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1-4-26 13:19:18
说实话,偶只是看到本文中下面这种参考文献的引用方法,就……

Li H , Zhou L. , 2005 ,“Political Turnover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 The Incentive Role of Personnel Control in China”(with Hongbin Li) ,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9 , pp1743 —1762.

Li H , Zhou L. , 2005 ,“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the Turnover of Provincial Leaders in China”(with Ye Chen and Hongbin Li) , Economics Letters 88 , pp421 —42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13:35:37
嗯,赞同。经济学本来就应该是针对大家所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一般人觉得已经被讨论烂的问题),做出自己的新意,可以是新角度新方法等等。

国内经常一味求新,但是做得一塌糊涂还不如不做;要么就是新问题但是并不重要,做出来也没什么人关心。

重要问题做出新意,才是体现功力。不要觉得老掉牙就不要做。经济学很多最重要的问题都是常做常新的!
夸克之一 发表于 2011-4-25 23:56
其实这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并做完。

上次提到财政分权的时候,snxl版主曾经说那是一个老掉牙的题目。也许个人角度不同,我并不认为这个题目,包括晋升锦标赛是被做滥了的题目。

我们可以回忆下,看奥运会跳水和体操比赛,尽管难度越来越大,但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身体毕竟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你可以让运动员团身后空翻2周半,甚至3周半,但人类在可以看得见的未来绝对不会有人做出10周半的动作。可是,不能因此而否定了技巧类运动员对动作的革新。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身体极限的存在,可以努力的方向非常有限。但稳定性,动作编排新颖性都是不能忽视的。

经济学也同理,我们不应该把复杂性——经济学论文的难度系数列在第一位。并不是最复杂的论文就一定是好论文,当然与体操和跳水动作一样,有一个基本的难度级别,低于某些级别就不在世界一流水平上,这点我们还是承认的。

回到财政分权与晋升竞标赛,真的所有的工作都做完了?我看未必。

第一,中国的论文很少做跨国比较。作为转型经济体,中国一直与俄罗斯并列,但由于数据问题,我们至少没有在中文期刊上看到过中俄对比的实证文章,关于财政分权或者晋升锦标。也许我孤陋寡闻,如果哪位朋友曾经看到过,请一定拿出来分享。我想讲的是,为什么我们忽视越南?越南也在搞经济改革,而且我们可以找到越南数据。很多人抱怨说越南官方数据都是越南语看不懂,当然,俄罗斯也一样。可是,关于独联体国家和越南,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其实有数据。尽管,收集和整理数据很花时间,但如果有人尝试,我们至少可以看看在中国发生的事情是否在这些国家也发生了。或者简单地说,财政分权(或晋升锦标赛)对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是否存在?是个案还是通例?中国财政分权是否比其他国家更有效?如果是,那么背后的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够写一个小专辑了。

第二,就算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一般这类题材都是省级面板,时间跨度不一。我与snxl曾经也提过,作为省**的智库,完全可以获得本省各个县市的数据,而且知道各个城市的主管领导信息——年龄、教育、履历。看看一省经济发展是否与地方领导的积极性有关,是否与特殊的晋升规则有关。这对保住省领导乌纱帽也有好处,尤其对内陆省份而言。

第三,财政分权或者晋升锦标到底是通过什么渠道推动经济增长?是纯**支出?还是FDI?还是国际贸易?过去的论文有些用TFP有些用增长率,但对于背后的渠道和机制其实有分歧,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

第四,财政分权或者晋升竞标与腐败之间的关系。这个研究有人做,但由于数据匮乏等原因,还有待完善。

第五,这两者与地方特殊政策的执行是否有关联?比如基础教育的入学率、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率、犯罪率、性别差异,等等。这些其实我们都只有一个大概的猜想,并没有多少实证结果。有人会说,前人不做是数据问题。全国各个省份数据很难,但每个省都有那么多机构在做研究,做做本省的资料整理和数据汇总不是不可能的。这与实际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官老爷应该也很想知道答案。

综上,大家都在谈论的事情不等于已经不能再讨论了。宏观经济学不是还一直在讨论什么决定经济增长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是还在讨论什么是价值么?应用计量经济学不是还在用OLS和2SLS么?

