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以克鲁格曼为首的经济学家建立空间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建立以来,空间经济学迅速窜升为区域经济学中一门赤手可热的新学科。以新经济地理和空间经济分析为基础的研究也开展的如火如荼,确实也解决了一些问题,令人耳目一新,但也导致一些学界人士对该理论深信不疑,顶礼膜拜。甚至在看待一些相对比较欠发达地区空间经济分布非均衡性问题上也不加区分的大谈特谈空间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后发优势的产生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人大跌眼界。
本人认为能否催生后发优势,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落后地区和先进地区是否处于同一个系统,即两地区的资源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等能否自然流转,只有在能够自由流转的条件下后发优势才能的以彰显。落后地区和先进地区若处于不同的系统条件下,即所有的要素都不能流转,那么后发优势根本不会产生,如: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进行技术封锁和管制,落后地区的发展将举步维艰,自我摸索需要以时间贴现为代价。(2)空间经济学的研究不能脱离地缘政治这一重要因素,不考虑地缘政治因素来分析空间经济发展将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如简单的认为一国的发展必定带动另一国的发展,那也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一一对应,有时候正是由于这种空间地理因素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如伊拉克发展科威特却遭了殃,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根本不是单一化看待空间经济学的某些学者所宣称的种族仇视,而是为了石油这块蛋糕。(3)空间分布上的距离因素只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一个绝对概念,当技术发展到乌鲁木齐和北京之间只需要一秒钟就到且这种技术相当稳定时,恐怕整个地球都可以真正看做一个质点了,也必将迎来空间经济学的终结。我们这几代人人恐怕无法看到,但我可以预言我们的子孙后代必将看到那一天。
结论:要以发展的眼观看待空间经济学,不迷信,不盲从,更不可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