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2021 18
2021-12-24

                  1章:绪 论  




人们可能误解“物象”概念局限于物质实体而排斥了精神实体存在性。然而,物象概念涵盖意向性心理活动,即所有精神现象都是一种实体事物的实在者的存在,都是感官知觉(感性认识)、理智(理性认识)、直觉认知的对象物。比如,虚构想象都是以物象状态在记忆思维中的表征。如上帝、神仙等等。

什么是知识?有多种理解、定义的观点。哲学家对知识定义有:经验主义观点:知识是被证实为真的信念。理性主义观点:知识是语境中的信息。实用主义观点:知识是基于经验的理解。社会学观点:知识是可以交流和分享的经验或信息。(1)我认为,知识包括真理,但不限于真理,知识是对于世界事物准确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本书研究目的不在于探讨什么是知识,而是研究知识的存在形式有哪些?它们的通常人们只是注重语言交流或文字记载所陈述的知识形式。忽略了行为知识和物化知识的形式。更未关注这三种知识形式是如何联系、转换的问题。由此,本书提出以物象知识为中心的知识转换理论。

中国古代哲学的知识理论是结论简直的、论证薄弱的,如格物致知,知难行易,知易行难,知行合一,等等。人类的知识表现形式主要是语言文字陈述、记载。知识的内容就是语义的内容。对于什么是语义?语言学并未定义,通常心理判定语义就是世界事物。但是,语义在记忆思维中并不是世界事物本身,而是它们的一种心理样态。王弼虽然将“象”与语义联系起来了,但陈述得极简单,几乎不构成知识论的理论资源,却是物象学知识论的重要资源。中国现代知识理论,以金岳霖的巨著《知识论》为标志。但金氏理论旨趣于西方知识论框格,将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理论纳入知识表征的范畴,认同继承西方语义意义论。然而,语义意义论的歧义很多,以至于维特根斯坦认为,语义意义论存在的问题只有“意义消失了”才能解决。他提出“图像说”,试图取代语义“意义论”。然而,“图像说”能够证明视觉对象物体的信息在记忆思维中心理样态,却难能体验、显现嗅觉、味觉、听觉、触觉感知对象物体信息即实在者在记忆思维中心理样态。因此,本书提出语义物象假说,认为语言形式的知识内容即是语义物象知识。人类记忆思维中的世界事物信息形成的物象、物象知识,在心智决定作用下,可以转换为语言陈述、记录的知识形式,或转换为肢体行动的行为知识,或是转换为操作行为改变对象形成物化产品知识。本书就是研究以物象知识为中心的向其他知识形式转换的理论。



                        1  物象知识转换理论的研究方法



概 述


本书是物象学理论知识论,它本身就是一种方法论,即以物象、物象知识为中心开展多种知识形式研究的方法。物象学知识论研究方法的内容包括,首先将人类认知世界事物所有信息都是转化为物象状态贮存于记忆之中,物象成为思维对象性。其次,将语义定义为物象,人类语言思维对象是物象。第三,人类知识陈述、外化表达的形式多样性,都是根底于物象知识。最后,为什么称为物象学知识论研究方法,而不是物象知识论研究方法呢?因为本书研究对象还包括语言形式的知识和行为形式的知识及物化(产品)形式的知识,以及它们的转换等等。

本书研究知识论体系对象是,认知主体头脑中记忆、思维而形成的智力联系起来的多要素、多层次、多系列的综合体系或系统,以及知识主体在知识创造、知识应用、知识改造思维方式、知识改变情绪心理精神状态,知识改变物质世界的目标,因而建构知识论的新体系。采用定义逻辑方法建构物象知识中心论新体系。所以,作者在采用系统论方法研究的同时,兼顾采用了普通逻辑的定义方法研究以物象知识为中心的知识转换关系的系统。本书采用普通形式逻辑的划分方法,定义方法,假说方法,直接论证方法。

本书论证采用了系统论方法。以物象知识为中心的“四种”形式的知识及其转换的知识论理论,是一种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理论系统,它们的构成要素、结构、功能以及动态的转换过程,需要采用了系统论研究方法。



