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即理,心外无物,理是道,是本质,我理解的是“我为世界立法”,只有你与事物建立联系,事物才有意义,按照王阳明举的例子,我未观花之时,花并不存在,也没有意义,观花之时,花才有存在的意义。致良知,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我理解的是,每个人其实都有分辨善恶好坏对错的能力,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其实内心都知道自己做的是好坏,只不过加入了私心之后,明知道是不对的,却也做了,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内心的良知,所以要慎独,唤醒自己的良知,别做亏心事。知行合一,这是王守仁提出的方法论,因为知在行前还是行在知前,已经讨论了好多年,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真知必行,不能落实到行动上,必不是真知,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心口相对,应为即是愿为,愿为自当必为,方能知行合一。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