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人工智能、创客、STEAM、机器人无疑是教育领域最火的几个词,作为对传统应试教育的一大挑战,机器人教育在国内发展得如火如荼,政策加持,资本角逐,家长关注、学校引进、孩子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学习理念都在挑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这种被称为“新时代的素质教育”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体系正在不断地完善,社会的教育观念也在慢慢跟进。
“创客”一词近年来非常流行,指的是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变为现实的人,是一种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相关的DIY文化的延伸。如设计3D模型、进行3D打印,stem培训方案用arduino编程制作出电子物件等,相关的教育项目也随之而诞生。
创客教育的内涵是“创客式教育”,引导孩子们运用创客的理念与方式,培养科技创新素养,区别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师在课堂中需要摒弃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教学方式与思维方式,重新思考如何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产品与工具的能力,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stem课程设计小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意识到创新的重要要性,并纳入国家未来发展战略中。
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就首次提出STEAM的概念,之后美国ZF提出STEAM教育计划,加强美国K12教育(从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关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以及数学的教育,stem课程设计小学强调运用21世纪技能来教育美国人并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劳动力,以保证美国国家未来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虽然培养场景都是学校、家庭、社会,但侧重点不同,社会环境不同,造成的效果也会有天壤之别。


国内STEAM教育培养集中在学校与家庭,而社会参与度较低。虽然国内STAEM教育同样有三大场景,但相比于国外的三大场景,存在着理念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因为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区别所导致。
在国内的STEAM教育中,stem课程内容一般是家庭辅佐学校完成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而社会则几乎没有贡献,除了一部分企业与学校联合设立的奖学金。
国外国家STEAM教育培养,由于国外社会环境完善,家庭与学校教育内容固定,从而可以看到国外STEM教育的三大场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stem教育研究中心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一点与国内情况稍有不同。学校在应试教育教学的同时关注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家庭教育的关注点是如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面向未来的国家战略规划、80、90后父母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都聚焦于创新能力。
目前普遍认为STEAM教育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而创客教育的核心是创造,不强调学科,但因为两者都属于跨学科教育,在教育上并没有严格的区分,stem创新教育而少儿编程所具备的综合性作为STEAM教育中公认的一环,成为2022年最热素质教育赛之一。



学习机器人编程到底有没有作用呢?所谓机器人编程,就是让计算机代为解决某个问题,对某个计算体系规定一定的运算方式,使计算体系按照该计算方式运行,并最终得到相应结果的过程。学习编程当然是有作用的,它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在于,如今的少儿编程培训行业鱼龙混杂,师资素质也参差不齐。stem专业有哪些?此外,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学编程,学机器人编程也不是越早越好,需要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和理解能力。因此,家长也要理性看待少儿机器人编程培训,切勿为了升学盲目跟风。如若要选择学习编程,也要事先做好“功课”,既要找一个靠谱的培训机构,也要先和孩子做好沟通,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做到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真正的机器人编程教育,应该是注重系统性思维的培养,强调在对问题本质、周围环境的充分认知后,综合多学科知识分析、运用,进而借助编程这一手段更有效的解决问题;而不是只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教会了学生编写代码而已。毕竟编程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编程而学编程!机器人教育的研发与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该教育方式是目前较为新颖且独特,帮助每一位想要从小就培养动手能力或者提高对事物思考能力的青少年,提供了可以自由发挥的人生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