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就开始造谣“马楠移民”了,去年又有造谣《中国不高兴》作者发财后移民了?陈年的信息垃圾还尚未被翻新,而再次被倒腾出来滴神马浮云居然仍可以被“真相”?!!
这个帖子比之前重复4、5次的帖子连花样都没有神马明显滴长进!不知明天又该造谣说谁移民了?
最早说“宋晓军拿了美国绿卡”,但宋晓军经常做客电视谈论国际大事,算知名的中国愤青吧,这比较轰动!可惜很容易被戳穿,因为宋晓军连美国都没去过,如何申请绿卡和移民?
后来精明了,就说张小波这个作者。因为他不太出名,也少抛头露面,也很难应证明。不过还预留了一手:“正在移民”!
——天知道这个“正在”要多久?两个月还是20年?
宋晓军,他人身在北京,怎么就“被”移民美国了?
宋早年是一名中国人民海军,他有个绰号叫“网管A”,这是他在老舰船知识论坛上当管理员的笔名,军友们都知道的。他在6、7年前的网络江湖中里是颇受尊重、如雷贯耳的人物,作为客串的媒体人其爱国立场不容怀疑,也因此一直是汉奸卖国贼们的眼中钉。
宋晓军先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网上有无来源消息称他“现已获得美国绿卡,加入了美国国籍”,实际上,宋晓军先生曾多次出访过俄罗斯、欧洲、日本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但从未访美。因此也没有“加入美国国籍”的可能。
http://www.blogchina.com/20100610951770.html
辟谣:宋晓军的公司和他的朋友王小东均声称此事系子虚乌有
下面的内容转自《中国不高兴》的作者之一王小东的博客,究竟谁**,大家睁眼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ac510100fvkn.html
QUOTE:
他们造谣能遭到这份上!又让我想起BBC这个西方顶级大媒体怎么专门造我的谣。这是我们的光荣,还是我们的耻辱?
王小东
辟谣:张小波公司称张小波将移民加拿大是网友恶意攻击
news.163.com/09/0407/18/56AM24P2000120GR.html
呵呵,至于北大马楠,不知怎的,根本就不是《中国不高兴》一书的作者也被扯进来了,那不过是源自克林顿时期的故事。
克林顿:……贵校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之一、胡适教授在50多年前说过:“有些人对我说,为了国家的自由你必须牺牲自己的个人自由。但我回答,为了个人自由而奋斗就是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为了个性而奋斗就是为了国民性而奋斗。我们美国人认为胡适是对的。……
于是马楠举起手。
作家余杰曾在《“勇敢者”的游戏——与克林顿对话的北大学生》中写道:……紧接着,另一位女发言人发言了。这是中文系学生马楠。她反驳克林顿说:“本校前任校长蔡元培曾经说,当伟大的道德精神实际运用时,它们不会相互抵触。而且,我也不认为个人的自由会与集体自由抵触。以中国为例,它的蓬勃发展实际上确是我国人民自由选择与集体努力下的成果。因此,我认为,所谓真正的自由,应该是人民有权自行选择他们想要的生活和发展方式。只有那些真正尊重他人自由的人,才能了解自由的真谛。”余杰认为,马楠说的是“中国政治书本上的教条”。
当年那个“短发的、清秀的”女生马楠,那个“明显背负着条条框框的、爱读书的”女生马楠,现在正坐在自己家的客厅里,等着吹干她的长发,即将与Byron Cole赶赴PARTY。Byron Cole是马楠的先生,美国人,中文名字叫:寇白龙。他们快一岁的女儿在电话旁哑哑学语。马楠一面回顾她并不爱提及的往事,一面交待阿姨照看好两岁多的儿子。
“嗳!原话是这样的么?我有点记不全了。”在北京土生土长的她,上海式的“嗳”一再蹦出,“怎么也改不掉”。
马楠说,后面的话是她说的,但“第一句没这么深奥”。在“好好想想”中,她模糊记起自己引用了蔡元培先生的一句原话:道相融而不相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那年学校庆祝“五一”节,话剧剧场横幅上就写着这句话,马楠颇为羞赧地回忆道。
对还原自己提问时的原话没太大信心的马楠,现在依然认为,克林顿的说法“太偏激了”,“如果太强调个人自由,国家是会乱套的”,“他的观点可能有他的理由,但到现在我还是保留自己的这个看法,我先生对我竟然在乎美国政客的言语很不以为然”。
谈到“自由”,至今让马楠忿忿然的是,在克林顿访问北大前,学校组织学生干部、党团员开会,“难道我们大学生,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吗?”
