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54 0
2011-05-03

为什么会出现菜贱伤农的事件?真的是便宜蔬菜没有需求吗?在剔出日本核辐射对于叶子菜销量的影响之后,大家肯定也无法理解几毛钱一斤成本的蔬菜会没有市场。如果我们能够分析一下整个流通环节,或许可以发现问题出在哪里。




农民种菜需要一定的固定支出成本,如种子、肥料、农药等,这里面暂时不计算农民的劳动成本。日后如果收入大于这部分固定成本,那么其中差价部分就是农民劳动的收益。当这些收益高于外出打工收入时,种菜无疑更划算一些,不过实际上未必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最终选择留守的是老人和妇女的原因。大城市的菜市场中同样的蔬菜价格比农民支付的固定成本高5-10倍左右,但是这其中的差价不可能全部由农民赚取,需要中间环节的运作,其中有田间到批发市场的运输成本(车辆折旧、燃油、人工、生活开支、税费),批发商支付的固定成本(摊位费、损耗、人工、生活开支、税费),还有终端销售成本(摊位费、损耗、人工、生活必要开支、税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中间环节没有什么人不是起早贪黑地辛苦工作,其中的付出绝非一般庙堂上的人能够想象,赚取的利润也不像有些人想象得那样1+1=2。作为终端销售商,他们也会考虑自己的经营成本与收益,当固定成本不断增加时(如房地产引发的租房费用上涨、摊位费增加、生活保障支出增加),他们要么选择提高终端销售价格,要么选择压低进货成本。当蔬菜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肯定会影响到销售,进而会反映在批发商那里,批发商也会因此遭受损失,于是再次转嫁到生产者头上。作为批发商也好、终端销售也罢,他们总有一种权利去选择经营什么品种的蔬菜,而农民却只能碰运气。当然农民们最终可能选择放弃种菜,这又会加速最终价格的恢复性上涨,引发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从整个的流程来看,有许多起关键作用的隐形成本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房地产价格抬升了生活成本与经营成本;燃油价格抬升了运营成本并间接影响生活成本;税费影响经营成本;社会保障不足影响生活成本。许多成本增加是潜移默化的,也是需要过程的,例如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估计要一年或者数年才能显现。从简单的菜贱伤农可以看到,过去十年来中国高速发展模式,就是一种透支未来的表面繁荣,建立在一种极不和谐合平衡的基础上。被人为打压和牺牲的农产品和劳动力价格成就了少数人的投机暴富与数字政绩,现在是要为错误还债的时候了。笔者一直在提示的通货膨胀根源,其实从这个事例中找到答案,而可惜的是,一些专家与政策制定者还局限于货币的小视野中。

菜贱伤农就是整个中国企业经营困局的缩影,实体经营成本的大幅飙升吞噬了企业大部分利润,经营获利已经变得非常困难。压缩成本无非那么几招,雇用廉价劳动力、采取非法手段。前者已经难以奏效时,许多地方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抗争事件,甚至是一些重要的枢纽地区,只是相关新闻被封杀而已。于是后者便被频频使用,因此食品业频频暴露出的问题,归根溯源,还是产品价格与成本不匹配造成的。有人说,爷爷经营可以致富,父亲经营可以度日,自己经营难以糊口,就是这种经济失衡的体现。如果发改委要真的控制物价,就要从企业的成本研究,看看当前物价是不是已经被严重扭曲。面对扭曲的成本效益比,再厉害的行政手段也不会有什么效果。从根本上治理这个矛盾,不得不再重复几遍老生常谈:**减税、大规模削减行政开支、严厉打击腐败

经营业绩不是靠喊口号就行的,在成本上涨的压力下,大部分企业不会交出很好的答卷。即便是看似稳定的银行业,也会受累于企业经营状况而出现坏账增加。上周增经谈过近期的“明星股”双汇发展,果然应验了之前的判断,前日追涨的资金大部分成本牺牲品。尽管许多机构在竭力挽回败局,可以比较清楚的判断是,双汇在终端市场的消费一落千丈,要想成功渡过危机,要么有足够的资金抗上一段,要么就选择被重组,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整个市场基本上确立了顶部位置,央行严格紧缩货、遍地垃圾股票以及超额融资对于市场形成了打击。央行政策对于实体经济将造成极大的伤害,采取措施太不及时,这是治标不治本的策略,对于抑制劳动力、食品价格恢复性上涨不会有什么效果,反而会在短时间内加速供应紧张而加剧通货膨胀水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