汉语上,所以,在科技迅速发展进步的今天,只要不克服汉字楷体系统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6大缺点和8大问题,使汉语、汉字成为世界上“性价比”最低的语言、文字;今天,英语圈国家的文化和技术比中国先进得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部分中国人需要学会英语,并以会英语为荣。况且今天中国有个罗马字母化的《汉语拼音方案》和《中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在力推“汉字罗马化”;国家又实行全民普及英语教育,大多数中国青年人都认识英文了;一部分人又从英语教育中得到很大好处,因此他们又极力加以炒作;国际环境,又是英语为强势的环境;世界又进入了电脑信息起决定作用的时代,而中国使用的电脑信息系统,又是以英文为基础的,汉字信息,只能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电脑信息在中国已经深入到了一切领域的所有角落。所以,从中国的国家政策、法律到中国的社会环境和世界的大环境上,都促使着中国人自愿鄙视和抛弃汉语、汉字。
所以,今天的中国,在汉字楷体系统不变的情况下,在“语言文字性价比”规律的支配下,就出现了“英语热”持续40年升温,汉语汉字持续40年衰落的情况;出现了上述汉语4个方面的退化变质情况。
汉语、汉字退化不退化、变质不变质、消失不消失,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汉字的功能决定的。当汉字的功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时,它就能给大多数的人们带来理想的经济利益,它就会被广大民众当作不可替代的工具使用;当着它的功能因社会的发展,显示出缺陷,不能给大多数的人们带来理想的经济利益时,就逼着人们想办法来改进它,如果改进不成,它就必然走向退化、变质、消失的途径。
今天,不是英国人逼着中国人让“中原汉语汉字”走向退化、变质、消失的深渊的,而是今天的汉字楷体系统,凸显出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的6大缺点和8大问题得不到克服,所导致的;这是汉字楷体系统的固有缺点和社会条件、等等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汉语汉字使用人数的多少关系不大。在今天的国内、外的形势下,只要汉字楷体的6大缺点和8大问题不去,说汉语的人越多,自愿抛弃汉语、汉字的人也就越多。俗活说,“兵败如山倒”,大势之下,兵越多,“倒戈”的兵也就越多,失败得就越彻底。
所以,今天如果不彻底纠正“汉字罗马派” 和“汉字保守派”违反汉语汉字发展规律的错误行为,让他们的错误继续下去,不用再一个100年,“原汁原味”的“中原汉语、汉字”就会遗憾地走进世界语言文字历史博物馆了。 那时,“中原汉语、汉字”就退回就到6000年以前的状态了;然后,再经过不知多少年和多少磨难,陪着“英语、英文”, 重走一趟今天的“中原汉语、汉字”发展过程走过的老路。
汉语在近代100多年的时间里,退化变质成今天的这个烂样子,其实,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汉字罗马派”和“汉字保守派”的违反汉语汉字发展规律的错误做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汉字楷体不直接表音,对于中原汉语没有固化作用,对于违反汉语、汉字发展规律的错误做法没有抵御能力。所以,汉字的读音就由着“汉字罗马派”随意砍除和变读了;再加上汉字楷体,本来就是一个没有系统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符号堆”,也为“汉字罗马化的改革派”随意“简化”、“合并”、瞎折腾,提供了方便条件。因为汉语的单词不单靠汉字来“表示”,还必须靠汉字来“支持”,所以,汉字楷体的退化,就直接导致了汉语的退化;汉语单词是汉字的基础,汉语的退化,也同样直接导致汉字的退化。
因此,要完全彻底地恢复“原汁原味”的“中原汉语”, 并且让恢复后的“中原汉语”、汉字具有完全抵御各种违反汉字、汉语发展规律的错误做法的本领,杜绝再度出现退化、变质的问题。唯一的正确办法,就是把楷体系统更新成具有系统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意、音直接双表的新体汉字系统”。
这种新体汉字系统,在“汉语拼音原理”没有发现之前,是创建不出来的,而在“汉语拼音原理”已经发现和普遍使用的今天,这种新体汉字系统,就能够创建出来了。
这种“意、音双表的新体汉字系统”,不单能恢复“原汁原味”的“中原汉语”,抵御各种破坏汉字、汉语的错误做法,还能完全彻底地克服楷体系统的6大缺点和8大问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4 11:25:11
你们家手里都有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7 23:06:24
支持楼主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