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物象学方法的语义物象假设理论。它有效解决了语义与世界事物相联系即在记忆思维的心理样态,有效地消解了语义意义论存在许多弊端。然而,所有理论知识都是通过语言陈述出来的,它们的内容最终仍是归元于语义表征形式的知识范畴中。如果我们对于语义表征形式的知识定义为物象知识,那么,所有语言形式陈述的知识就有一个共同属性、特征。这样,物象学知识理论作为知识论的研究方法,它的优势是明确的。
语义物象理论有效地解释语义场即语义物象场思维状态。对于理解语段语义、语篇语义、语境语义有很好解释力及效果。
8、物象学方法创立语义物象理论优越于语义意义论。语义物象论有效克服了“意义”论脱离世界事物,或不知“意义”所云何物,或者对于“意义”产生众多歧义。语义物象理论能够有效解释、容纳语义意义理论范围的指称论、观念论、涵义论、命题论、摹状论、证实论、真值论、功用论、行为论、语境论、意向论、关系论、成分论、替代论、TC语义观、人本哲学语义观和认知语义观,以及王寅教授的“语义体认观”等等诸多语义理论的实体指向,并有效地克服它们各自的缺陷。
9、物象学方法创立了物象心理学学科。物象心理学是语义物象假设理论的前提与基础。物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物象心理产生和形成,语义物象记忆与语符(语音与文字)物象记忆以及相互转换的心理结构,物象概念,物象特性,物象功能,直观物象与非直观物象,想象(虚构)物象,反应时程的物象性质,感觉物象性质,知觉物象性质,直觉物象心理,记忆物象性质,物象思维心理,物象判断心理,物象推理心理,物象是心理中介物,物象与行为转换心理,物象与物化产品的心理转换,语言理解间接认知事物的心理状态,等物象知识的理论。
上述《物象心理学》功能,它们既有别于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行为心理学,也有别于认知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神经语言学等学科。物象心理学语义物象理论假设,有效地综合了《认知心理学》学科对语义研究的6种概念命题的理论,如图像说,命题符号理论,情景(节)记忆理论,概念命题假说,语言符号理论,双重编码假说,以及《行为心理学》的“中介变量”说的理论成果。
10、物象学方法开创了划分 “知识形式”研究新范式,改变了有史以来以学科划分知识类型的范式。物象学方法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它将人类的知识划分为“四种”形式的知识类型理论,即语言形式的知识、物象形式的知识、行为形式的知识、物化(产品)形式的知识等。这种划分“知识形式”的研究范式,有利于阐明人类知识表现形式,有利于研究人的社会行为与文本知识的关系,以及物化知识与语义之关系。同时,揭示了非语言形式的知识存在以及非语言思维的地位作用。
11、物象学方法论将物象规定为一种意识物质的状态。物象作为一种意识物质,它们具有改变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影响调节人的心理情绪的多种功能作用。物象知识是大脑神经系统对于世界事物信息的记忆储存状态,它的特性是意识物质的思维心理属性,它成为人脑神经化学物质体能一种状态。所以,语言内容可以改善或是恶化听读者的情绪,或治愈心理疾病、消减心理障碍调节激励情绪愉悦,或刺激损坏情感激发对立情绪等等。认知疗法成果,充分证实了物象学方法所确认的语义物象假设学说合理性、有效性。
12、物象学方法揭开了知识不在文本中的秘密。知识是在记忆思维中的物象知识,它既可转换语言陈述,也可转换行为操作,还可转换物化产品。语言交流、阅读文本都是语义物象信息激活形成记忆思维中的物象知识。知识不在文本中的观点并不是要将知识还原世界事物本身,而是揭示了知识存在形式与世界事物之间有一个思维中介物,即记忆思维中的物象、物象知识的心理状态。神经语言学有语义失语症案例是最力的证明。同时揭示出非语言形式的知识存在,即行为知识和物化(产品)知识等。
13、物象学方法提出了物象加工、物象结构及功能的理论,物象思维理论,物象知识理论。这些理论有效地揭示了人类认知世界事物由感觉物象加工,知觉物象加工、注意物象加工、智力物象加工和记忆物象加工的思维活动,它们有序或无序的物象思维的往复过程和结构状态。将西方哲学感性认识理论与理性认识理论联系中介化、精细化、融通化、物象化。
14、物象学方法创立了语言的意象性质理论。认为语言本质是意象。意象的含义是语言符号是语言社区意愿意志选择不同符号象征世界事物信息在记忆思维中物象的融合体。换句话说,语言意象包括进了语义物象基本内涵。所以,意象是语言的本质规定性质。
15、物象学方法创立了语言意象力理论。在记忆思维中符号也是一种物象,所谓语言意象力就是将符号物象与世界事物物象联系起来,并熟练地运用语言表述的能力。认为语言意象力是人的基本语言能力,但是,在个体间语言意象力差异很大。有的人语言表述能力强大,有的人却不善于言说,有的人善言说却不识字写作能力差,有的人学习外语能力强,更有语言意象力强大者能够学习掌握多种语言文字。