最后,谈一下大家都很关心的“思想性”。可以说,理论上的思想性本身很难,而且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果没有理论层面的思想性,至少论文应该保持“在思考问题”的状态。至于论文的“思想性”,它衡量的是待解决问题的深度与广度,看论文是否阐述清楚了问题并且提出了合乎逻辑(或数理证明)的解决方案(至少是某种途径或者部分方案)。我们可以接受一篇论文没有太高深的思想性,但我们不能接受一篇论文没有“思考问题”的诚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16:14:34
rucyty 发表于 2011-4-26 11:28
楼主没有认真读这篇文章吧。论文第28页脚注1不是写了吗,作者进行了实证分析,但由于篇幅所限不能报告,读者有兴趣可以向作者索取。《经济研究》上的论文一般都不能超过13页,这是编辑部硬性规定的。超过13页就只能缩减。作者没列出实证结果也是迫不得已,并不是如楼主说的没有计量分析的支持。
作者太多“主观式判断”和“想当然式判断”,以此作为立论依据是很危险的。有些话貌似有道理,或是显而易见的事,但如果学界没有定论或是缺乏充足的经验证据,以此作为逻辑推演基础是不行的。

本篇文章研究的是现实问题,所以与理论分析文章不同,理论分析文章可以根据已有理论进行推论,提出相应的假说,以待后人检验,这是可以的。而本文分析的是现实问题,光凭大段的文字描述你以为行得通么?又不是什么思想性的文章。

关键性的证据居然还要在脚注中注明“向作者索取”,仅仅是受制于版面的问题么?

还有,“......作者近年来在多个沿海省份进行的大量实地调查表明,地方官员都认为制造业的发展将会大大推动本地服务业部门的增长......”这是严谨的写法么?自己自说自话的东西,随便用一个调查搪塞就能过去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16:17:37
不是说模型,好歹也来点描述性数据啊。难道作者不明白,一张有价值的图表可以顶千言万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20:10:53
你要这么说那可能就是你没见过世面了,AER上都有这样的文章。如果你真怀疑他的证据不足,应该写邮件要来他的数据看看再做结论。 33# 淘宝网橙迷橙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20:23:49
35# rucyty
可以试试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20:45:51
哥们,你当真认为《经济研究》上的文章就具有开拓性了?!个人感觉,现在不管你写什么,只要能把编辑忽悠倒了,你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否则说啥都没有用。千万不可太较真!难得糊涂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20:49:18
rucyty 发表于 2011-4-26 20:10
你要这么说那可能就是你没见过世面了,AER上都有这样的文章。如果你真怀疑他的证据不足,应该写邮件要来他的数据看看再做结论。 33# 淘宝网橙迷橙橙


索要数据是正常的,但该文所说的是“报告分析结果”。对于实证研究来说,你应该报告你的具体模型、测量指标、数据来源和统计分析方法。至于原始数据,你爱给不给,无关紧要。现在你写的是思辨性文章,对于关键的证据,你却说我们做了一个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支持文中观点,如有需要请向我们索取,这是怎样不负责任的写法?你见过AER有这样的么?你自己做的调查,并且还没公开发表,凭什么让读者信服你的实证分析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37# yindh

没关系的话,唬住编辑容易,
同时唬住两个匿名审稿人才是最难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23:29:56
Anonymous 发表于 2011-4-26 20:51
37# yindh

没关系的话,唬住编辑容易,
同时唬住两个匿名审稿人才是最难的!
现在《经济研究》的审稿人自己写的文章就经得起推敲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7 09:41:12
淘宝网橙迷橙橙 发表于 2011-4-26 20:49
rucyty 发表于 2011-4-26 20:10
你要这么说那可能就是你没见过世面了,AER上都有这样的文章。如果你真怀疑他的证据不足,应该写邮件要来他的数据看看再做结论。 33# 淘宝网橙迷橙橙