                                                           I、物象学方法


本书创立了知识论研究新的方法论即物象学方法。所谓物象学方法,一方面,将人类记忆思维中的知识即关于世界事物信息经脑神经系统加工形成的心理样态定义为“物象”,并将物象规定为具有与世界事物同一属性以及物象是知识形式与世界事物联系的思维“中介物”的方法理论。另一方面,将人类知识划分为“四种”知识的类型,并将物象知识规定为“四种”形式的知识转换的中心。物象学方法开创了语义物象假说,它是有效地解释通过语言理解间接认识世界事物,以及文本知识转换为行为操作知识的思维结构的方法理论。

物象学作为一种知识论研究方法论的效用性及基本内容:

1、物象学方法的本义。它将记忆思维中的世界事物信息: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或主观的和客观的,或主体的和客体的信息、数据所形成的心理样态抽象为物象概念。因为,人的精神的或主观的或主体的活动现象,都是人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直觉认知的对象,都是世界事物信息、数据在记忆思维中形成的心理样态即物象。因此,在物象学方法论逻辑范围内,物质的和精神的,或客观的和主观的,或客体的和主体的运动活动现象都是世界事物实体存在;它们都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直觉认知的对象,它们都是以物象表征形式储存于记忆思维中的知识状态。所以,物象学方法是以“物象”作为世界事物与语言陈述的知识联结与转换,以及文本知识与行为知识联通与转换的思维“中介物”的知识发生论与使用论的方法论。

2、物象学方法创立了物象概念。物象是记忆思维中的世界事物信息、数据信息经过脑神经细胞系统加工形成的心理样态。物象具有与世界事物相同的属性,但不能完全等同于世界事物。同理,知识是关于世界事物信息和数据或事实的物象记忆,它不是世界事物本身。“象”一词源于《易经》。西方哲学往往将物质与意识、精神区别开来,或者对立起来。其实,意识、精神是宇宙物质体的属性。所以,象物或物象概念内涵包括了物质事物信息和精神活动信息全部对象。但是,中国学术界并未明确“象”或“物象”是记忆思维中的世界事物信息的心理样态,更没有人将语义定义为“物象”,而是普遍以“意义”作为语义定义。或者认为,语义即是世界事物。其实,语义是世界事物信息的储存于记忆中的思维对象,是世界事物与语言符号之间的“中介物”。语义并不完全与世界事物等同。这个“中介物”就是象物或物象。

3、物象学方法创立了物象是“中介物”的理论。在哲学认识论范畴内,对于来自感官直接感知世界事物的信息, 中国哲学家与西方哲学家分别产生的“观念” 、“象”、“摹略”、“影象”、“摹本”、“幻觉”、“印象”、“映象”、“表象”等概念,或是称为“感性认识”理论的环节。但是,这些概念很难作为语义的定义,更是不便于解释语言理解指令下的操作行为,以及由文本知识转换为物化产品知识的思维结构的状态。产生了揭示物象是人的心灵意识认知、记忆、联系世界事物以及语言、思维、行为之间相互转换的心理“中介物”理论。

4、物象学方法将记忆思维中的物象划分不同性质的种类,这是世界事物的多样性决定的。物象种类主要有:直观物象,非直观物象,抽象物象,视觉物象,听觉物象,味觉物象,嗅觉物象,体感物象,精神物象,符号物象,自然物象,人工物象,想象(创造)物象,梦想物象,意志、意向性物象,价值物象等等。

5、物象学方法揭示了记忆思维中的物象有“五大”来源。感官(眼、耳、鼻、舌、身)知觉,理智(思维)推理,心智直觉,创造性(梦想、幻想)想象,语言理解语义物象等。它突破了西方认识论的经验论和理性主义的狭窄界线。

6、物象学方法创立了物象思维理论。它将人类的思维方式划分为物象思维与语言思维。并且,确认了物象思维方式的普遍性。物象加工、物象判断、物象推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1-12-24 09:45:37

7、物象学方法的语义物象假设理论。它有效解决了语义与世界事物相联系即在记忆思维的心理样态,有效地消解了语义意义论存在许多弊端。然而,所有理论知识都是通过语言陈述出来的,它们的内容最终仍是归元于语义表征形式的知识范畴中。如果我们对于语义表征形式的知识定义为物象知识,那么,所有语言形式陈述的知识就有一个共同属性、特征。这样,物象学知识理论作为知识论的研究方法,它的优势是明确的。