16、物象学方法创立了语言思维意象结构理论。语言思维意象结构是一种巨型复杂系统。它们包括物象“五大”来源,物象种类,物象结构,语符(语音的、文字的)物象体系,语音物象与事物物象的联结,语音物象与文字物象的联结,文字语言是一种“七元体”意象结构。形式语言是一种“十一元体”意象结构。熟练掌握一种外语者是“十一元体”意象结构。熟练掌握2种外语者是“十五元体”意象结构。语言意象结构复杂者是其拥有强大意象力的表现。此外,“四种”知识形式相互转换的思维结构,也是语言意象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7、物象学方法创立了行为知识理论。以往哲学家从未将人的行为作为一种知识形式看待它的存在。然而,人的行为知识状态却是知识最高级别存在方式。也是中国传统“知行合一”状态之一。并且,人的行为知识在逻辑上是源于物象知识的思维状态。对于人的行为而言,它们无论是对世界事物信息直接反应操作状态,还是文本知识转换的行为操作,行为知识状态都是根源于物象知识思维状态。
18、物象学方法创立了物化知识理论。认为产品知识遵循语义物象理论逻辑。揭开了产品制造者由语言思维与物象思维转换的逻辑结构。
19、物象学方法开创了以物象知识为中心的知识转换理论。物象学方法将人类的知识划分为“语言陈述的知识、物象知识、行为知识、物化(产品)知识等。同时,根据语义物象假说,一方面,语义物象外延包括了物质事物信息和精神活动信息全部对象;另一方面,语言陈述的知识可以转换为肢体操作行为知识,或转换成为物化产品知识。而且,这三种知识形式都是由物象知识作为中心相互转换的,它们都是物象知识派生的知识形式。
20、物象学方法揭开了语言使用的效用性。物象学方法创立了语义物象假设理论。确定了物象与世界事物同一的属性,它有效证明“说话就是做事”的语用学效用性。奠定了语言陈述内容的知识效能社会属性。
21、物象学方法开创了意象力实践理论。所谓意象力实践即是以语言为工具以语义物象力改造对象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活动。换句话说,意象力实践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认知疗法及其治愈病人的效果即是证据之一。
22、物象学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还原论。古代科学的方法论本质上整体论,强调整体地把握对象。近400年来科学遵循的方法论是还原论,主张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去研究。
综上,物象学方法作为一种知识论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合理性、可行性。
23、物象学方法将知识划分为物象知识、语言形式的知识、行为形式的知识和物化形式的知识等“四种”形式的知识。它在方法论上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知识论研究方法有更大的优越性。
在西方哲学史上,对于知识存在方式有许多的理论观点。比如,拍拉图的形式与理念的理论,还有黑格尔的“客观精神理论”,以及弗雷格的“客观思想内容的宇宙”理论。最为著名是,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他说:“在‘第三世界’的‘居住者’中,更突出的是理论体系;但问题和问题情境也很重要。我将论证,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成分是批判论据以及可称之为----类似物理状态或意识状态----讨论状态或批判论据状态的东西;当然还有杂志、书籍和图书馆的内容。”(2)物象学方法即是将“物象”或“物象知识”规定为波普尔的“第三世界中的居住者”即知识内容的划分与规定。
波普尔没有找到关于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它们共同的在“第三世界”中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它没有确定语义的认知心理样态是什么?也没有解释人的行为知识的归宿属性问题。或者说,波普尔没有阐明语言对人的心理改变作用,比如认知疗法等。或者说,波普尔没有找到关于“杂志、书籍和图书馆的内容”与“物理状态或意识状态----讨论状态或批判论据状态的东西”的共同属性是什么?因此,物象学方法的知识理论是超越了波普尔“三个世界”划分。在语义范畴上,既超越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划分,也超越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划分。
参考文献
(1)李先喜:《知识系统论》,第138页,科学出版社,2011年。
(2)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第310页。纪树立编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