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慈善为何?出自《魏书·崔光传》:“ 光宽和慈善,不忤於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 指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这个相当古老的词汇在当今中国突然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慈善机构在近几年大量涌现,捐款、义工、基金会……这些词汇屡屡见报,俨然已经成为了媒体新焦点。《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1)》最近也出版发行,热衷于慈善成了一大批公众人物的新标识。不知不觉间,慈善这个词,越来越让人迷惑。
如何理解慈善?如何界定慈善?慈善应是在慈悲的心理驱动下的善举。两层意思,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举。真正意义的慈善行为应是一种不附加要求的施舍。施舍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满足。当今的人似乎已经走到了一条相对狭隘的路上,似乎慈善就等于捐款。慈善不可避免的被绝对化了。
地震、天灾……人们开始比较一长串捐款名单上的数字,数额小的会在网上被骂的狗血喷头。为什么?不够慈善。所以那些企业和明星们在这件事情上开始战战兢兢,生怕出了什么差错导致声誉降到谷底。
走在大街上,与街边的乞丐视匆匆擦身而过,背后往往会有人对你指指点点。为什么?不够热心。所以许多人会在很远的地方就开始对行乞的人百般躲避,总觉得这是一件极其麻烦的、然人厌烦至极的事情。
所有这些现象,不能不说代表了社会的一种进步。但是这是否偏离了慈善最原初的部分?为什么在献上自己的爱心的同时,那种快乐和满足感却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却是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呢?似乎应该有个什么人,来告诉大家,怎样的慈善,才不会在既献爱心的同时,又不被自己的爱心所累。
爱心不应该是一种负担,慈善也不应该成为一种伤害。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