语义物象理论有效地解释语义场即语义物象场思维状态。对于理解语段语义、语篇语义、语境语义有很好解释力及效果。

8、物象学方法创立语义物象理论优越于语义意义论。语义物象论有效克服了“意义”论脱离世界事物,或不知“意义”所云何物,或者对于“意义”产生众多歧义。语义物象理论能够有效解释、容纳语义意义理论范围的指称论、观念论、涵义论、命题论、摹状论、证实论、真值论、功用论、行为论、语境论、意向论、关系论、成分论、替代论、TC语义观、人本哲学语义观和认知语义观,以及王寅教授的“语义体认观”等等诸多语义理论的实体指向,并有效地克服它们各自的缺陷。

9、物象学方法创立了物象心理学学科。物象心理学是语义物象假设理论的前提与基础。物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物象心理产生和形成,语义物象记忆与语符(语音与文字)物象记忆以及相互转换的心理结构,物象概念,物象特性,物象功能,直观物象与非直观物象,想象(虚构)物象,反应时程的物象性质,感觉物象性质,知觉物象性质,直觉物象心理,记忆物象性质,物象思维心理,物象判断心理,物象推理心理,物象是心理中介物,物象与行为转换心理,物象与物化产品的心理转换,语言理解间接认知事物的心理状态,等物象知识的理论。

上述《物象心理学》功能,它们既有别于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行为心理学,也有别于认知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神经语言学等学科。物象心理学语义物象理论假设,有效地综合了《认知心理学》学科对语义研究的6种概念命题的理论,如图像说,命题符号理论,情景(节)记忆理论,概念命题假说,语言符号理论,双重编码假说,以及《行为心理学》的“中介变量”说的理论成果。

10、物象学方法开创了划分 “知识形式”研究新范式,改变了有史以来以学科划分知识类型的范式。物象学方法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它将人类的知识划分为“四种”形式的知识类型理论,即语言形式的知识、物象形式的知识、行为形式的知识、物化(产品)形式的知识等。这种划分“知识形式”的研究范式,有利于阐明人类知识表现形式,有利于研究人的社会行为与文本知识的关系,以及物化知识与语义之关系。同时,揭示了非语言形式的知识存在以及非语言思维的地位作用。

11、物象学方法论将物象规定为一种意识物质的状态。物象作为一种意识物质,它们具有改变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影响调节人的心理情绪的多种功能作用。物象知识是大脑神经系统对于世界事物信息的记忆储存状态,它的特性是意识物质的思维心理属性,它成为人脑神经化学物质体能一种状态。所以,语言内容可以改善或是恶化听读者的情绪,或治愈心理疾病、消减心理障碍调节激励情绪愉悦,或刺激损坏情感激发对立情绪等等。认知疗法成果,充分证实了物象学方法所确认的语义物象假设学说合理性、有效性。

12、物象学方法揭开了知识不在文本中的秘密。知识是在记忆思维中的物象知识,它既可转换语言陈述,也可转换行为操作,还可转换物化产品。语言交流、阅读文本都是语义物象信息激活形成记忆思维中的物象知识。知识不在文本中的观点并不是要将知识还原世界事物本身,而是揭示了知识存在形式与世界事物之间有一个思维中介物,即记忆思维中的物象、物象知识的心理状态。神经语言学有语义失语症案例是最力的证明。同时揭示出非语言形式的知识存在,即行为知识和物化(产品)知识等。

13、物象学方法提出了物象加工、物象结构及功能的理论,物象思维理论,物象知识理论。这些理论有效地揭示了人类认知世界事物由感觉物象加工,知觉物象加工、注意物象加工、智力物象加工和记忆物象加工的思维活动,它们有序或无序的物象思维的往复过程和结构状态。将西方哲学感性认识理论与理性认识理论联系中介化、精细化、融通化、物象化。

14、物象学方法创立了语言的意象性质理论。认为语言本质是意象。意象的含义是语言符号是语言社区意愿意志选择不同符号象征世界事物信息在记忆思维中物象的融合体。换句话说,语言意象包括进了语义物象基本内涵。所以,意象是语言的本质规定性质。

15、物象学方法创立了语言意象力理论。在记忆思维中符号也是一种物象,所谓语言意象力就是将符号物象与世界事物物象联系起来,并熟练地运用语言表述的能力。认为语言意象力是人的基本语言能力,但是,在个体间语言意象力差异很大。有的人语言表述能力强大,有的人却不善于言说,有的人善言说却不识字写作能力差,有的人学习外语能力强,更有语言意象力强大者能够学习掌握多种语言文字。

