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华人学术界最牛的大师之一,菲尔茨和沃尔夫奖获得者丘成桐先生和北大在网上交锋时候曾经批评大陆的高等教育:
“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
他举例说:“哈佛的教授会花很多功夫去培养本科生。比如数学系的本科生,一年级就会根据学生情况划分不同水平,选择最好的学生去重点培养,当本科生毕业的时候,一般就会有2到3个毕业生的学术论文可以登载在第一流的杂志上。论文水平比北京大学有些教授甚至院士的文章都好。如果不重视学风建设,中国科技至少后退20年。”
当时看到这番话的时候,感觉丘先生是不是有点偏激了,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好像美国的本科教育一般,研究生教育厉害。
最近,多所世界名校的本科生课在互联网上开放以来,受到国内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热烈追捧,我看到网上有很多人留言发出感慨,说是看了这些课,才知道自己以前上的不是大学。呵呵,这话可能有些言重了。
前几天,我也赶了下时髦,在网上下载了几门麻省理工(MIT)、斯坦福、耶鲁、哈佛、加州伯克利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本科生公开课。顺便做个广告,网易做了一件大好事,把很多公开课配上了英文和中文字幕。网址是:http://v.163.com/10/1021/12/6JH5JG3V008563G9.html
我选了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耶鲁、加州伯克利等大学的计算机、化学、生物、数理统计、音乐课程,每门课程听了1、2个学时。另外,也在网上找了几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北京市精品课程的录像,国内、国外正好对比了一下,很有一些感触,管中窥豹吧,简单写几句感受和体会,也希望板砖伺候
1、国外名校的授课老师几乎全是学术水平一流的教授或副教授,这一点和国内的高校完全不同。
国内高校站讲台的很多都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很多教授是不屑上课滴,普遍教学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2、国外教授的讲课激情饱满,而且富有幽默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听起来也带劲。
而国内的大多数老师在这方面很是欠缺,上课乏味沉闷!
3、国外教授的每一门课程基本都有2-3个助教(TA),主要是协助主讲老师带实验和作业等。
而我们的课程是没有助教的,我记得8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青年教师都是要先做2年助教才有资格上讲台,现在助教消失了,毕业一工作就上讲台。
4、国外很多课程是不指定固定教材的,老师会推荐几本他认为是最好的教材。除了教材,还会指定大量的课外读物或文献让学生去读。有的老师不发给学生课件,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认为记笔记的过程同时锻炼了左右脑,而且帮助了你的学习,是一件特别有价值的事情。
反观国内,很多老师是把自己粗制滥造编写的教材推荐给学生滴。
5、在美国的这些名校,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比如耶鲁大学的一个教授对学生的出勤率按照考试成绩的5%来计算,上课要点名,虽然他调侃说这很幼稚,但还是对学生说抱歉,因为这门课是我的心血,我也希望你们能认真对待,我希望你们都能来上课(It's my lifeblood and I want you to take this seriously too,I want you to come to class)。
另外,他们对作业要求很严,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交作业,除非有重大特殊情况可以宽限1-2天。如果平时作业不认真,该交的作业不交,对考试会有非线性影响。几次不交不做,考试将通不过。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大学生真是太幸福了,上课可以不来、来了可以不听,作业可以不按时交。
6、严禁学术剽窃。美国名校的很多老师在第一节课就特别强调这个问题。老师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多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但行为准则的底线是不能抄袭。如果抄了,一定要注明出处(虽然你得0分,但不会有麻烦)。比如斯坦福大学就专门开发了一款软件来检查你的程序是否有抄袭(据说效果不错)。
国内的学生,互相抄作业现象好像不是个别滴,应该比较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