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省21个市(州)常住人口有关数据公布如下:
一、市(州)常住人口
21个市(州)中,常住人口[2]超过2000万人的市(州)有1个,其余市(州)的常住人口都在600万人以下,其中常住人口在500万人至600万人之间的市(州)有2个;在300万人至500万人之间的市(州)有8个;在100万人至300万人之间的市(州)有9个;少于100万人的市(州)有1个。常住人口居前五位的市(州)依次是成都市、南充市、达州市、绵阳市、凉山州,合计占全省常住人口比重为49.78%。
分五大经济区[3]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常住人口为41934978人,占50.12%;川南经济区常住人口为14472887人,占17.30%;川东北经济区常住人口为19266421人,占23.02%;攀西经济区常住人口为6070562人,占7.25%;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常住人口为1930018人,占2.31%。
各市(州)常住人口:
单位:人 地区常住人口
成都市20937757
自贡市2489256
攀枝花市1212203
泸州市4254149
德阳市3456161
绵阳市4868243
广元市2305657
遂宁市2814196
内江市3140678
乐山市3160168
南充市5607565
眉山市2955219
宜宾市4588804
广安市3254883
达州市5385422
雅安市1434603
巴中市2712894
资阳市2308631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822587
甘孜藏族自治州1107431
凉山彝族自治州4858359
二、市(州)常住人口变化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21个市(州)中,有8个市(州)常住人口增加,增量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成都市[5]、凉山州、绵阳市、宜宾市、广安市,分别增加5818918人、325550人、254381人、116803人、49407人。
分五大经济区看,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成都平原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分别上升4.25个百分点和0.10个百分点,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常住人口占比分别下降1.44个百分点、2.74个百分点和0.17个百分点。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3]成都平原经济区是指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眉山、雅安和资阳8个市;川南经济区是指自贡、泸州、内江、宜宾4个市;川东北经济区是指广元、南充、广安、达州、巴中5个市;攀西经济区是指攀枝花和凉山2个市(州);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是指阿坝和甘孜2个州。
[4]指各市(州)的常住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总量的比重。
[5]因2016年成都市和资阳市行政区划调整,2010年成都市和资阳市常住人口已按调整后行政区划作了修订。
延伸阅读: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0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GDP)4859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56.6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7571.1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25471.1亿元,增长3.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1%、43.4%和42.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4 : 37.1 : 52.5调整为11.4 : 36.2 : 52.4。
分区域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29523.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环成都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11806.7亿元,增长3.9%;川南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7883.7亿元,增长4.2%;川东北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7595.5亿元,增长3.8%;攀西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2774.0亿元,增长3.9%;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822.4亿元,增长3.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3.2%,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1.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2%,医疗保健类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6%,居住类下降1.1%。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2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下降1.2%,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1%,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比上年下降1.9%。