索要数据是正常的,但该文所说的是“报告分析结果”。对于实证研究来说,你应该报告你的具体模型、测量指标、数据来源和统计分析方法。至于原始数据,你爱给不给,无关紧要。现在你写的是思辨性文章,对于关键的证据,你却说我们做了一个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支持文中观点,如有需要请向我们索取,这是怎样不负责任的写法?你见过AER有这样的么?你自己做的调查,并且还没公开发表,凭什么让读者信服你的实证分析结果?
楼主已经把实证内容更新出来,大家可以就那部分继续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7 11:49:09
和楼主一样,鄙人对《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垂涎三尺,每看到烂文发表其上,吾必如厕狂骂,但绝没勇气跑到“学术道德”发帖讨伐,因鄙人水平甚次,怕无力证明烂文是烂文,毕竟杀文如杀人,都需要理由。楼主躬耕于985,阅文无数,能振臂一呼替草根质疑权威,勇气可嘉,学界幸事,美中不足的是楼主没能大致阐述一下这篇文章的硬伤,毕竟这是“学术道德监督”,不是拿捏猪肉的菜市场。于是便有人极粗鲁地攻击楼主的智商,这种攻击不应该见于人大论坛,论据不足便语焉不详乃至泼妇骂街,这是无能的表现。你们再回头瞧瞧版主“夸克之一”,人家能对财政分权与晋升竞标赛能说个四五六,这也是人家比你们斯文漂亮,并能当上版主的原因,是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7 11:58:34
NW.Wolf 发表于 2011-4-27 11:49
和楼主一样,鄙人对《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垂涎三尺,每看到烂文发表其上,吾必如厕狂骂,但绝没勇气跑到“学术道德”发帖讨伐,因鄙人水平甚次,怕无力证明烂文是烂文,毕竟杀文如杀人,都需要理由。楼主躬耕于985,阅文无数,能振臂一呼替草根质疑权威,勇气可嘉,学界幸事,美中不足的是楼主没能大致阐述一下这篇文章的硬伤,毕竟这是“学术道德监督”,不是拿捏猪肉的菜市场。于是便有人极粗鲁地攻击楼主的智商,这种攻击不应该见于人大论坛,论据不足便语焉不详乃至泼妇骂街,这是无能的表现。你们再回头瞧瞧版主“夸克之一”,人家能对财政分权与晋升竞标赛能说个四五六,这也是人家比你们斯文漂亮,并能当上版主的原因,是吧?
谢谢您的发言。版主有规定约束着,不敢太随意。如果没有约束,骂人谁都是会的。

至于那些四五六,我也声明下,财政分权、晋升锦标、土地改革诸方面我都是外行。所以,谈的问题只是从面上、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经验而阐发。说得不对的地方,恳请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我之所以要谈自己并不很擅长的领域,主要还是为了抛砖引玉,引起更广泛的学术讨论。

恕我直言,论坛上攻击和泄愤的事情不少,平心静气讨论学理的毕竟还是少数。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能为论坛留下些值得记忆的文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7 12:17:28
回归学术主题,呵呵
我不是搞这个的,看过几篇文献,感觉财政分权这个题目主要是还是实证居多,理论建模的少,如何纳入DSGE模型倒是挺值得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NW.Wolf 发表于 2011-4-27 11:49
和楼主一样,鄙人对《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垂涎三尺,每看到烂文发表其上,吾必如厕狂骂,但绝没勇气跑到“学术道德”发帖讨伐,因鄙人水平甚次,怕无力证明烂文是烂文,毕竟杀文如杀人,都需要理由。楼主躬耕于985,阅文无数,能振臂一呼替草根质疑权威,勇气可嘉,学界幸事,美中不足的是楼主没能大致阐述一下这篇文章的硬伤,毕竟这是“学术道德监督”,不是拿捏猪肉的菜市场。于是便有人极粗鲁地攻击楼主的智商,这种攻击不应该见于人大论坛,论据不足便语焉不详乃至泼妇骂街,这是无能的表现。你们再回头瞧瞧版主“夸克之一”,人家能对财政分权与晋升竞标赛能说个四五六,这也是人家比你们斯文漂亮,并能当上版主的原因,是吧?
感谢批评!本人确实没有提出具体意见。