马楠说自己的提问,“不属于任务范畴”。虽然不属于任务范畴,但马楠的提问方向显然受了此次会议的影响。
据说,当时400多张学生入场券,分别以三种形式下发:一种是直接进入班级,由学生民主抽签;第二种是流入学生团体;第三种是由各系分配,主要照顾“口才好”、“才思敏捷”的“优秀学生”。作为中文系学习委员的马楠,手里捏着7张分给中文系的入场券,在分给有需要的系友后,马楠也给自己留了一张。
克林顿走后,学校开了场庆祝会。会上,一位校领导走到马楠面前,夸奖她一番后,询问她以后有何打算。马楠说自己是个素食主义者,“吃斋信佛”,结果,校领导的脸“唰”地一下变白了。“可能我令他失望了,他转身走了。”她呵呵笑道。
因为与克林顿的女儿切尔西同为素食主义者,马楠真正想问克林顿的,是素食问题。至于成为素食主义者的原因,是由于初恋男友从北大毕业后,通过托福,远赴美国留学,导致两人分手。曾一度“非卿不嫁”、因英语底子薄而自卑的马楠极为伤心,伤心之余,她寄托于素食和宗教,希望自己能快乐起来、平静下来。
“我一直认为美国有众多精英,拥有大量类似我前任男友那样过五关斩六将,考入了美国高等学府的人才。但我决不会因此而全然接受克林顿的观点,虽然美国强大,但中国也有自己的理想,美国不应该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中国人头上。”当然,马楠采用的绝不是责问式的语气。
对于阅历浅薄的指责,马楠毫不讳言表示接受,但她不愿接受别人在网上指责她是“政治投机者”。大学本科毕业后,她在北大直接读研,并没有“一年后去美国留学”。
克林顿走后,英国BBC记者截住了拿着饭盒正赶往食堂的马楠,“我说对不起,我饿了,我要打饭去了。”伴随“七名北大学子提问克林顿”的一系列报道、大量来信令老师们深受其扰,也让保送研究生的她,再也不愿提及此事。
这只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婚姻
“现在说没关系了”,马楠承认当时自己站起来提问是有私心的,“我知道全球都在盯着克林顿的北大之行。我之所以站起来提问,是希望在美国的前男友能(从电视上)看到我。”
上文提到的马楠的那位北大校友说,为什么我们总关心马楠如何质疑克林顿,而从未想过马楠其实是想让在美国的前男友看到自己一眼呢?
若干年后,两个都已结婚生子的人在电子邮件上聊起此事,前男友说的“我真为你自豪”,依然让现在的马楠眉飞色舞,全然不顾寇白龙在身后的嘟噜:“你又唠叨起他了。”
“那你为我自豪吗?”马楠不死心地追问走开的寇白龙。
去除掉不实的描写,去除掉煽情和反讽,马楠和寇白龙的爱情其实极为简单:
寇白龙是一名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国际金融系的毕业生,家境富裕,不远万里来中国教书,接待他的,正是马楠。当时,马楠一边在北大读硕士一边在美国教育交流协会做兼职老师。
马楠是寇白龙踏上中国后见到的第一个中国女人。婚后,他经常戏谑那个站在机场大厅、高举寻人牌的马楠,像“电视剧里的‘结婚狂’举着牌子高呼:‘谁来娶我’!”
机场接待后,彼此间的好感陡生。
勇于尝试水中分娩的全职太太马楠,现在每天做运动、学画画、学京剧、学日语。“自由应该是心无挂碍,走得再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心。”马楠还希望自己在学习之余,多出去走走,看看失业工人、看看山区农民的生活。
她想到了15年后,自己的生活阅历丰富了,“我要做一名人大代表,去为老百姓说话,能为老百姓说话真是太痛快了。”
据马楠说,她以这个理由拒绝领取绿卡时,移民官面容惊讶。
马楠希望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别人提到自己的婚姻时说,这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幸福婚姻,至于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这有什么重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