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交所上市的海底捞发布了最新的业绩预告,预计将于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净亏损约人民币38亿元至人民币45亿元。不过对比2020年的营业收入约为286亿元人民币,集团2021年收入预计是超过人民币400亿元,增长幅度超过40%。
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海底捞也在公告中做了进一步分析,他们写道:
第一是因为2021年300余家餐厅关停以及餐厅经营业绩下滑等因素导致的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等合计约33亿元至39亿元。第二就是因为全球持续变化和反复的疫情。2020年、2021年门店网络快速扩张以及本公司内部的管理问题等对海底捞餐厅经营状况带来的冲击。
海底捞的公告中特别提到2021年下半年他们的餐厅受到了全球区域性的疫情爆发和公共卫生管控措施的显著影响,导致海底捞餐厅2021年下半年的经营业绩与2020年同期相比出现下滑。海外门店2021年出现亏损加剧的情况。
从以上信息我们也可以看出,海底捞在2021年关掉300多家门店导致的亏损占他们全年亏损的86%以上。海底捞已经为他们前期门店的快速扩张付出惨重的代价。
从营收情况来看,实际海底捞2021年是实现了大幅增长的,40%的增幅不算低,但除了处置损失和减值外依然亏损,说明成本增长的幅度更大,远超营收增长。海底捞是典型的服务性行业,疫情对服务性行业的冲击明显,2021年下半年海底捞的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出现了同比下滑,使得业绩承压。海底捞进行全球性扩张,虽然国内的疫情整体稳定,但全球疫情依然较为严重,受到公共卫生管控措施影响,海底捞海外门店亏损加剧,拖累集体经营。
海底捞的股价在2021年2月达到最高85.7港元,市值一度达到4700亿港元,但之后股价出现连续下跌,最低跌至15.86港元,跌幅高达81.5%,也反映了市场对海底捞此前持续高增长的预期早已不在。
从海底捞的总体情况看,如果不是减值计提的话,保持利润持平已经相当不错了,毕竟2021年疫情的影响依然很大,这种情形下只要餐饮业能够保本就相当不错了,等扛过这几年疫情最艰难的时刻,相信海底捞就会重新走上盈利之路。
餐饮品牌可以走连锁化,也可以开遍全国。但是如果想永远维持一个好的品牌定位和客户称赞,仅仅靠一些所谓的服务是不够的。目前海底捞仍处于战略转型的阵痛期,2022年的经营状况能否有所改善,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