原因一是虽有涉猎,但不专攻这个领域,不过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好文章看多了,加之经济学者本来重直觉,有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想那《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牛刊,主编以下的编辑,很多也只不过硕士或本科学历,甚至还有中文出身的,按道理是看不懂太艰深晦涩的那些论文,但他们每日约稿无数,单靠直觉也能在初审环节毙掉不少文章。基于此,本人斗胆来质疑一下。

原因二前面也说过,《中学生作文》上的文章,都没有错别字和语法错误,文通字顺,没有什么可指摘的;但发在《人民文学》上就是个很大的“硬伤”了。我想起前阵子有个网友说他投稿到《经济学季刊》上,匿审给的意见是“理论不扎实,写作不严谨”等无实质性的内容,原先我很同情作者,现在想想评审专家或许当时也很无奈。

原因三,也是最重要的理由,前面已经多次陈述过了——文章公开发表出来,特别是发在国内最权威的杂志上,已经具备了部分公共品的属性,本来就是给天下读者看和评议的,否则你自己收藏在日记本里好了,别占用宝贵的公共学术资源。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接受这一点。什么人只希望自己的论文偷偷发出来就好,生怕被别人注意到呢?一是抄袭者,二是数据造假者,三是水平根本不够该刊物的人情稿作者(请勿自动对号入座)。

原因四,我发这个帖子,也有抛砖引玉的意思,题目里写的很清楚,是“请教”各位,而不是盖棺定论!因为我本人很想搞清楚《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的选稿标准,总感觉某些权威刊物上的文章质量似乎参差不齐,因此想广泛听听各方高人的点评。是金子,没道理因为个别人说它是狗屎,它就真成了狗屎,除非大多数人都说这确实是狗屎。如果大多数人认为这篇文章水平很高,完全达到甚至远远超过国内权威刊物的水平,那也完全有可能,反而进一步增加了作者的学术声望也说不定。因此,作者何必一开始就把它想成天大的坏事呢?但即便如此,我觉得也没必要向作者致歉,理由见原因三。评论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质量好坏对于我辈学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造谣和无理由地指责抄袭和造假当然除外)。如果哪一天别人说我发在某刊物上的文章不行,如果我相信自己是对的,我坦然;如果我发现自己错了,也只有虚心反省。这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7 12:49:45
zhaojumping 发表于 2011-4-27 12:17
回归学术主题,呵呵
我不是搞这个的,看过几篇文献,感觉财政分权这个题目主要是还是实证居多,理论建模的少,如何纳入DSGE模型倒是挺值得思考。
NBER2011年有篇新的理论文章,您可以参考:

作者

Roger H. Gordon
Wei Li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7 15:04:42
质疑正常,而且应该有质疑,不过话说回来,能发在这样的期刊上,真是让人眼红啊,不管怎样,能发一方面是有点运气的,可能我说的是可能还有另一方面人际关系非同一般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7 15:19:53
46# 夸克之一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7 16:16:20
zhaojumping 发表于 2011-4-27 15:19
46# 夸克之一

谢谢!
这篇文章讲了很多内容,每个点深挖还是有东西可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7 17:19:59
49# 夸克之一

最近在考虑如何将房地产和财政之间的动态关系加入均衡模型。看了一些论文,包括陈彦斌那篇关于bewly模型的综述以及其中涉及到的大部分文献,还有最进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上面的一篇论文,受到些启发,但是感到难度其实就是在于论文限于篇幅等等原因吧,具体的推导过程没有给出。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之前和论坛某位VIP也交流过,结果除了告诉我看我看过的文献之外,收获真是不大。其实这些在国外都是经济PHD的必修,可是国内都没形成体系,能讲这方面课的老师更是凤毛零角,要是作为青年研究者之间借助论坛这个平台能形成一种定期的如seminar形式的交流机制就好了,毕竟谁都成不了每个领域的专家,但是在这个研究越来越倾向于跨领域融合以及方法论统一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和金融研究者真是需要在这方面下工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7 17:45:39
zhaojumping 发表于 2011-4-27 17:19
49# 夸克之一

