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基金业协会公布2021年11月公募基金市场数据,全行业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元,环比10月增长了9141.88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截图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随着基金管理规模的增长,基金公司不惜重金招揽人才以扩大基金经理团队,这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基金管理行业。

基金公司重金揽才
不久前,一则量化基金经理年终奖5000万的传闻在圈内传开。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头部基金经理而言,年终奖发4-5000万不足为奇,主观策略赚钱的会发更多。
管理规模百亿以上的上海鸣石投资在其2022年校园招聘信息上公开表示,如果加入鸣石,有望收获最高200万年薪。为了稳定投研团队,该公司还与核心投研人员签订了3年锁定合同,并发放近亿元的特别激励。

截图来源:鸣石投资官方公众号

年内新聘664人,创历史新高
“金饭碗”的诱惑,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一行业。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24日,公募今年新聘了664位基金经理,同期有299位基金经理离职,净增365人,新聘基金经理人数超过2020年全年的546人,创历史新高。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从基金公司来看,43家基金公司(包括券商资管)新聘基金经理超过6人,24家新聘基金经理超过7人。其中,广发基金新聘基金经理20名位居行业首位,鹏华基金、嘉实基金以19名紧随其后。至此,基金经理总人数超过60名的基金公司已达8家。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新聘基金经理人数的大幅增加跟公募基金整体行情火爆密不可分,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投资理财需求日期增强,这就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来管理基金。
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为了进行人才储备建设,也会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以广发基金为例,该公司基金经理平均年限4.29年,但公司任职年限超过5年的基金经理有30人,包括刘格崧、傅友兴、林英睿等明星基金经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越来越多新人成为基金经理的同时,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同样创下新高。截至12月24日,今年以来基金经理离职人数299人,超过2020年全年的235人。这其中包括行业内跳槽,也包括一批公募基金经理选择“奔私”,加入私募行业。

高智商、高学历、高能力
作为高薪高光职业,基金经理是众多金融从业人员和求职者的理想目标,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可以管理百亿资金,为投资者赚取持续、稳定的业绩回报。
那么,成为基金经理需要哪些条件呢?
今年11月9日,创金合信基金官网上刊登了一则生物科技方向基金经理的招聘信息,并提出了四条任职资格。总结来看,可概括为“三高”,即“高智商、高学历、高能力”。

截图来源:创金合信基金官网
Choice数据统计,全市场两千多名公募基金经理中,本科学历占比仅4%,硕士学历占比高达85%,博士学历占比11%。从毕业院校来看,大部分基金经理毕业于清北复交四大名校,也不乏省市高考状元。
例如,前“公募一哥”华夏基金王亚伟曾是安徽省理科高考状元。目前,华夏基金75名基金经理团队中,仅有一位是本科学历,研究生(硕士、博士)学历占比98.6%。而易方达基金的67人基金经理团队全部是硕士或以上学历。
从专业背景来看,集中在金融学、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当然也有理工科出身。例如易方达冯波、萧楠是经济学硕士,景顺长城刘彦春是管理学硕士,中欧葛兰则是医药工程专业博士。

高薪高光的背后是高压和艰辛
另值得一提的是,高薪高光的背后,往往是不为人知的艰辛。严格的业绩考核以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导致基金经理面临巨大的投资压力。有基金经理表示,曾一度因为压力大产生了持续失眠症状。
Choice数据统计,基金经理的平均从业年限只有4年左右。客户的期待,公司的考核,业绩的压力,市场的波动,最终导致一些人选择了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