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代表上游资源型产品出厂价格,这个出厂价格可以简单理解为消费品成本,从上图可以看到,我们消费品制造成本一直在持续上升。
按照一般规律,在消费品制造成本持续上升的情况下,企业应该提高消费品价格来转嫁成本,从而带动物价指数持续提高,但是我们面临的情况恰恰相反,我们的物价指数(CPI)却在持续下降。
这说明什么?
说明企业在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不但不敢涨价,反而在降价销售!
这种现象经济学叫通缩,也就是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表现。
从长期远景来看,未来我国有效需求还是不容乐观。
一个是我国宏观负债率已经达到272%,如此高的负债率已经严重约束政府通过举债搞类似凯恩斯主义制造需求的能力。
一个是我国还有高达6亿人平均月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这6亿人收入太少,对消费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假如我们能通过某种手段,让6亿人的一半未来能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每月每人平均消费在4000元左右,每月就能增加1.2万亿的消费。
一个是我国出生率下跌太厉害,2021年新增人口创历史新低,不出意外,2022年可能就是我国人口负增长的元年。
人口是消费的源泉,人口规模下降意味着消费基数整体缩小。
怎么办?
学习西方国家推动享乐主义是不可取的,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允许的。所以我们就只剩下一条路。
坚定搞社会主义!
坚定搞共同富裕!
搞共同富裕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激进的模式,类似的案例就是美国二战后的模式,直接对富裕人群加征高额所得税,但是这种激进的模式必须有外部约束条件为基础。
当下的国际环境尚不具备这个条件,如果强行搞激进的共同富裕模式,不但会极大影响富裕人群创富热情,而且可能导致大量财富外流。
另一种就是渐进模式。
先完善税收体系,堵上高净值人群偷税漏税的漏洞,然后再循序渐进推出房产税、资本利得税。
金税四期推出就是这样的逻辑。
目前我国中等收入人群大致是4亿人,我们假设这个人群平均月收入是5000元,按照顶层设计,未来15年之后——也就是2035年,我国中等收入人群要翻一倍达到8亿人,也就是我们要从最底层平均月收入只有1000元的群体转移4亿人实现阶层跃升成为中等收入群体。
我们假设不考虑通胀因素,要让4亿每月1000元收入的人群达到月收入5000元,也就是要每月在财富分配中从高净值人群转移1.6万亿给低收入人群,如此巨额的财富转移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社会工程。
一旦这个工程取得成功,这就是中国为治理市场经济的顽疾蹚出一条可行的道路,对于人类社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5 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最后再说几句。
有效需求不足是科技发展、产业升级最大的绊脚石。
举个例子。
我们都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打开了工业革命之门。
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2000年之前,古罗马的一位叫希罗的工程师就率先研发出蒸汽机,希罗蒸汽机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蒸汽机。
这款蒸汽机虽然看起来相对瓦特蒸汽机更为简单,但是已经能顺利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人类应该在2000年前就开启工业革命。
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原因很简单,2000年前的古罗马还是奴隶社会,对于奴隶主而言,节省人力是毫无意义的,也是没有任何经济价值的。所以,即使在这个阶段技术上已经掌握了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原理,但是因为没有需求——或者说奴隶主不愿意为此而买单,所以,这项技术也就成为毫无意义的奇巧淫技,迅速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当下的中国,正值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如果财富过于向少数人集中,大部分人生活拮据,需求停留在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阶段,那么即使企业耗费巨资搞出来的技术的创新也会因为没有需求而难以市场化,最后产业升级就是一句空话。
所以,只有财富更均衡分配给不同社会阶层,人民普遍富裕起来之后,技术创新才能百花齐放欣欣向荣——如同二战之后西方发达国家一样。
所以,金税四期虽然堪称2022年对于高净值人群最为严厉的监管手段,但是部分人群短暂的阵痛换来的却是这个国家更为美好的未来。
因为社会整体消费水平上来了,这个国家经济才能保持正向持续的增长,对于富裕人群而言同样是正向的利好。
因为只有消费的根基扎牢了,高净值人群的财富才更有安全的保障,否则一旦爆发席卷整个社会的大萧条危机,首当其冲就是让大量高净值人群财富灰飞烟灭。
正所谓,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共同富裕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