最近在考虑如何将房地产和财政之间的动态关系加入均衡模型。看了一些论文,包括陈彦斌那篇关于bewly模型的综述以及其中涉及到的大部分文献,还有最进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上面的一篇论文,受到些启发,但是感到难度其实就是在于论文限于篇幅等等原因吧,具体的推导过程没有给出。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之前和论坛某位VIP也交流过,结果除了告诉我看我看过的文献之外,收获真是不大。其实这些在国外都是经济PHD的必修,可是国内都没形成体系,能讲这方面课的老师更是凤毛零角,要是作为青年研究者之间借助论坛这个平台能形成一种定期的如seminar形式的交流机制就好了,毕竟谁都成不了每个领域的专家,但是在这个研究越来越倾向于跨领域融合以及方法论统一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和金融研究者真是需要在这方面下工夫。
我们在努力https://bbs.pinggu.org/thread-1074471-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7 17:48:14
夸克之一 发表于 2011-4-27 16:16
zhaojumping 发表于 2011-4-27 15:19
46# 夸克之一

谢谢!
这篇文章讲了很多内容,每个点深挖还是有东西可做。
夸克,偶像帝,汇报完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7 18:55:55
贴出了实证研究部分,态度积极,值得赞赏。看来是编辑部强暴了这篇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7 22:01:37
周黎安等人文献已经控制前任内增长率、情况相近等因素的影响。
    但我的疑问是:若派去的大员在中央本来就很有势力或被看好,可以搞到更多的大项目,甚至国家战略偏向比如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等,那么经济绩效与官员晋升的关系就会因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产生内生性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7 22:06:34
醉心鱼 发表于 2011-4-27 22:01
周黎安等人文献已经控制前任内增长率、情况相近等因素的影响。
    但我的疑问是:若派去的大员在中央本来就很有势力或被看好,可以搞到更多的大项目,甚至国家战略偏向比如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等,那么经济绩效与官员晋升的关系就会因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产生内生性问题
对。如果因变量是经济增长,自变量是晋升的虚拟变量 加其他控制变量,晋升应该是一个内生变量。那么下一步就是找到合适的工具变量。关于这个问题,值得继续探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7 22:08:54
54# 醉心鱼
周老师的文章,因变量是晋升概率,自变量是经济增长。这样做的话,工具变量可能更加难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13 23:25:49
没想到这里也有感兴趣的题目和讨论。个人以为陶然他们的文章写得很好,有时候好文章不一定要有理论模型或实证的,关键是这篇文章的想法或思路。理论建模多推敲、模仿,大多数人都可以进行下去,而实证研究只要满足新思路、新方法、新数据或新解释的话研究生也可以做到。关键是一篇文章能否给你带来一些想法(或者说提醒你某个研究思路)。陶然他们的这篇文章我觉得里面就有很多想法可挖,这不是很好嘛?如果一篇文章用一个很成熟的模型或者对某个理论进行拓展、或者进行了新的实证检验,想法上的贡献不一定比某位智者和你广泛聊天带来的多。毕竟前者已经明明白白的把一件事放在了那里,新的想法或灵感得自己去找;而后者则可以让你有一些新的、有趣的想法,并促使自己去研究下去。当然,我的想法比较片面,请不要介意。
另外,经济研究里一篇关于城市化的文章(没有理论和实证,只有讨论)我也觉得不错(具体篇名就不说了,免得有推荐之嫌),作者能够在相对较短的篇幅里把握当前我国城市化的一些重要问题,直觉功力让我佩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14 11:43:00
 陶然、陆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农业政策研究中心;苏福兵,美国瓦萨政治学院;汪晖,浙江大学公共管理
学院。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633002) 、科技部支撑项目(2006BAJ11B06) 和林肯研究院—北京大学城市发展与土地政
策研究中心的资助,作者也感谢刘明兴博士的有益评论。通讯作者及地址:汪晖,浙江省杭州市凯旋路268 号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
院土地管理系,邮政编码:310020 ,电子信箱:wanghuidn @zju. edu. cn。文责自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14 14:07:19
支持文明,支持平心静气的讨论学术问题!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14 17:22:35
讨论很精彩  回头再好好看看
这才是论坛应该起到的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