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500 0
2011-05-04

2564.元素内部结构与原子量、核外电子构型的关系

2011.5.4

序号 元素序号 元素名称 原子量 核外电子构型 内部结构
1.
1

1
1
质子1

2.
1

2
1
质子1+中子1

3.
1

3
1
质子1+中子2

4.
2
氦3
3

2



质子2+中子1

5.
2
氦4

4

2
质子2+中子2

6.
3
锂6
6
2 1

氦核+氘粒子1

7.
3
锂7
7
2 1



氦核+氚粒子1

8.
4
铍9
9
2 2
氦核+氘粒子1+氚粒子1

9.
5
硼10
10
2 3
氦核+氘粒子3

10.
5
硼11
11
2 3
氦核+氘粒子2+氚粒子1

11.
6
碳12
12
2 4
氦核+氘粒子4

12.
6

碳13
13
2 4
氦核+氘粒子3+氚粒子1

13.
6

碳14
14


2 4
氦核+氘粒子2+氚粒子2

14.
7
氮14
14
2 5

氦核+氘粒子5

15.
7
氮15
15
2 5
氦核+氘粒子4+氚粒子1

16.
8
氧16
16
2 6
氦核+氘粒子6

17.
8
氧17
17
2 6
氦核+氘粒子5+氚粒子1

18.
8
氧18

18
2 6
氦核+氘粒子4+氚粒子2

19.
9
氟19
19
2 7
氦核+氘粒子6+氚粒子1

20.
10
氖20
20
2 8
氦核+氘粒子8

21.
10
氖21
21
2 8
氦核+氘粒子7+氚粒子1

22.
10
氖22
22
2 8
氦核+氘粒子6+氚粒子2

从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第11号元素钠开始,核外电子构型进入三层以上,情况开始复杂化。为了寻找规律,必须首先把两层电子构型与原子量的关系摸透,故只能从前十个元素开始分析。
首先,我发现氦元素以后元素的内部结构中没有单独的质子,质子和中子总能适当的搭配成氘、氚粒子,因为中子的数目总是大于和等于质子数。二者相等时,氦核以外的结构均为氘粒子,不等时必是氘粒子的减少,氚粒子的增加,增加的中子数就是减少的氘粒子数和增加的氚粒子数,增加的极限值好像是2(3层以上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是否具有规律性还有待考察)。
其次,同位素中原子量最小的元素氦核以外的结构均为氘粒子,以后每增加一个原子量,减少一个氘粒子,增加一个氚粒子,最多增加2个,也可能只有同位素的元素从偶数原子量开始的最小同位素氦核以外的结构均为氘粒子,留待以后观察。没有同位素的元素,氦核以外的内部结构中总有一个氚粒子,原子量也以奇数为多。也可能氦元素以后的元素原子量奇数的氦核以外的结构中次层必有一个氚粒子,而偶数的除了原子量最小的同位素以外必有两个氚粒子,也得留待以后观察。
以上均来自表面分析。
寻找共性和特殊性是我观察问题的方式,也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深入思考,总能获益匪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