16、物象学方法创立了语言思维意象结构理论。语言思维意象结构是一种巨型复杂系统。它们包括物象“五大”来源,物象种类,物象结构,语符(语音的、文字的)物象体系,语音物象与事物物象的联结,语音物象与文字物象的联结,文字语言是一种“七元体”意象结构。形式语言是一种“十一元体”意象结构。熟练掌握一种外语者是“十一元体”意象结构。熟练掌握2种外语者是“十五元体”意象结构。语言意象结构复杂者是其拥有强大意象力的表现。此外,“四种”知识形式相互转换的思维结构,也是语言意象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7、物象学方法创立了行为知识理论。以往哲学家从未将人的行为作为一种知识形式看待它的存在。然而,人的行为知识状态却是知识最高级别存在方式。也是中国传统“知行合一”状态之一。并且,人的行为知识在逻辑上是源于物象知识的思维状态。对于人的行为而言,它们无论是对世界事物信息直接反应操作状态,还是文本知识转换的行为操作,行为知识状态都是根源于物象知识思维状态。

18、物象学方法创立了物化知识理论。认为产品知识遵循语义物象理论逻辑。揭开了产品制造者由语言思维与物象思维转换的逻辑结构。

19、物象学方法开创了以物象知识为中心的知识转换理论。物象学方法将人类的知识划分为“语言陈述的知识、物象知识、行为知识、物化(产品)知识等。同时,根据语义物象假说,一方面,语义物象外延包括了物质事物信息和精神活动信息全部对象;另一方面,语言陈述的知识可以转换为肢体操作行为知识,或转换成为物化产品知识。而且,这三种知识形式都是由物象知识作为中心相互转换的,它们都是物象知识派生的知识形式。

20、物象学方法揭开了语言使用的效用性。物象学方法创立了语义物象假设理论。确定了物象与世界事物同一的属性,它有效证明“说话就是做事”的语用学效用性。奠定了语言陈述内容的知识效能社会属性。

21、物象学方法开创了意象力实践理论。所谓意象力实践即是以语言为工具以语义物象力改造对象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活动。换句话说,意象力实践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认知疗法及其治愈病人的效果即是证据之一。

22、物象学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还原论。古代科学的方法论本质上整体论,强调整体地把握对象。近400年来科学遵循的方法论是还原论,主张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去研究。

综上,物象学方法作为一种知识论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合理性、可行性。


23、物象学方法将知识划分为物象知识、语言形式的知识、行为形式的知识和物化形式的知识等“四种”形式的知识。它在方法论上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知识论研究方法有更大的优越性。

在西方哲学史上,对于知识存在方式有许多的理论观点。比如,拍拉图的形式与理念的理论,还有黑格尔的“客观精神理论”,以及弗雷格的“客观思想内容的宇宙”理论。最为著名是,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他说:“在‘第三世界’的‘居住者’中,更突出的是理论体系;但问题和问题情境也很重要。我将论证,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成分是批判论据以及可称之为----类似物理状态或意识状态----讨论状态或批判论据状态的东西;当然还有杂志、书籍和图书馆的内容。”(2)物象学方法即是将“物象”或“物象知识”规定为波普尔的“第三世界中的居住者”即知识内容的划分与规定。

波普尔没有找到关于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它们共同的在“第三世界”中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它没有确定语义的认知心理样态是什么?也没有解释人的行为知识的归宿属性问题。或者说,波普尔没有阐明语言对人的心理改变作用,比如认知疗法等。或者说,波普尔没有找到关于“杂志、书籍和图书馆的内容”与“物理状态或意识状态----讨论状态或批判论据状态的东西”的共同属性是什么?因此,物象学方法的知识理论是超越了波普尔“三个世界”划分。在语义范畴上,既超越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划分,也超越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划分。

参考文献

(1)李先喜:《知识系统论》,第138页,科学出版社,2011年。


(2)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第310页。纪树立编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7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7-7 14:56:01
物象学方法是举世无双的研究脑认知科学的新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7-7 18:17:13
物象学方法也是研究知识论、语义学的方法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8-24 21:42:44
物象学方法是世界首创的新方法论。
期待更多的学术界人士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9-11 14:51:59
物象学方法是研究脑神经认知记忆思维内容的科学方法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