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_zr 发表于 2022-1-16 22:03 
你是嘴巴说顺嘴,还是脑袋习惯于搭顺风车呀?商品当然有价值,可是请主要两者的来源。商品来源于劳动创造 ...
你说的有些狡辩了。人的意识抽象是建立在劳动行为结果后的观察分析后的抽象总结。并不是只由意识思考得来。也就是只有在劳动行为发生量的变化如耗费劳动量,创造出商品,我们才意识并观察到到商品及属性。也就是说,劳动行为及人创造了商品和价值。由学者发现并命名。如你现在咳嗽气喘,到医院检查,医生说你得了新冠肺炎。你现在偏不承认,也不治。那医生也没辙,只能劝你少出门。不是医生创造了新冠,他只是发现你身上有新冠。<br>
是劳动行为创造了价值,不是人的意识创造了价值。它只是发现。当然,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在抽象思考劳动目的对象的制造方法和思路。因此,意识行为可以总结劳动行为,但不是代表劳动,意识是总结了抽象劳动的属性价值而发现的。即意识发现了劳动创造了价值,这个事实。我可以发现你得了新冠,并不意味着我创造了新冠种在你身上。
价值在西经中确实多余,因为西经只承认商品的价值属性只有交换价值。他认为商品只有在交换中才有其价值。不能交换就一钱不值。因此,交换价值由价格表示,价值就无所谓有无。<br>
西经既然知道任何商品都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耗费生产生活资料得来的,而这些原无价格,都是人类耗费劳动量换来的。那么这个最初的劳动量耗费是不是要抽象总结一下?<br>
如果在一个封闭的小岛上,让一群人耕种,那他一亩田的粮食用一年表示有错吗?当然,由于每人劳动效率不同,每人的劳动价值不同。我们可以用劳动效率表示劳动价值。如100斤/天,200斤/天,通过比较就得出某些商品代价高。然后由货币表示,不就是现在的成本形态吗?<br>
通过对成本,劳动价值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推论所谓价格,交换价值其实就是劳动价值的交换。只是在经济社会中,由于供需双方的变化,交换价值的可以随需求量上升而增加,随供给量上升而下降。消费者因需求量增加而加成付出的劳动价值,因供给量增加而减少劳动价值的付出。<br>
价格其实就是劳动价值的交换。这解释难道不比西经解释深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