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其实很同情LZ。
二来,对于此类“成功学”式的大忽悠,也的确是愤怒多年了。
如果我说N年前就读了新东方的英语出国班之后便做出“与LZ相同的结论”,会不会论坛里有很多人用砖拍过来?!
真的,当年,新东方还只是一间12平方米报名和收费办公室的时代,我们就省下半年的一半饭票钱去读了“出国班”。我自己学英语很早,家中长辈自己教授的。应当说,单词量,阅读,逻辑,语感,听力都没有问题。但是,悲哀的是,作为中国学生,俺的语法超级糟。记得那个出国班有3个半月那么长,费用也很高,包括还同学的借款,记得饿了差不多一年的肚子。
但是饿肚子还是活该了,因为并没有因为如此专业的班而得到成绩的提高。
记得刚开班时,先有个测试,记得语法题统共错了5-7(MS),阅读和听力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作为大一的学生,应该说还可以。但是老师说,要向同学中优秀的看齐,但我的同学都是什么人,那批有一大半都是40岁上下的女同志,好象是中科院系统公派留学博士的太太们,很多人不想做陪读出去,因为都是知识分子,多没面子;于是想申请个什么留学资格一起出去。所以她们一把年纪,反而都跟努力。基本上,听力部分她们不太行,语汇和阅读部分大家彼此。但语法她们很厉害。每次课间,都听见她们极为遗憾地说:哎,昨天休息不好,今天精力不集中,还是错了一个。另一位女士则用一种令他人跳楼的遗憾方式回应说:还说呢。我错了两个呢。上个月几次自测我都没错这么多,真是的。在与伟人巨人强人们同学的过程中,我算是“迷信”那些老师了,~~~~~~~~~反正是三个半月下来,付出了无比多的努力。
然而,等到“实际考试”成绩单出来,却发现语法部分错了整整11个!!后来,我拿着成绩单的复印件去看望“玉米糊”老师,希望他给点“诊断”意见;结果,他从眼镜框边上斜了我一眼,连成绩单都没有接,只说:“以后,到哪里都别说是我新东方的学生,我这里从来没有这么差的语法成绩!”555,我是几乎以满分英语成绩经过高考的,还不曾因为英语学习如此被“折损”过!
很多年过去了,我的语法成绩还是徘徊在当年进新东方学习前后的水平上。不过,我也想清楚了:所谓某一个选拔型考试,根本的制胜关键还是基本功足够扎实+具有针对性的考前应试复习,拿高分,显示出更好的比较优势;是个理所当然的成果!其他人的帮助,包括你付费求助所谓清华学子(仅仅他的定价能力和谈判能力这么强,是否是清华人,深感怀疑),包括我当年付高额费用换取所谓的新东方专业指导;其过程扮演的角色都是辅助的。怎么说呢?我认识过很多应考的人,“裸考”的人占99%以上,凡是我们觉得他/她那个德性一定能过的,基本都过了。而我们估计不太行的,后来总也没行。
因此,~~~~~~~~~~LZ,我觉得,对于某一类来说,比如当年本科时的我,以及现在很多对于考试把握不大的学子,其实是“通过付费的方式获得成功学的强人巨人心理暗示”从而增强信心。如果,你能够像现在这样分析利弊,反思自己的长处短处,总结成功和失败的两方面经验,我却觉得这点钱花的其实是值得的。但我个人以为,以金钱的方式换取某种信心或某种“捷径”甚至突破某种“隐形障碍”的想法或做法,始终不是个脚踏实地的事情。这种由投机支撑的主观理念,成功与否,都对“正直人格的形成”有伤害;而我以为“正直的人格”是清华大学很看重的一种学生的基本人品或素养。
总之,看来你已顺利地完成了你的考试,还是要:“恭喜你”!
放下不必要的心结,一路飞奔吧![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